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孩子与一个大家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10:44 三联生活周刊

  9个藏族与羌族的孩子,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皱褶里,“天像海子一样蓝,透亮透亮,上边飘着白白的云”。山里的娃娃,熟知季节时令,五六月份正是大人们上山挖虫草的时候,再迟一些,虫草就干在土里,啥也没有了。孩子们爬不了高山,则在土里挖点野生的折耳根或羊肚菌,凉拌着吃,“很鲜很鲜”。

  地震时大地的怒吼,惊诧了成日在山里头的孩子。好在四川省理县朴头乡朴头村这两家姓吴和姓姜的几十口亲人没有伤亡,而武汉的姑婆家给他们来电话了,要接所有的孩子进城去读书!

  记者◎吴琪 摄影◎萧颢

  逃难

  6月1日真是个特殊的儿童节。坐在两辆“长安”面包车里,9个孩子这么想。只有17岁的藏族小伙子姜果和同样17岁的藏族姑娘吴帆,已经不该过儿童节了,两人虽然同龄,按辈分却是叔侄关系。不过大家从来不把姜果和他14岁的弟弟姜根叫“叔叔”,干脆直呼其名。

  虽然在山里长大,孩子们从来没有这样集体坐车出游过,更何况走的是一条相当崎岖的路。理县位于汶川县城的北边,距成都210多公里,以前顺着国道一路向南,经过汶川县城、映秀、都江堰,几个小时就能到达成都。地震后213国道走不了,只能绕道马尔康,从小金、宝兴、雅安一线走,路途有800多公里。

  一个星期前,53岁的姜玉富正是沿着这条路,从成都进山找到了理县的亲人。姜玉富是理县甘堡乡离职的前党委书记,地震发生时他正在都江堰的一家农业银行办事,机警的他很快从楼里跑了出来。在都江堰的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分别找到了姜玉富,好多天后他联系上了在汶川县城走亲戚的老婆孩子,都安然无恙。姜玉富担心在理县朴头村的大姐王素珍和三弟姜玉长,他决心回乡走一趟。

  5月24日从成都出发后,姜玉富说他只能一段一段地搭长途车或过路车。他在雅安住了一夜,第二天搭农村班车到硗绩,下午17点从小金达维坐车去黑水,第三天凌晨3点到了马尔康,在网吧里睡了几小时。5月26日一早,姜玉富到马尔康长途车站坐车,发现各种寻亲的人挤满了车站。所有的长途车都取消了,当地政府给大家登记,安排他们坐上去各地救灾的车辆。姜玉富经过三天两夜的折腾,这才于下午15点多到了朴头村。

  姜玉富的到来,让大姐王素珍和三弟姜玉长两家一下子有了“主心骨”。就在这两天,武汉的亲戚通过各级政府层层寻找,终于通知到他家。家里的电话座机仍然不通,王素珍的女儿就排队去打了卫星电话给武汉。武汉的亲戚愿意把几十口受灾亲人全部接过去,山里头的亲人们听了特别高兴。但是理县离武汉那么远,山里时时还有余震,到底去不去?谁去谁不去?一大家人非常犹豫。

  姜玉富是最值得信任的人选,当他还只有十来岁的时候,就被武汉这家亲戚接过去读中学。在武汉马房山中学高中毕业后,姜玉富回到老家务农,然后从小学老师做起,后来连续在理县好几个乡当乡党委书记。在山里亲戚中,姜玉富是连接大山和大城市的一根活生生的纽带,他见过的世面最多,文化程度最高,对武汉也最熟悉——普通话里还带着点武汉口音。于是两大家人聚在一起,将带领9个孩子出山读书的任务交给了姜玉富。

  资助姜玉富读书的,是他的姑姑姜萍,当年从理县朴头村跟着红军长征走出大山的老人。今年姜萍都88岁了,享受副军级待遇的老人神智不太清晰,长年在医院里疗养。谁也不会想到,70多年前姜萍一家冒死跟着红军长征挺进延安,在2008年的一场大地震后,后人们又沿着相似的道路走出深山。姜萍走出大山的勇气,换来了在武汉的安稳生活,使后人们的投靠有了物质上的保证。

