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一月全景纪录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1日22:4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11日电(新华社记者) 汶川大地震一月之际,谨以此文献给遇难的同胞,献给不屈的人民,献给从灾难中奋起的祖国…… ——题记 一个月,实在太短,短得我们还来不及擦干悲痛的泪水。 一个月,实在太长,渴望重建的中国从灾难中不屈奋起。 2008年5月12日,大地痉挛,山崩地裂,数万人顷刻殒命。山河齐哀,举国同泣。 2008年6月11日,悲切仍在心底,生命依然茁壮。烈日下的废墟,处处闪现重建家园的身影。 这是13亿人民必将共同铭记的一段岁月。30个日日夜夜,我们在相互守望中再一次感悟—— 许多巨大的历史灾难,最后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则。 汶川,一个陌生的地名,进入亿万人的视野; 地震,一场惨烈的灾难,把全国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5月12日。星期一。下午。一切如常。 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88天。从重庆、甘肃、陕西,到福建、上海、云南……城市的街巷,人流如织;乡村的田野,绿意盎然。 北京。多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值班室,29岁的速报员杨陈正在值班。 数千里之外的四川省汶川县,一个名叫映秀的小镇,幼儿园的孩子正在午睡。远在崇州的怀远镇中学,英语教师吴忠红带着学生复习单词后,在黑板上写下又一个生词。 立夏刚过,暑气未盛,正是宜人时节。成都郊外的白鹿书院教堂前,几对新人正欢笑着拍摄外景婚纱照…… 灾难,突如其来—— 大地颤栗,山川扭动。一座座建筑,摇晃着轰然倒塌。从天而降的巨石,无情地砸向大地;漫天而起的尘土,遮蔽了烈日和长空。恐慌的人群,朝各个方向涌出。揪心的哀号和裂肺的呼唤,让天地变色、草木悲吟…… 汶川、北川、青川……碧水青山、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顷刻间满目疮痍、废墟片片。 绵竹市汉旺镇那座标志性的钟楼上,时间被永远定格在14时28分。 “同学们,快跑!”生死刹那间,吴忠红老师扯着嗓子高吼着,死死撑住已经变形的门框,催促同学们从身边冲出。发现楼上还有两名学生,吴老师又逆着人群跑向四楼,却再也没能出来…… 同一时刻,和吴忠红一样,许多默默无闻的教师,在生死关头以自己的行动成就了不朽的永恒—— 谭千秋,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张开双臂趴在桌子上,护住桌下的4个孩子; 张米亚,汶川映秀镇小学教师,跪仆在废墟中,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学生; 杜正香,绵阳平武县南坝小学代课教师,卧倒在瓦砾中,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各拉着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幼小的生命…… 强大的地震波,震动四川,震动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 “嘀!嘀!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值班室里,实时监测机的屏幕上地震波出现剧烈振荡,地震报警器发出刺耳的警报。 数据很快整理出来。杨陈和他的同事们被面前的结果惊呆—— 14时52分52秒,新华社第一时间发出快讯:强烈地震发生在四川境内。 不到3分钟后的14时55分49秒,新华社再次发出消息——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 半个小时后,震级被修订为7.8级,5月18日又修订为8.0级。 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的能量,在1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瞬间释放,波及甘肃、陕西、重庆等16个省区市。 地震!大地震!特大地震!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整个国家紧急运转——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 16时4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乘飞机离开北京,赶赴四川指导抗震救灾。 12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决定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全面负责抗震救灾工作。 当晚,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在四川灾区一线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汶川,一个并不熟悉的地名,进入亿万中国人的视野。 地震,一场空前惨烈的灾难,把全中国紧紧凝成一体。 人民军队紧急应变—— 总参谋部启动应急预案!武警总部启动紧急预案!到12日24时,近两万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已到达灾区开展救援。24000名官兵紧急空运到重灾区,1万名官兵通过铁路向灾区进发。 “汶川!汶川!汶川!”——全中国都在心里呼喊,全世界的目光都向这里聚焦。