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保护区后方存在诸多潜在危险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3日01:14 兰州晨报
保护区大熊猫活动无异常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78年,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3个重点保护区之一。保护区总面积21万公顷,其中大熊猫栖息地占了16万公顷,是全国50多个大熊猫保护区中面积最大、大熊猫种群最大的保护区,占全国大熊猫保护区面积的一半,有100多只大熊猫在这里生存繁衍。 “地震之后,保护区紧急对大熊猫栖息地进行了普查。”黄华梨局长说,“根据普查情况看,地震对大熊猫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也造成了一定破坏,特别是栖息地的浅山区发生了大量的塌方、滑坡、泥石流等严重的次生灾害。但从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看,这些破坏对大熊猫造成的影响不是太大,因为一般情况下,大熊猫喜欢在背风向阳,场地相对比较平缓开阔的地方活动,基本不来浅山区活动。” “要说没有一点影响,那是不可能的。”黄华梨局长分析说,“现在正是大熊猫的发情期,地震可能对大熊猫造成惊吓,因此可能影响正常的交配和生育。但长期来看,这种影响是非常小的。” “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地震后大熊猫的生存状况,保护区在200多条巡查线路上展开了全面普查。特别是通过对60条重点线路的普查,我们发现了大量大熊猫新近活动的痕迹,其中包括食痕、粪便、踪迹等,好几次巡查队员都发现了还冒着热气的熊猫粪便。”经常亲自带队进行巡查的李富义副局长说,“这说明保护区内的大熊猫不仅活动频繁,而且活动正常,也就是说,截至目前还没有发现大熊猫活动异常的情况。” “经过普查,大熊猫的食源——竹林的生长也是正常的,地震对竹子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李富义说这是让大家最高兴的。 “地震后大家一直对保护区大熊猫的生存状况极其关注。”黄华梨局长说,“经过对全区内的普查,随处可见的新鲜食痕、粪便等大量大熊猫活动的痕迹表明,大熊猫的活动正常。现在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是安全的。” 保护区基础设施破坏严重 记者在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时看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因为大熊猫的生存状况良好、生活环境安全而感到高兴,但在他们的心里却有着难以诉说的忧愁,而他们的忧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地震对保护区内的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特别是道路损坏严重;二是地震让他们和大家一样失去了家园,因为他们居住的楼房已经成了危楼,不能继续使用了。 “保护区内的那些路,是大家多年辛辛苦苦探索并修成的,有很多路都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来的,可现在很多路被地震毁坏了,部分地方人已经无法到达。”李富义副局长说,“那些路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一年半载就能修成,有些路已经永远不能使用了,这直接影响着大家以后的工作。你说能不发愁吗?”保护区的7个保护站都受到了地震的不同影响,其中对道路和基础设施破坏最为严重的有让水河、岷堡沟、红土河和碧口4个保护站。 我们来到保护区的家属院时看到,总共2栋家属楼,上面都被县城建局喷上了“此楼危险,禁止使用”的字样,在院内不到100平方米的一块空地上,挤满了帐篷,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家属近200人就在这里将就着。“大家都傻眼了,不知道该怎么办。”面对如此的处境,几位工作人员这样说。 而在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区域内我们了解到,虽然办公楼等相对较为稳固,只需震后加固维修,但一个巨大的威胁却悬在他们的身后——多处严重裂缝的南山就在办公大楼、熊猫博物馆、森林消防材料库身后。“有些裂缝达到1米以上,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李富义副局长说,“威胁太大了啊!” 大熊猫安全了,职工们高兴,但大后方却存在着这样多的困难和潜在危险,不得不让保护区的职工喜上加忧,如何解决这些困难?“靠保护区的职工个人肯定是难以办到的!” 文 本报特派记者 宋维国 图 本报特派记者 裴 强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