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河南800公里楚长城遗址遭人为破坏损毁殆尽(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7日05:33 大河网-河南日报
楚长城大关口遗址 文/图本报记者 杨万东 楚长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在专家、学者眼里,楚长城遗址是“宠儿”,对当地人而言,楚长城遗址就是一段土堆或一段石墙,冬天的时候可以在旁边架柴生火取暖,春夏两季,则完全淹没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之中。 楚长城遗址残体像一支徐徐燃烧的烟蒂,损毁殆尽,甚至惨遭人为破坏,如果不能得到有效保护,这个文化遗产将面临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个人的机遇 75岁的赵发祥接过记者递过去的20元导游费,快速地点了一下,塞进兜里。然后将右手的拐杖抬起一指:“走,领你去看楚长城。” 最近几年,楚长城给这位平凡的老人带来不少好处:从外地来的人请他做向导,寻找楚长城,通常或多或少地给他一些小费。 赵发祥导游的这段长城被称为独树大关口楚长城遗址。 1981年6月至8月,原南阳地区文物队与方城县文化馆联合考察发现,方城县独树镇中信庄村黄家门自然村东西两侧山坡上,几段凸起的土堆不同寻常,经过考证,证实为楚国长城遗址,明朝曾在此设置了大关口和小关口,因而,此处楚长城遗址名为楚长城大关口遗址。 遗址已于1989年被方城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次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后约200米处,就是楚长城遗址。就像隆起的丘陵一样,遗址特征并不明显。赵发祥用拐杖指着土堆,“这就是楚长城”。 据老人回忆,在他童年的时候,这个土堆还有一米多高,底部很宽。随着风雨的侵蚀,现在几乎看不到“长城”的样子了。 曾经有一些人撰文说发现楚长城,其实,“楚长城”的说法由来已久,赵发祥说,他从记事起,长辈就告诉他,这些土堆是楚长城,长辈也是从前人那里听来的,经过口口相传,楚长城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 位于独树的楚长城遗址还有一个别称叫黄家寨,据说在多年以前,有位姓黄的将军凭借楚长城城墙,建立寨子,保护当地居民免受外辱。 赵发祥从孩子长成大人,结婚生子,他又把楚长城的说法讲给下一代,如今,他已是三世同堂。 一个村庄的记忆 楚长城大关口遗址并没有给黄家门村带来多大的影响,只是偶尔翻起波澜。 1981年2月,黄家门村农民黄书典在村东侧南北两道城垣中间菜地内掘土时发现一枚青铜质戈和数十支铜镞。 后来,这些青铜质戈和铜镞,被他的孩子拿出去玩丢了。随着寻觅楚长城踪迹人员的增多,黄书典觉得自己丢失的应该是很值钱的宝贝。 另一位村民黄小孩今年已经55岁,他也曾拾到一个铜镞,后来不知去向。 给村里人留下印象的就是,每年,都会有不同的人来看楚长城遗址,但遗址却在渐渐的变得矮小,小到无法与周围的土地进行区分。 赵发祥说,楚长城遗址最近二十年来损失得快速,与农民垦荒等有极大的关系。黄家门村村民黄小孩和宁洪昌两家的两块耕地均在遗址上。据赵发祥回忆,十多年前的时候,这两块地头边的楚长城还很宽很高,但现在已荡然无存。由于垦荒,紧挨着两块地的部分楚长城还在逐年缩退。 尽管耕地一直在“吞噬”着楚长城遗址,却没有人出面制止。 损坏遗址的还有另一种方式——捉蝎子。蝎子是一种药材,当地人习惯在春秋季节捉蝎子卖,楚长城遗址时间久远,里面留下的空洞是蝎子繁殖和藏身之所,于是,村民们为了捉蝎子,不惜挖开楚长城。 “许多地方楚长城都挖平了,也没有蝎子藏里面,现在也没人再挖。”赵发祥说。有关部门立碑之后,并没有注重保护。 在当地村民看来,楚长城无法给村子带来实惠,“楚长城越来越看不到了,哪能发展旅游?”黄小孩说。遗址没法重建,如果看不到楚长城,自然也无法吸引游客。加之这里的自然条件有限,虽然山势起伏,但山上裸石甚多,植被的观赏性乏善可陈。“每年来这里‘观光’的其实都是专家、学者。”黄小孩说。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