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描一描畅销书眉眼:隐约看到网络化和娱乐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1日11:13 东方网
第15届布达佩斯国际图书节上,中国展台上的精美图书吸引了不少匈牙利人 畅销书的面孔各不相同,隐约都能看到网络化和娱乐化的眉眼。粉墨登场的“书模”是不是最极端的体现,现在还不好说。 撰稿·燕 舞 畅销常常是“意外” 北京一家报纸在4月中旬推测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沉思录》发行量为20万册,而中央编译出版社和策划该书的青豆书坊对这本书的真实销量讳莫如深,到了5月底,北京的一些出版人推测这本书已销出逾30万册。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两千多年前写下的这些文字居然在今天依然如此风行,的确引人瞩目。 《沉思录》在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接到大量订单,1月底首印即为2万册,数月来一直名列卓越网和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等图书排行榜。就连译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与中央编译出版社编辑高立志,都对这本书的畅销感到意外。 去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新加坡,在《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谈及他对孔子思想的看法时,引用了《沉思录》里的一句话:“那些曾经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缕青烟消失了。” 随后他又说:“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温家宝的这句话被印在了书的封底,在不少图书销售网站上,这本书的书名是“《沉思录》(总理天天在读的书)”。 新版《沉思录》上市时,中央编译出版社又援引了1998年10月8日的第45卷第15号《纽约书评》上书评家盖瑞·威尔斯的话:“1992年,我问克林顿,除了《圣经》,哪本书对他的影响最大。他略沉思了一下,回答说:‘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于是征订单上的宣传语是“温家宝总理和克林顿总统共同的枕边书”。出版社还常常告诉团购对象:“全国各地党政机关正在争相订购!” 最初提请高立志关注温总理这句话和网上热议的是中央编译出版社前社长助理苏元女士。高立志闻言马上去权威部门核实,他说:“没有这句话我就不做这个书了。”何怀宏教授早在1988年就根据英译本转译了《沉思录》,2003年从北大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毕业的高立志在1996年左右读到了此书。由于版权公有,这些年里海南出版社、陕西师大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和天津人民出版社等都出过《沉思录》。十多年来,高立志一直觉得《沉思录》这本书有“心理按摩”的功效。看到《于丹〈论语〉心得》的畅销,高立志察觉了《沉思录》的市场机会。市场印证了高立志的感觉,中央编译版《沉思录》短时间内连续推出中文版、英汉对照典藏版和英语版,译者何怀宏也被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关注。 以前,高立志对书评的促销作用很有体会,这一次《沉思录》的畅销,让他意识到“网上话题”的巨大力量。 “烂书大行其道”? 入行以来,高立志曾做过《心理学的故事》、《心理决定健康》等畅销书的编辑。按照他的说法,用雅俗判断图书的好坏是有问题的,关键是“要把合适的东西送到合适的人手里”。尽管这个评判标准看来已经颇为宽容,高立志仍然认为目前的图书市场是不健康的,他不屑于《求医不如求己》等书的畅销,对“海归”宋鸿兵编著的《货币战争》的畅销更是评为“烂书大行其道”。 《货币战争》自2007年5月上市以来累计销售100多万册,相伴始终的是滔滔骂声,成为书市独特的景观。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等经济学家对这本书嗤之以鼻,《潇湘晨报》也将《货币战争》列为“2007年十大烂书”之一。 《货币战争》认为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有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它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一部世界金融史,成了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 北京磨铁文化有限公司总策划沈浩波和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又对种种批评不屑一顾,他们认为“阴谋论谁都爱读”,这本书属于“大众阅读”,“专家的话没什么作用”。《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几年前在和讯网上开设的博客点击率非常高,吴又曾与中信出版社有过愉快合作,就向中信社推荐了宋鸿兵的博客和由博客内容整合而成的书稿。编辑蒋蕾近年做过《激荡三十年》、《谁认识马云》和《让灵魂跟上脚步》等畅销书,她说:“第一次面谈,社里就是总编辑、发行总经理和我一起去的”,“中间和作者通过几次邮件,基本上双方就一拍即合”。直到2007年9月,蒋蕾才第一次见到宋鸿兵本人。 吴又信奉“畅销就是硬道理”。今年2月,吴又在新浪网的原创频道看到以小说形式写西藏文化的《藏地密码》。他想起当年担心选题通不过而错失《盗墓笔记》书稿的前车之鉴,这一次率先以75万元的版税签下,并于4月在重庆出版社推出《藏地密码》。小说上市一周就卖出了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版权,月销量直冲20万册。吴又把藏族作家阿来对这本小说的推介在新浪网专题上隆重展示,有些读者误以为这是阿来的最新作品。 “畅销书作者的身份越来越职业化”,“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书”,吴又认为那些“在家里连工作都找不到的”写手是很难提供给读者有价值的想法的。《藏地密码》的作者何马本人就是一位拥有庞大产业的商人,这给读者提供了“和更有想法的人交谈”的可能性。 北京磨铁文化有限公司近年策划推出的畅销书不在少数,比如2006年的《明朝那些事儿》,2007年的《盗墓笔记》,2008年的《张小盒Office异想记》。诗人出身的磨铁文化总策划沈浩波像吴又一样,也认为“营销只能锦上添花”。沈浩波把畅销书的运作简化成“发现、找到和传播卖点”,他追求的是把关于所推图书的信息“传递得更广泛”,要有穿透力,“让读者知道它的卖点”。来源:新民周刊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