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家称灾后重建意味新机遇和新模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07:4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虽然此次地震的震中是一个,但造成的地震烈度是两个中心地区,一个在以映秀镇为中心的地震带上,一个是基本以北川县城为中心的地震带上。 ■在世界许多地区,恰恰那些地震活跃的地方,往往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带。 ■灾后能不能发展,取决于我们自身的经济能力和我们抗御自然灾害的水平。 ■正好借助18个外部省区市对四川严重受灾县区市进行对口援建的机会,抓住机遇同这些省区加强合作,做到东西互补、发达地区和灾区互补,使四川催生出一些更好更快更新的发展模式。 6月15日,四川,人们正重回往日的正常生活。 6月15日,北京,史培军教授接受记者的专访。如何科学理解此次地震和由此带来的灾害?高速发展中的四川经济如何负重前行?作为长期与各种自然灾害打交道的地理学家、国家高层决策顾问,通过对四川大量实地考察后作出的分析,放眼全国甚至国际的宽阔视野,他的视角,或许会带来一些启发。他的理性,或许会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加美丽的风景就在不远处。 (一)科学理解此次地震和地震灾害 迅速判断至少准备100万顶帐篷 记者:5月13日,也就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您就向民政部提出建议:至少要准备100万顶帐篷。在当时灾情还不明朗的情况下,您是怎么作出这一判断的呢? 史培军:因为我们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全国所有地区与地震灾害相关的基本数据。12号的下午地震发生后,到晚上10点时,在互联网上,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就公布了此次地震的模拟烈度图。我把这个烈度图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我们的基础地理数据进行叠加后发现,此次地震不是以一个中心地震向四周扩散,而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一个地震带。 我由此确定,四川省受到影响的灾区人口大概就有两千多万,其中重灾区人口,就接近500万人。而其中,仅在烈度为9度、10度的核心区内,就超过200多万人。按2-3人一户,每户一顶帐篷估计,我作出了大概需要100万顶帐篷的结论。 断裂带地震造成的破坏范围比一般地震更大 记者:您刚才提到断裂带这个概念。那么,这次地震属于什么类型呢? 史培军:从专业上来说,此次地震属于逆冲型走滑断层造成的断裂带地震。也就是说地壳断裂带的两侧,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同时,又沿着断层的走向进行滑动。因此,此次地震不是一个中心,而是一条沿着断裂带破裂形成大范围破坏的地震带,从震中附近的映秀镇向东北方向到北川县城附近约300公里长,宽为西北东南走向约50多公里的地带。严重或极重灾区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 记者:这与以一个震中为圆心向外扩散的地震类型相比,有什么不同? 史培军:最根本的不同是震后的影响范围。我们对此次地震灾害范围进行了初步评估。此次地震的最高烈度等级为11度,其核心破裂区是一个长条形地带。在这条断裂带上的东西两侧,全部都是重灾地区。而如果以映秀镇附近震中为圆心按等距离圆圈向外扩散,影响范围显然要小很多。所以应该说,断裂带地震造成的受灾区要比中心地震造成的受灾区要大,更重要的是,重灾区的面积大大地扩大了。所以,此次在这条龙门山的中轴上,涉及到10多个县、市、区,成了这次极重的灾区。 此次地震的最高烈度等级为11度,这在我们国家是罕见的破坏烈度。地震烈度的最高等级为12度,过去百年我国最高的烈度为10度。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有一些8级甚至8级以上地震,也确实形成了一些高烈度区,但此次汶川地震形成的高烈度区和世界相比,也是最严重的。 记者:这是不是也回答了,在此次地震中,为什么距离震中汶川映秀镇较远的北川、青川也成为重灾区? 史培军:这个问题正好说明,虽然震中在汶川的映秀镇附近,而破坏的地区却一直延伸到北川县城,甚至到东北向的青川。此次地震,除了对震中带地区的极大破坏外,对震中东北方向即北川、青川的破坏也很严重。因为断裂带的原因,所以虽然此次地震的震中是一个,但实际上造成的地震烈度是两个中心地区,一个在以映秀镇为中心的地震带上,一个是基本以北川县城为中心的地震带上。