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对楚长城的保护已经形成共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7日05:33 大河网-河南日报

  一些学者的“宠儿”

  据了解,现有的楚长城遗址,西起湖北的竹山县,在河南境内呈一个巨大的“N”字形向东延伸,横跨现在平顶山市的鲁山县、叶县、舞钢市和南阳市的方城、南召等县,总长度约800公里。

  在考古专家眼里,这样存世不多的长城,反映出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建筑工艺,因而,楚长城一直是专家学者眼中的“宠儿”。

  中国长城研究会专家成大林在叶县考察完当地的楚长城遗址后表示,这些长城需要尽快地申请文物保护,否则被破坏后就很难重新恢复。

  2000年底,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长城学专家董耀会等人在南召县经过实地考察后认定,那些遗址就是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楚长城。董耀会表示:“北京慕田峪长城只有600多年的历史,而楚长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了。”

  包括大关口遗址在内,各处楚长城遗址的发现都有着不同的际遇。

  1995年,叶县科技局工作人员董中峰在一次野外考察时,发现远处的山头上时隐时现一些石寨,这引起他的兴趣。在此之前,他从历史典籍中了解到家乡可能存在楚长城。

  根据史书记载,楚国修筑长城的原则是“有土之处,筑土为城;无土之处,垒石为固”。眼前的石寨子,很多石块已经风化,墙宽多为67厘米左右。由于宋代以后的城墙一般宽50厘米,而春秋战国时期则为60至72厘米,且寨子中有很多呈“品”字形分布的兵营墙基和烽火台,董中峰断定这里是楚长城遗址,后来被专家证实。

  与此同时,在附近的南召县,也陆续有一些类似楚长城的遗址被发现。

  谈及楚长城不能不提一个人——贺金峰,已经50岁的贺金峰出生于方城县,19岁开始进行文化考古研究,曾发表文章《楚“方城”是中国历史最早修筑的长城》等。

  贺金峰在1998年至2004年十多次实地考察楚长城遗址,发现楚文王二年(公元前688)冬“过邓”、“伐申”,将西周时期申、缯古国封地据为己有之后,在其北部、东部修筑楚国长城多处。

  一个美丽的构想

  楚长城遗址,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在专家、学者眼里,楚长城遗址是“宠儿;对当地人而言,楚长城遗址就是一段土堆或一段石墙,冬天的时候可以在旁边架柴生火取暖,春夏两季,则完全淹没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之中。

  像大关口遗址不被当地人重视一样,民间对楚长城遗址的保护表现淡漠,楚长城遗址还屡遭人为毁坏。

  分布在南召县境内的长城一度遭到破坏。距离“楚长城”不远处有两个矿区,最多时矿区多达100多个矿口,为清理碎石,这些矿口每天最多时要放100多炮。疯狂开采,致使山上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一个个矿点使山体看上去满目疮痍,并不断扩大,对楚长城的保护构成极大威胁。

  当地群众还反映,有人在楚长城遗址的旧墙体上垒新墙。垒墙很可能让楚长城面目全非。还有一些地方因为修公路、建电站,也将当地的楚长城拦腰斩断,甚至将上面的石料当成土方料而大量挖掘使用。

  与大关口遗址不同,一些地方试图将楚长城遗址开发利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近年来,南召县小店、云阳、太山庙、板山坪等乡镇农村掀起了一股保护楚长城的热潮。村民自发组织起保护队伍,走入深山调查,搜集了大量保护资料。当地的王光全夫妻在楚长城附近的山林一住就是十几年。

  王光全亲眼看到有很多香港、北京、武汉等大城市的人来旅游考察。他说:“如果这儿变成旅游胜地了,群众们不用炸石、伐树也能发家致富。”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据悉,要从根本上解决楚长城的保护工作,就必须认定它们的历史地位和相关价值,只有价值认定了,国家的相关保护措施才跟得上。

  由于楚长城涉及十几个县,认证将是一项浩大工程。专家要深入山区,对“楚长城”沿线进行实地考察发掘,甚至要进行航空拍摄,这些都需要财力支持。

  据悉,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正在考虑通过中国文物学会取得国家立项,争取资金。专家对楚长城的保护已经形成共识:楚长城遗址如果不能得到有效保护,这个文化遗产将面临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