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外国军方认可中国政府和军队的救灾措施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7日10:16 新华网
新加坡救援队员使用搜救犬,帮助中国救援人员确定救援目标(5月17日摄)。 当日,由55名队员和4只搜救犬组成的新加坡救援队在地震灾区什邡市红白镇展开搜救工作。 新华社发(曾硕 摄) 来自外军的帮助确实是真诚的 《瞭望东方周刊》:你一直负责接收外军物资的工作,有没有一些令你难忘的细节? 钱利华:很多事情都令我感动。巴基斯坦是我们的友好邻邦,他们自己面临很多困难,这次他们提供了3万多顶帐篷,是所有提供援助国家中最多的一个,他们动用的都是军队的战略储备,把卡拉奇、拉瓦尔品第的帐篷都拉来了。假设巴基斯坦此时发生自然灾害,他们自己可能就难以应对。 芬兰只有500多万人口,4万多军人,但是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筹集了3万条毛毯、1000顶帐篷,可以说也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芬兰的森林覆盖率比较高,他们的军人平时搭帐篷就在森林里砍树作帐杆,但他们考虑到我们可能没有帐干,就临时让工厂给我们准备,又考虑到中国南方冬天比较阴冷,还提供了取暖设备。 德国人以办事认真细腻著称。他们把提供的帐篷一共是多少吨、体积是多少,每顶帐篷长、宽、高、重各是多少,都向我们作了通报,还给每顶帐篷配备了照明、取暖设备。他们还考虑到灾区电力系统遭到毁坏,还特意提供了小型发电机。 美国也一样,他们根据过去抗震救灾的经验,知道救人光靠手是不行的,电锯非常有用,就提供了一批切割水泥板的电锯。他们也提供了小型发电机,而且有不同型号,有的1000多瓦,有的几千瓦,适合大小不同的帐篷。他们考虑到灾区食品供应不上,提供了一万份自热干粮,只要有点水浇到干粮上就热了。 白俄罗斯提供了大量毛毯,又提供了大批床垫。 外国军方运输机抵达双流机场后,他们主动提出油料、机组人员的食宿等所有费用都由自己负责。中方只向外国机组提供盒饭和矿泉水,他们还表示非常感谢。外国机组人员非常辛苦,我们想安排他们吃顿饭,但是一方面在机场条件不许可,另一方面他们也很理解我们,只接受盒饭和水。 再补充一点,美国和德国军队因为提供的物资说明书都是外文,中方一般人员看不懂,他们就带来了技术人员,教我们怎么搭帐篷,怎么使用电锯、发电机。这种帮助确实是真诚的。 所以说,这次外国军队向我们提供的赈灾物资,不仅反应了对灾区受灾民众的同情和关爱,而且想得非常细,真心实意地给予帮助,非常感人。 《瞭望东方周刊》:这些给你带来怎样的感悟? 钱利华:中国军队过去向许多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次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外国军队也伸出了援手,这也激发了我们一种信念,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会义无反顾地施以援手。这样国际社会才会更和谐,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友好。 参与抢险救灾成为军队重要职能 《瞭望东方周刊》:在你看来,外国军队此次如此迅速和大力的援助反映了什么? 钱利华:外国军方之所以作出这么大的动作,首先是他们对中国政府和军队迅速有效的救灾措施的认可。鉴于中国的国力、军队的快反能力和装备水平,中国军队此次救灾的快速有力是他们普遍没有想到的。我国军队向四川汶川和陇南灾区快速投入了13万余兵力(含武警部队),他们也没想到。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神,给外国军队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他们感到认同。 第二,这也反映出,国际社会面临着需要通过合作协调、相互帮助才能解决问题,比如重大的自然灾害。我们在面临传统安全威胁的同时,实际上面临着更多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包括气候变化引起的大规模自然灾害。 中国军队过去也参加过由政府组织的对国外的紧急救援。2004年底,印度洋特大海啸,中国军方直接参与了政府组织的救援物资筹措和运输。2005年美国遭受卡特里娜飓风,中国军队也是根据中国政府的决定,在最短的时间向美国运送了救灾物资。前几年伊朗、阿尔及利亚、土耳其、巴基斯坦遭遇强烈地震,中国军方也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救助。 应当说,军队参与抢险救灾已经成为各个军队的一项重要职能。在没有现实战争威胁的情况下,执行维和任务、实施人道主义救援,成为主要大国,包括有能力的国家的共识。 《瞭望东方周刊》:但这在冷战结束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钱利华:的确,这是冷战以后军队之间出现的新的合作方式。冷战之前,我国军队几乎没有参加过大规模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军队职能的变化,世界上面临的多种安全威胁的增加,除了打仗训练,现在军队的一项职能就是抢险救灾。 当前,世界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所谓“非传统安全威胁”,自然灾害只是一个方面,还有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也需要密切合作,打击跨国犯罪、毒品走私,也同样需要合作。所以现在各国军队间的合作面不断拓宽,安全理念正在发生变化。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一直在提“新安全观”,此次抗震救灾也是新安全观的有力体现。 钱利华:是的。“新安全观”,也就是人类面临共同安全威胁的时候,通过互利互惠平等协作的方式来解决。仅凭一国之力,无论是国际上的还是本国的非传统安全威胁,都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加强合作,通过相互理解、对话,才能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安全危险。 《瞭望东方周刊》:除了这种突发的特大灾难中的合作,平时我军与外军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时的机制是怎样的? 钱利华:我们与外军之间的交流,包括高层互访,各种各样的专业技术交流,人员培训,联合演习,联合训练,互派军事观察员,这都是已有的军事交流模式。现在的确要加强国际救援减灾方面的研究,探讨合作的方式。 当然,目前也已经形成一些机制。亚洲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我们在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10+3”框架下,组织救灾研讨会,交流经验和做法,力图把自然灾害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最近,我们还将在我国的军事院校举行第二次东盟中日韩国际救援研讨会。我们与美国的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研讨会已经进行了十年,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类似的机制也提到议事日程。我们不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和训练。 军队不仅为和平而战,也为人民的生命而战 《瞭望东方周刊》:这次抗震救灾对我军今后的建设有什么影响? 钱利华:经过这次特大地震,对军队来说有很多值得研究总结。今年春节南方遭遇雪灾,随后是特大地震灾害,现在南方一些省份又发生了洪涝灾害,这些都对军队提出了新的要求。军队不仅为和平而战,不仅为国家的安全而战,同时也为人民的生命而战。可以预料,在短期内我们不会遭到战争威胁,但是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威胁大于军事威胁。我们要改变观念,从体制上、职能上,训练方式上都要发生变化。(《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舒泰峰/北京报道)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