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目击救灾款物跟踪审计:要对照灾民和政府说法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8日06:32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刘世昕 淡淡的栀子花香弥漫在都江堰光亚中学,操场空地上的几顶潮得能拧出水的帐篷,以及四五张桌子上的一排电脑,就是“审计署赴都江堰市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组”大本营(以下简称都江堰审计小组)全部的家当。 简陋的设备,褪去了人们脑海中审计部门的神秘,却丝毫没有降低这个部门的严肃性。都江堰审计小组由8名审计人员组成,当下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追踪审计分配到该市20个乡镇的救灾款物。而这样的小组,目前几乎覆盖了汶川大地震所波及的各个乡镇。 审计署昆明特派办特派员助理王彦滨告诉记者,以审计署昆明特派办工作人员为主组成的都江堰审计组6月5日进驻当地,撤出的时间还是未知数。他们的审计将分两个时段:第一个阶段,跟踪救灾款、物是否公开、公平、高效地到达灾民的手中;第二个阶段,重点则是审计灾区恢复重建资金的使用情况。 6月14日,记者跟随审计人员到都江堰市浦阳镇,探访他们怎样对救灾款、物进行跟踪延伸审计。 审计人员必须到现场一一盘点救灾款物 出发前,都江堰审计小组组长杨恒田介绍说,每天早上八点左右,审计小组的成员都要聚在一起开例会,研讨当天的审计方案——最重要的,是选择将要去哪个乡镇。 最初的一段时间,他们会首先选择受灾较重,分配钱、款、物较多的乡镇。由于目前物资和钱都是动态变化的,有可能一些乡镇要反复去。杨恒田参加过几年前的大姚地震救灾资金的审计,他说,此次审计的一个特点就是要延伸到乡、村。由于是过程审计,审计人员要在现场对救灾资金进行一一盘点。 6月14日这天,都江堰下起了瓢泼大雨。考虑到会有泥石流、塌方的危险,审计组选择了相对较近、离审计小组大本营8公里的浦阳镇。出发前,审计人员罗猛和贾杨分别从都江堰市救灾物资调派中心和财政部门随机抽取了6月6日、8日分配到浦阳镇的救灾物资明细表和下拨钱款的明细表。他们说,去现场要对照这两份表,追踪上面的钱和物资究竟流向哪里,是不是都到了灾民的手里。因为救灾物资的量太大,他们一次只能抽取某几天的数据进行审计核查。 在泥泞的道路上颠簸了一段路程后,审计人员到了浦阳镇设在一家工厂库房的镇政府临时办公室。这间大仓库里一半是全镇的各个职能部门;一半堆满了大米、方便面、矿泉水等救灾物资。 镇长张思学告诉审计人员,全镇受灾的群众4万多人,90%的房屋垮塌,死亡200多人。从地震后的第二天,就源源不断地有救灾钱、物过来,镇里做到了每一笔救灾款物的进出都有案可查。更重要的是,每天上午8点,镇里都会把17个村的村委会主任召集在一起开会,警钟长鸣,反复宣讲救灾物资的接收、运输、发放都要有专人负责,不得滞留、积压,严禁利用职务之便占用或侵吞救灾物资。 哪怕一节电池也会引起信任危机 听完镇长的简单介绍,审计人员罗猛、贾杨分别带领两个审计小组对物资和钱款的情况进行审计。罗猛从都江堰市救灾物资下拨中心获得的单子记录了6月6日、8日浦阳镇领取的各类救灾物资,大到帐篷、发电机,小到牙膏、电池,他说,所有的物资都要一一核对发放的情况。 罗猛首先要求镇里负责接收和发放救灾物资的同志提供接收和发放的原始单据。他手里的救灾物资下拨中心的出库单显示,6月6日浦阳镇接收353顶帐篷,而镇里接收的原始单据也显示接收了相同数量的帐篷。这一点核上之后,他又要求工作人员给出接收和发放帐篷的总数,一张张原始单据的加加减减后,他算出,这个镇还应该有几十顶帐篷没有下发,罗猛着重在这个数下面画了记号。 帐篷以外所有的物资,罗猛和他的同事都分别核算,每一件来的物品都要有单据,而分出去的也要有领取人签字的单据。 厚厚的几摞笔记本和台帐中,罗猛很快发现了几个小问题,接收单显示收到40台电风扇,可是发放单据相加以后却显示发出去了41台。怎么多了一台?一个个环节查询,很快问题解释清楚了,原来电风扇来的时候都是散装的零件,接收人员拉回来的时候没有点清楚,组装以后才发现多了一台,但也没有向市里的物资发放部门上报。 多出的一台电风扇,价钱不超过百元,而且发放单据显示已经到了灾民手里,可审计人员就是要抠到底,会不会有点小题大做。罗猛说,哪怕是一节电池,只要说不清来源或去向都有可能引发老百姓的信任危机。 账本上的审计结束后,罗猛拿着账本开始在仓库里一一清点库存的物资。账面显示帐篷还有70顶,发电机还有14台……在盘点的过程中,罗猛又发现了问题,几十顶帐篷和一批铁床的靠背正躺在倾盆大雨中,发电机实际数量比账面上少了两台。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