  孩子们并不太关心“太姥姥”姜萍的故事,眼前的逃难之旅更像他们自己的一次冒险,新鲜刺激。无论怎样,这天是“六一”儿童节,大人们拗不过孩子的吵闹,在马尔康给他们买了零食。有了这次共同经历,孩子们描述的语言也互相影响,“车要翻过梦笔山和夹金山,很高很高,山上还有积雪。翻夹金山下来的路很烂,都是石头。山上有个庙子,免费送食物给我们。”13岁的羌族女孩荣艺得意于自己的一个比喻,她说,“山上的牛像芝麻一样,一点一点的”。6月2日从成都要坐火车去武汉,多数孩子第一次上火车,“窗外景色跑得好快”,大家在卧铺上又唱又跳。偶尔有一两个孩子会嘀咕一句,想家。

  除了姜玉富之外,62岁的姐姐王素珍和老伴吴双全也一起去武汉,他们的主要精力用来照看4岁的双胞胎孙子。于是这一行十来个人,在家族中符合了“老的老,小的小”的挑选原则,在姜玉富的带领下来到武汉。

  城市

  临走的那天早上,姜玉富到朴头乡开了一个“证明”。“证明”写在一张红格信纸撕下来的后半页,“因地震灾害造成我乡姜果等9人无法上学,现需朴头乡朴头村村民姜玉富护送到武汉就读。特此证明!”信纸盖上了“朴头乡人民政府”的大红公章。揣着能够证明身份的这个物件,姜玉富心里多少踏实一些。

  “证明”真的派上了用场,9个孩子中有2个小孩子没有买火车票,乘务员让他们挤着睡了。不过火车到了武昌,出站时检票的人硬是让他们补了一张,姜玉富给他们看了“证明”也没用。好在这种不快马上被另一种热情冲散,姜萍所在的武昌元宝山干休所的政委、所长带着几名战士,开车来接孩子们了。

  孩子们这次要投靠的亲人,实际上是他们的“姑婆”和“姑爷爷”们,也就是姜萍的子女们。姜萍的女儿傅建军两口子住在母亲的房子里,元宝山干休所在武昌的雄楚大道上,距东湖不过几公里。干休所的地理位置原本远离市中心,但是这些年来城市的发展已经将它包围在高楼的繁华中。姜萍的老房子仍然是几十年前的风貌,穿过干休所的楼房大院,姜萍家1亩多地的平房和院子在远离马路的小山丘脚下。

  对城里孩子来说,这栋带院子的平房已经与自然非常亲近了。屋外的山丘上有一些细细的竹子,100多平方米的院子里,退休在家的傅建军两口子栽上了一二十棵果树。白色栀子花开了,葡萄架上的果子还是青涩的,十来只鸡在院子里闲散地觅食,一只哈巴狗警惕地看着院门。老式的红砖房开阔而高深,进屋就感到凉爽。两三间屋子都做了厨房,两个厕所,另外两三间卧室也非常宽敞。屋子内外的装修并不算讲究,家具也都朴实而随意。

  9个孩子在路上奔波了两天,兴奋的他们很快四散在了姜家的院子里。傅建军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玩意儿能够吸引孩子们,周围邻居送来的小车、积木玩具首先满足了4岁的双胞胎。

  孩子们的长相非常标致,多数都高鼻大眼,眼神直率,脸色微红。17岁的吴帆五官小巧而精致,表情有些腼腆,看着比实际年纪小,而她也才读初中三年级。听说武汉的姑婆接大家,她特别想来,“我从没出过大山,想看看外边的世界和山里头有什么不一样”。其实小时候家人带吴帆去过一趟成都,但是吴帆什么都不记得了,对她来说,“听说大都市很漂亮,一定是比山里好的”。

  武汉和理县不一样吗?吴帆睁大眼睛,“当然不一样!这里的天好像是灰的,我们那里的天是蓝的,像海子一样,白色的云朵在上边飘”。那武汉为什么就比山里好呢?吴帆想了想,“天上有飞机飞过,我最喜欢过年的时候看烟花了,这里应该有很多烟花”。

