|
|
|
抗震救灾医疗工作者:白衣天使也是白衣战士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1日10:11 新华网
6月8日,沈阳军区青川野战医院的护士刘威在帐篷里汗如雨下。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5月13日,护士顾云仙在北川的地震现场安慰一名被深埋的男孩,鼓励他坚持,等待救援。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5月14日,等候在成都凤凰山机场的医务人员正在运送从映秀镇搭乘直升机出来的灾区伤员。新华社记者 陈凯 摄 6月8日,沈阳军区青川野战医院的护士刘莹(右)在给一位伤者包扎伤口。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新华网成都6月11日电 题:是“白衣天使”也是“白衣战士”——献给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医疗卫生工作者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何丰伦、叶建平、朱旭东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袭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受灾人数最多、救灾难度最大的一场地震灾害。“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震后1小时,中央作出的重要指示随电波传到震区,传遍全国。 治病救人、转移伤员、严防疫情……6万医疗卫生“大军”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与死神赛跑,掀起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生死救援,唱响了一曲曲慷慨悲壮的“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的时代之歌。 他们是平日生活里群众口中的“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天职。 他们是抗震救灾时百姓心中的“白衣战士”——冲锋陷阵,是他们的责任。 生死时速:“白衣战士”奔赴前线 北川告急、汶川告急、青川告急…… 灾情紧急,人命关天,救人成了压倒一切的工作。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卫生厅第一时间启动了抗震救灾应急预案,一支支应急医疗队伍开始向灾区冲锋。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也已整装待发。 12日15时,距离地震发生仅半个小时,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医院专家组成的应急医疗队开始向震中汶川进发,打响了医疗卫生“大军”奔赴灾区火速救援的“第一枪”。 这支应急医疗队急救车队队长王永茂说:“救护车拉开警报一路狂奔,早一分钟到达就能多救一条命。巨石拦路、道路中断,我们又连夜赶到灾情严重的北川,在那里开展应急抢救和转运伤员。” 13日零时30分,这支应急医疗队终于抵达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展救援。四川省卫生厅12日共派出28支、90余人的医疗、疾控队伍和28台救护车携带着相关急救药品、器械奔赴汶川、什邡、绵竹、北川等地。 这是一场众志成城的全国抗震救灾战役。 5月12日深夜,卫生部召开紧急党组会,在与四川通信中断、灾情不明的情况下,启动了一级卫生应急响应机制,先紧急抽调北京、天津、江苏、山东的700名医务人员组织应急医疗队,于次日急援灾区,并连夜从邻近几省和部队紧急调用大批血液、代血浆、药品和器械随队前往。 当晚,许多省、区、市卫生部门领导同志致电卫生部,主动要求派遣医疗队,奔赴救灾最前线,并表示所有医疗卫生人员都已做好准备,只等一声令下,即可出发。 5月13日凌晨,由来自第三军医大学三所附属医院及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血液中心与三所市级医疗单位的专家组成的101人的应急救援队抵达灾区,成为全国第一支进入地震灾区的外省医疗队。 黄金动员:“一切都是为了拯救生命!” 把保证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这既是抗震救灾最重要的任务,也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时间就是生命。在地震后的短短几天里,各省、区、市卫生部门纷纷向灾区派出了医疗队。这些医疗队,有些是卫生部指派的,但更多的则是自发的,或是“先斩后奏”的。 当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他们打破省际和单位的界限,自觉地、积极地履行自身的天职和责任——救死扶伤。 ——“咱多出一分力,群众就少受一份罪”。 年近50岁的解放军二炮总医院副院长李志韧,带领医院92名医护人员,从5月14日开始,冒着塌方和泥石流的危险,连续转战北川、绵竹和安县等灾区。她说:“抢救伤员的工程兵在哪儿,我们的医护人员就应该出现在哪儿,这样才能确保掩埋在废墟中的群众能抢得出、救得下、治得活。” “医疗队应该走村入户,送医送药。”李志韧在动员会上对医疗队员说,“灾区哪里有伤病员,我们就往哪里去。”短短6天时间,他们就走遍了16个乡镇、78个村寨,巡视8000多人。李志韧的脚底板布满了水泡,脚面和小腿也肿起好高,多次累得晕倒在抢救现场。 ——爱,让废墟开放出一朵朵“生命之花”。 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教导大队卫生所负责人、女医师石云川主动请缨,带领22名女兵,奔赴救灾第一线抢救伤员,先后对28个被掩埋在废墟里的重症患者、1400多个伤病员进行救护,被灾区群众称为废墟上的“生命天使”。 为确保手术成功,她带领大家多次论证,努力寻求最佳治疗方案:能用小手术治疗的,尽量不动大手术;能采用保守治疗的,尽量不截肢。即使是面对几乎坏死的上肢或下肢,石云川和队员们在“截与不截”之间也要论证许久,最终作出结论。 ——平均年龄75岁,仍如年轻人般冲锋在前。 5月12日下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医疗队的11名专家教授主动请缨:“我们都参加过‘98抗洪抢险’‘抗击非典’和‘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等重大救灾活动,具有救治经验,恳请批准我们参加医疗队……” 这批专家中年龄最大是神经外科专家余泽、老年病专家黄尚珍。他们都已经60岁了。 黄尚珍的左腿曾经骨折,大拇指僵直,双脚走路就疼痛,但她毫不介意;曾被评为“全军优秀护士”的邓胜平,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她悄悄随身带了一个月的药物;57岁的卢绮萍,出发前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接到随医疗队出发的命令后,她二话不说,抹去眼泪,背起了行囊…… 卢绮萍腿部受伤拄着棍子看伤员;汤韧全身过敏仍全力救治伤员;王启全、黄尚珍和邓胜平在天池乡差一点被乱石砸中;余泽连续48个小时在受灾严重的什邡市蓥华镇,救治受伤群众…… 让人们记住的还有解放军总医院高级专家医疗队队员、79岁的卢世璧院士利用片刻休息时间给外孙女的一条短信——“全身大汗,短袖衣衫;骨伤三百,手术等待;医疗队员,被阻途间;路途艰险,一心向前;志愿者多,全来捐献;众志成城,定可胜天。”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