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国家地震灾害现场工作队急赴灾区…… 民政部紧急调拨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灾区…… 公安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警动员…… 中国红十字会迅速调拨价值78万余元的救灾物资…… 卫生部紧急组织10多支卫生救援队赶赴灾区…… 电信、电力、交通等部门也紧急启动应急预案…… 在四川,大规模的抢险救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迅速展开。28支医疗队紧急赶往汶川、绵竹、德阳等地…… 这是一个无眠无休之夜。雨水,和着人们的泪水和哀伤,无休止地洒向倒塌的房屋、滑坡的山体、悲痛的人群…… 永远记住这些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吧—— 她的双手支撑着身体,护卫着襁褓中的孩子。手机里,留着临终前写下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年轻的妈妈怀抱着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已经没有呼吸的她,临去的那一刻,把乳头塞进了孩子的嘴里。 已经遇难的母亲,用弓曲的脊背顶住压下的大梁。诀别之际,她割断自己的静脉,让血流的方向对准怀里孩子的小嘴…… 5月12日,黑色的日子。这个日子的前一天,是我们的母亲节。 我们不会忘记那些逝去的生命,他们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些不屈的身影,他们的英勇感天动地 “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5月13日上午10时许,四川锦竹成都小学救援现场。当几成废墟的教学楼在余震下突然晃动,上级下令救援人员撤出时,19岁的消防战士荆利杰双膝跪倒,哭着这样大声喊道。 在场的人,都哭了。 看到这一画面的许多人,也哭了。 救人!争分夺秒救人!尽最大努力救人!——灾难当头,每一个人都在心底响着同样的声音。 从地震当天到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召开3次会议。会议强调的是同一个主题: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施救。 “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5月16日至18日,在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胡锦涛总书记深入北川、汶川等重灾县市,察看灾情,慰问群众,实地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5月31日至6月1日,胡锦涛又翻山越岭,赶赴陕西、甘肃的重灾县市考察。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中南海与灾区人民情相通、心相连。 5月22日,温家宝总理再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领导同志也纷纷来到救灾一线,对抗震救灾作出具体部署…… 关爱生命、抢救生命、为了生命——抗震救灾中的一切工作都以生命为中心。 5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四次委员长会议,支持国务院集中财力投入抗震救灾的安排。 第二天,全国政协举行第四次主席会议,对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参与抗震救灾作出部署。 帐篷里、火车上,哪里都是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办公的场所。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个流动指挥部召开了18次会议。 这是规模空前的紧急集结。数日之间,13万官兵云集灾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子弟兵,在灾难面前再一次大规模出击…… 余震、山崩、暴雨中,一次次壮烈的突进—— 13日20时许,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许勇率先遣队,徒步进入汶川映秀镇。 13日23时15分,武警某部参谋长王毅和他的挺进小分队率先进入汶川县城。 震后第2天,救援部队进入所有灾区县城; 震后第3天,进入所有重灾乡镇; 震后第7天,救援人员进入全部1480个受灾行政村…… 地震,使许多重灾区通向外界的道路被毁。打通生命线,与在废墟中抢救生命同样重要! 重灾区汶川映秀镇的外出通道全面中断。1000余名官兵南北对进,分段突击,连续奋战47个小时,终于打通汶川县漩口铝厂至映秀镇的陆路通道。 15日18时,绵竹至北川的道路打通; 15日21时40分,通往汶川县城的317国道打通; 15日23时15分,丹巴至理县40公里道路打通; 24日9时53分,宝成铁路109隧道打通,通往抗震救灾前线的又一条“大动脉”宝成铁路恢复正常通行…… 危难之中,党旗更红。“党员突击队”“党员抢险队”“党员服务队”……抗震救灾的第一现场,到处闪现着共产党人的身影。 生命至上,爱心无价。农民、工人、教师、公务员、企业家、医护人员……危难面前,亿万普通人伸出温暖的手—— 他是一位普通商人。在橘黄色的救援队伍中,一身便装的他分外醒目。地震发生后,他抛下客户,开车直奔都江堰。他说:“因为我还活着,所以我要来。”他的名字叫陈岩。 他们是一群普通农民。山东莒县洛河镇的10位村民,开着一辆农用三轮车,颠簸四天三夜,行程3000多公里,赶到了灾区…… 救灾的日子里,一个个、一批批、一群群自发自愿的救援者,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他们与解放军同行,与救援人员并肩,只为托起每个生命的希望。几万、十几万……人们至今仍无法说出“志愿者”这一群体的准确数字,但他们那动人的身影留在了每一个人的记忆中。 