所以,破坏最严重的是在这条整个强地震带上,不仅是在震中。映秀镇和北川县城的烈度都是11度。 房屋毁损情况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记者:这样强度的地震意味着什么? 史培军:地震是一种地震波能量的度量,用震级表达,此次汶川地震就是8级大地震。但是地表的破坏,是地震以及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造成的,对所有建筑以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等系统的破坏,一般人们用地震烈度来表述。总的来说,地震烈度是地震引起的地表破坏程度与其造成的建筑物毁损的综合结果,我们称其为地震及地震引起的地震灾害。 地震和地震灾害有本质的区别。在无人居住区,即使发生8级地震,也不会有什么灾害,而在人口稠密区就完全不同了。烈度在9度以上的地区,90%的房屋不能再用了。烈度在8度以上的地区,通常房屋的倒损率为70%以上。 记者:那么,为什么同一地区,都地震了,有的房屋受损更严重,损失更大呢? 史培军:这与脆弱性有关。总结起来,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在同一烈度区域内,房屋破坏的程度,取决于房屋是否设防。有设防的房屋,就要比没有设防的房屋破坏得要轻一些。 第二种情况,同一区域的房屋都有设防,此时,取决于房屋的结构及其整体走向与地震引起的破坏力方向的关系,也就是与地震波的峰谷结合有关,房屋正处震波之峰,破坏就大,反之,正处波谷,破坏就小。就是说,房屋的延伸方向与地震形成的破坏力的方向如果正好垂直,破坏就严重;两个方向基本平行,那就比较轻一些。比如,一辆汽车在路上行使,如果被一辆车从正面撞上,那么就很惨。如果从侧面碰一下,那可能就只是小擦挂。 第三种情况,要看房屋的建筑年代。我国2002年公布了最新的房屋抗震设防要求,在四川地震严重灾区,2002年的标准规定是按7度设防,但是在这之前的标准是按6-7度设防。因此,在同样的震级、同样烈度区域内,老房子破坏较为严重,新房子就要破坏得轻一些。专家委员会在都江堰、什邡、绵竹,发现了大量此类的情况,正好显示出执行了不同抗震设防标准而产生的现象。 最后,同样在一个区域内,烈度、震级都一样,地震设防,以及地震波破坏力方向与房屋走向也一样,大概与建筑质量确实有较大关系。这需要对每栋房屋进行鉴定。是材料不达标、或施工质量问题,还是建筑本身的设计有问题。需要具体甄别,不能一概而论。 记者:建筑结构相同的房子,仅仅是房屋的走向不同而造成损毁程度不同,在您对灾区房屋的调查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吗? 史培军:到处都有。在都江堰,当时关注度较高的中医院住院部大楼倒塌,恰恰这个房屋是向着映秀镇的方向,房屋的走向刚好和地震波破坏力的最大方向正交,且恰好处在地震断层线上。而就在倒塌的住院部旁边的房子,因为是与地震波破坏力走向并行的,且恰好离开了地震断层线,所以就没有倒塌。 短期内发生强余震的可能性在减小 记者:记得截至地震后第4天时,大概发生了4000多次地震,也就是说,平均每天余震的次数是1000多次。到目前为止,余震已经发生了1万多次。您认为目前余震的发生状况处于何种态势? 史培军:根据专家组这段时间的研究来看,龙门山地震带遭受了8级地震以后,余震最长可以持续到一年多,其间都有可能出现5级左右的余震。但总的来说,余震的发生呈逐步衰减的趋势。我个人认为,就龙门山断裂带本身,在短期出现6级以上强余震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但与此同时仍然要加强监测,深入分析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情况,为防御强余震及时提供有效依据。 特别要说明的是,大家不必恐慌。即使是强余震发生了,按一般规律,强余震都是在主震带内发生的,比如现在的1万多次,几乎99%都发生在此次地震断裂带的左右两侧,就是现在烈度9度以上的地区,不会在周边。这次烈度在10度以上的区域有31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龙门山山脉里的深山老林中。 记者:那么对于成都等中心城市,会受到余震的波及吗? 史培军:处在四川平原地区的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这些大中城市的人们更应该相信,尽管这些城市离地震带的空间距离比较近,但城市的走向与地震波破坏力的方向是平行的。因此,即使在这条断裂带上还有6级以上的强余震,比如6.5级至7级,但我估计对上述经济核心带的大中城市影响不会太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