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凡尔赛宫式花园搬到上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1日10:57 外滩画报

  法国馆将有凡尔赛宫式的花园

  据菲利耶的团队介绍,双层外立面是“感性城市”在建筑上的最大特色:整个法国馆的墙壁由两层组成,内部是透明玻璃,外部则由一层水泥的网状结构包裹。加上建筑内外无处不在的绿色植物,因此,“感性城市” 整座建筑看上去像一个大苗圃。

  “虽然我是建筑师,但在法国馆的所有设计细节中,我最喜欢的却是景观设计师工作的那一部分。”王峤告诉记者,整个法国馆将在建筑内外广泛使用绿色植物。来自法国的景观设计师将完全采用法式的景观设计,完工后的法国馆将有一个凡尔赛宫式的花园,“仿佛是一幅精美的刺绣”。

  为了达到那样的效果,来自法国的景观设计师正在研究几十种候选植物。这些植物既要适合法国馆的布置,又要符合上海的土壤特点,还要适应整个展览期间的气候变化。为此,景观设计师专程来过一次上海,带着十多本厚厚的植物图书与上海本地的绿色植物进行比对。目前,景观设计师团队偏向选择一些比较小的植物,先在苗圃培养成型,然后成片成片植入馆内。

  此外,水泥网状结构也是菲利耶的众多设计特色之一。此前,为了实验法国拉法基公司研发的 “超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中的用途,菲利耶在一个名为“绿色超高层”的建筑模型中也采用了这样的设计,用水泥网将一座摩天大楼“网”住。王峤告诉记者,这样的水泥大网不仅外观新颖、轻巧,而且还具有帮助承重、抵抗风力等实际用途;更重要的是,设计师能在这些网格与网格之间安置包括太阳能电子板等各种节能设施,可谓是兼具美观和功能两大特色。

  对话菲利耶

  “这里可以体会到法国浪漫文化”

  B=《外滩画报》

  F= 菲利耶(Jacques Ferrier)

  B:世博法国馆的名字叫做“感性城市”,我想知道你的灵感来自哪里?你花了多久完成这个设计?

  F:我们共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整个设计构思。我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两个趋势,首先是越来越多的人迁离城市,寻求更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其次,未来人们的生活将越来越依靠高科技。我所指的科技不是所有的新奇的未来技术,而是那些能为人们创造更优质生活的技术,比如环保技术、可持续发展技术。我们对世博法国馆的设计概念就来自这两方面,我们将利用技术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的环境。

  B:法国总统萨科奇选钦点了你的设计,他曾对外评论说,你设计的世博法国馆最能体现一个现代化的建筑规划如何最大程度地改善人们未来的生活。你认为未来优质的城市生活标准是怎么的?

  F:基本上,世博馆的概念就是一个小城市的规划。如果回头看一下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地区的城市规划,你会发现一些规划太注重于功能性。比如,这块地方一定是住人,那块地方是办公的,这种设计其实把人们的社会生活想得太简单了。城市规划不是设计一个公寓,卧室的规划一定是围绕着床,餐厅的规划一定是围绕餐桌。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感受到这种城市规划对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我们觉得应该打破这种规划,在这方面我们比较趋向于学习十九世纪欧洲的一些古典建筑的规划,每间屋子并没有特别注重功能,这种特色也是现在建筑界对城市规划构思的一种回归。

  B:你设计的世博法国馆基本上是个浮在水上的场馆,这令我想起另一名法国设计师——保罗·安德鲁,他设计的国家大剧院也是宛若漂浮在水上的建筑。

  F:的确如此。事实上,保罗·安德鲁所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是所有法国建筑师在中国设计的建筑中我最欣赏的一个。我认为他的设计很好地把那些古典的建筑和现代的城市环境结合在了一起。

  但我们在做世博馆设计中并没有想到过国家大剧院。就建筑本身而言,我不喜欢那些花里胡哨的设计,不喜欢奇奇怪怪的形状,我的设计更注重建筑本身的功能性和高科技。建筑就应该是简洁的,充满力量的。

  B:在进行世博馆的设计时,你有考虑怎么使你的设计更具有法国特色吗?

  F:当然。在最初进行这项设计时,我就在想一定要将法国特色融入到这个设计中去。我认为的法国特色有两项:一是浪漫的法国文化,二是常会被人忽略的法国的高科技,法国其实有许多高科技产业,比如空中客车公司或者是发达的汽车产业。在法国馆内,人们既可以体会到代表法国浪漫文化的一部分,比如法国时装展示,香水(事实上,是特别为法国馆设计的香水),崇尚自然和谐的法式生活;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体会到法国的高科技将如何改善人们的生活,这主要体现在环保、可持续能源、减少排污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