从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战士,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防疫队;从国内近400支专业救援队伍,到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的270多名境外救援人员……汇集于生命集合号下的,是一支创造生命奇迹的“铁军”。 有爱,就有奇迹。119小时,150小时,172小时,216小时……一个个在废墟中坚守的生命,在救援人员绝不放弃的努力下成功获救。截至6月9日,仅四川灾区就有83988人被从废墟中救出。 应该记住灾难中英雄少年的身影:9岁半的林浩把已经昏迷的同学背出废墟,又重返废墟背出另一名被掩埋的同学;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在震后的深山里走了12个小时,到达绵阳安置点…… 应该铭记这些最可爱的人的飞姿:米-171直升机执行救援任务途中,坠毁在映秀镇西北的高山密林中。遇难者中有51岁的羌族飞行员,也有年仅23岁的二级士官…… 这是一群同样让人难忘的身影。废墟上,瓦砾间,救援的现场,低矮的帐篷……一批批中国记者冲到了救援第一线,用笔和镜头传递信息、记录历史、呼唤爱心、播洒希望。 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中国政府准确、及时、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聚焦了全民的关注,传达出对生命的关切。抗震救灾中每天的新闻发布会,将灾情和救灾的进展及时告知公众;向所有外国记者开放灾区采访……世界看到的,是一个开放自信的大国形象。 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第一天。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为她的公民遇难而低垂。13亿人一同低首,为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 “汶川挺住!”“四川加油!”“中国加油!”…… 14时31分,当3分钟的默哀结束,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群中,爆发出一声声呐喊。发自肺腑的呼喊,声震长空…… 我的心连着你的心,生命的接力在延续; 你的痛牵动我的痛,我们共同创造生命的奇迹 废墟中,掩埋着幸存孩子血肉模糊的身子;担架上,传来受伤人员痛苦的呻吟;帐篷医院里,到处是等待救治的群众;一些重伤人员正与死神进行最后的抗争……特大地震,让无数的生命面临惨烈的劫难。 有了人,就有了一切!保住了生命,就保住了希望!党中央、国务院对救治受伤人员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部署—— “尽快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 “继续从各地和部队调集医护人员”; “尽快将重伤员转送到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救治,保证灾区医疗急救物资供应”…… 这是十万火急的生命大驰援—— 震后不到5分钟,成都军区总医院就紧急部署,迅速设立4个露天临时救治点,震后7分钟就收治了首例伤员。 5月12日晚8时许,由武警总医院22名医护专家组成的救援医疗队,搭乘专机由北京飞赴灾区。与此同时,从成都到北京,从上海到广州,从哈尔滨到乌鲁木齐……一支支医疗队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援灾区。 徒步突进、水陆并行、直升机转运……医疗救护人员与其他救援人员一道,冒着生命危险,争分夺秒突进重灾区。 到21日20时,医疗救治队伍已覆盖灾区每个受灾村庄。目前,奋战在灾区一线的医务人员总数超过了14万人。 生命攸关,分秒必争。当一位位血肉模糊、生命垂危的伤者从废墟中抬出,与死神赛跑的重任就落在了白衣天使的身上。 这是一个个令人动容的身影—— 尽管丈夫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北川县禹里乡卫生院护士杜娟仍在夜以继日地抢救伤员。6天后,当她护送重伤员乘坐直升机飞越北川县城,透过舷窗看到丈夫遇难的城市时,坚强的她再也忍不住滚滚的泪水…… 夜以继日地连续给伤员做手术,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退休教授张泮林累倒在手术台边,心脏停止跳动近1分钟。仅仅休息了一个晚上,74岁的他又站在了手术台旁。在回答“做了多少手术”时,这位外科专家不假思索:“记不清楚。反正哪里最危急,我就到哪里去。” 大音希声,大爱无言。正是无数医护人员的坚持、执着和呵护,让一朵朵生命之花顽强绽放。到6月10日12时,因地震受伤住院治疗累计95252人,已出院76853人。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 在被废墟掩埋179个小时后,汶川映秀湾水电总厂职工马元江被成功救出。重伤、饥饿、脱水……死亡随时可能降临。在几十支手电筒的照明下,医护人员在废墟上展开紧急抢救。20日下午3时,马元江被火速转移至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一进医院,20多位专家就开始会诊、研究救治方案…… 5月20日早7时,青川县的高龄孕妇杨春波出现了阵痛。70公里外的天津医疗队艰苦跋涉1个半小时,来到杨春波身边紧急施救,随后又将她送往80公里外的野战医院。当下午6时许,一个女婴呱呱坠地,累得几乎虚脱的医护人员松了一口气…… 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医术、最深的爱心……广大医护人员争分夺秒,与死神开展一场生死竞速。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