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中国高考状元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3日11:30 周末
周末:中国高考状元调查
周末:中国高考状元调查

  -本报记者 李 诚 孙 磊

  2008年的高考终于在一片“苦尽甘来”的氛围中悄然落幕。

  煎熬仍在继续。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考生们并不能完全放松下来。对答案、估分数……几乎每个考生都在焦急等待高考分数公布的那一天。

  “一将功成万骨枯”。千军万马下,总会有那么几个人杀将出来,成为“领军者”,他们被人们热捧为——“高考状元”。

  而就在今年高考的前3天,一份名为《1999-2007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的发布,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状元”知多少

  据记者了解,这份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联合编制完成,这也是该大学评价课题组连续第2年发布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赵德国是课题组组长,也是校友会网的总编。据他介绍,此次的调查与统计工作从2006年10月1日开始,至2008年4月30日结束。

  “我们的目的很简单。”赵说,“就是想通过调查我国高考状元的性别构成、姓氏构成、就读高校、就读专业、就读中学等状况,能为考生及家长,为教育工作者,为有关部门教育资源分配与决策提供参考。”

  据赵德国介绍,在这次的调查活动中,对象为1999~2007年我国30个省市(除西藏、港澳台地区外)的高考状元,状元包括高考考试原始分状元和加分状元。

  “共调查到的高考状元有653人,约占1999~2007年状元总数的98%。其中调查到其就读大学的状元有650多人,约占总数的99.54%;调查到就读专业的有620多人,约占总数的94.95%;调查到就读中学的有640多人,约占总数的98.00%。”对于这样的数据,赵德国很是自豪。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课题组在调查实施过程中配备调查人员和核实人员,“对每一项数据进行100%的审核”。

  调查课题组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说,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次调查对单个对象进行逐一采集并多次核对。

  “另外,由于我国各省市高考模式的差异,如果以高考理科综合、文科综合、文理综合等类型为统计标准,将增加统计的难度和分析的复杂度,因此,为了便于统计和分析,本次调查按照文科和理科两种类型进行统计,由于广东采用文理综合统计标准,本次还对广东高考状元单独统计。”蔡言厚说。

  变味的“状元”

  蔡言厚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较前几年对“高考状元”的疯狂追捧,这两年的“状元热”一直在降温。尽管如此,各校对“状元”的录取竞争却日益白热化,其中“招牌”的意味更浓厚一些。

  蔡教授解释说,在过去的精英高等教育阶段,“状元”还被视为培养杰出人才的重要来源,“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以及高考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了高考状元类型的多样化,加之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并没有完全达到社会各方面的预期,所以人们对状元的热情肯定会有所下降。”

  “这也是我们关注‘高考状元’的原因,以它为切入口,一方面期望引起公众更多地关注‘高考状元’的命运和前途,关注他们的走向和培养;另一方面,特别是要引起各高校的关注,毕竟,现行高考招生分批次录取政策短时间内无法改变。”

  “虽然北大清华等为首的一批历史名校,在状元争夺战中仍享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已受到来自香港地区甚至国外高校的冲击。”蔡言厚说。

  因此,每年高考录取时间一到,北大清华等名校到各省区“扫荡”一番,优先录取各地的“状元”,留给其他高校的就是排名在百名之外的考生。哪所地方名校若是能搜罗到个把个“漏网状元”,那么是要敲锣打鼓狂欢的。

  蔡言厚说:“我们建议,普通高校没有必要与北大清华等历史名校‘同台竞技’,也没必要与海外高校‘一决雌雄’,而是要明晰自己的定位和优势,扬长避短,照样能培养拔尖的优秀人才。高校的竞争,不是比牌子,不是比历史,而是比发展,比特色,比人才培养,比贡献。”

  “无论是内地高校还是海外高校,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名牌高校出来的人才,最终要面临未来的竞争。高考状元只是人才中的一小部分,除了高考时的分数差别外,其后期发展与其他考生差异不大。”

  调查背后的反思

  “调查报告出来后,我们觉得中国现教育制度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全程参与此次调查的云南师大青年学者冯用军说。

  其实在去年,中国校友会网的课题组就做过一次“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冯用军对那次排行榜印象深刻:

  “所有的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名单,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杰出政治家中,同样没有高考状元。”

  蔡言厚认为,这说明了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状元仅是“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冯用军说:“高考状元的发展并没有社会期望的那么‘理想’。诞生时的风光与毕业后的落寞,应当引起社会对状元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对教育的反思。”

  不光就业的尴尬,通过这次的调查,专家们发现,湖南、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特别是基础教育发达的地区,“高考状元”就读的中学分布比较广泛,体现出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较均衡。而经济、教育比较后进的地区,“高考状元”就读中学就比较集中在省会城市或中心城市,而且这些中学也都是各地区的重点中学,如海口市的海南中学、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等。

  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声名显赫的湖北黄冈中学、湖南师大附中等老牌重点中学,自1999年以来并没有出过“状元”。

  “基础教育阶段不均衡地发展,导致学生受教育程度权利的不平等,这是中国教育制度的不足之一。”冯用军总结。

  冯用军还说:“教育资源分配上,东、中、西部的分配不均,从此次的状元调查报告也可以反映出来。”

  从调查报告中可以了解到,高水平师资和优质教育资源只是集中在极少数重点中学,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城重点与非重点之间的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平衡,“特别是在中西部,这种问题尤其严重。”冯用军忧心忡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教育面前人人平等。而我国教育目前所表现出的地域差异,反映公民连享受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公平也不可能。”蔡言厚表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