  之前没有到过大城市,吴帆却“天然地”对大城市有着好印象,这种感情,或许更多来自周围人给吴帆带来的想象。虽然两三天的城市生活没有给她带来特别的东西,但是城里头总归是好的。来武汉前,吴帆跟同学们告别,好多同学舍不得她,泪眼汪汪中也很羡慕她,“我们也想去武汉,可惜谁也不认识”。来武汉最实际的变化是,吴帆觉得自己可以如愿读幼师专业,“在武汉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回山里教孩子们,把我在这里的故事说给他们听”。之所以要当幼教,是因为“跟孩子一起可以忘记烦恼”。

  17岁女孩的烦恼,来自去年的一场经历。表妹荣春插话说,“她成绩不好,降了一级”。吴帆有些怯怯地说,2007年她做了一次胆结石手术,花了家里7000块钱,还耽误了学习,留了一级。做手术前,她的胆疼痛了几年,已经萎缩了。“从读初一开始就疼,我以为是胃疼,自己买药吃,不敢跟家里说。”家里总在忙农活,吴帆想等到农闲时再说,可又怕要花很多钱。等到2007年疼痛难忍送医院时,她才知道自己得了胆结石。学校给她办的保险能替家里省近千元,“我觉得心里舒服一点”。

  闲暇时候,吴帆和同学们一起说笑话,她们也在一起谈论明星,听MP3,吴帆最喜欢韩国的流行组合“东方神起”。最大的不同是,过年时他们男女老少都穿着传统服装跳锅庄,城里人从来不穿传统服装。

  在向我描述自己的想法时,吴帆的用语会突然变得“书面化”,跟她在电视中看到的人们的谈话方式一样。比如她说自己最喜欢看中央2套的“经济与法”,因为“我们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应该多看这样的节目”。她偶尔会略微焦急地提到对未来的打算,衡量着留下来读幼师的可能性有多大。提到山里玩耍的生活时,她的笑容才会自然地散开。原本6月17日要参加会考的,灾区让所有的初三孩子都能上高中,但是吴帆还是选择了来武汉。一场地震后,17岁女孩的人生理想突然迫切地要变为现实了。

  9岁的荣春漂亮大方,一口接近标准的普通话,说话大声而活泼。电话铃一响起,她就会跑去接,“您好,请问您找哪一位?”荣春非常清楚,在所有孩子里,她是见识最广的。2008年春节雪灾前,她就在妈妈的带领下来了一次武汉,“这里真好,我妈妈早就想把我送来读书了”。家里的生活和这里不同吗?荣春大声说:“没有不同,我在家也是天天洗澡的。”一旁的姐姐马上纠正她:“水电站离我们家那么远,你每天都去洗澡?”荣春于是嘀咕了几句,“我又没说每天去,周末就坐车去洗热水澡”。

  6月3日孩子们到来后,元宝林社区领导马上来登记情况,181军工厂送来床、被子、电扇、凉席。洪山区教育局的领导第2天就来到姜家,刚好《楚天都市报》的记者也在场,教育局当场向媒体承诺,解决这几个孩子的读书问题。事情办得特别顺利,接下来的一天,洪山区教育局的领导带着附近马房山中学和珞狮路小学的校长上门了,所有人都同意孩子们马上上学,也不提费用的事情,“这是我们对灾区人民的责任,应该的,应该的!”

  除了4岁的双胞胎,其他每个孩子都分别去了小学和中学,受到了班上同学的热情接待。荣春非常受用,“这里的同学真大方,我原来不小心把同学的墨水弄倒了,他们马上就去老师那里告状,可这里的同学问我缺什么,带着我玩,都很喜欢我”。荣春非常高兴成为关注的中心,只有回到院子里,看到爷爷奶奶宠着双胞胎弟弟的时候,荣春会生气。她撅着嘴对“姑婆”傅建军说,“今天我不高兴,我很忧郁。他们宠着小弟弟,不公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