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唐山和丽江灾后重建模式带来启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07:4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二)相信川西这片美丽的土地依然风景独好 地震高风险地带往往是经济高度发达地区 记者:有人认为,在发生地震后,灾区重建不应该在原址进行。但众所周知的是,日本、美国等地区都是地震频发的高风险地带,但是他们照样居住,还不断建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对此,您怎么看? 史培军: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角度来看,风险越低自然越好。但是在世界许多地区,恰恰那些地震活跃的地方,往往成了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带,比如日本。日本是一个多震的国家,无论是东京周围还是京都周围,都是地震高风险地区。但是他们通过提高抗震设防水平,成了世界上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还有美国的旧金山,圣安德列斯断层就穿过这个城市。也即使是这样,他们通过提高抗震设防的标准,使这个地区成了世界著名的旧金山湾区,即美国西海岸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记者:在我国历史上,有没有从地震带大量移民到非地震带的先例? 史培军:在我国,大灾以后我们的主要方针仍然是就地或者就近进行恢复重建,很少进行异地重建或者干脆进行人口转移。原因在于,自然资源养育了当地的老百姓,如果重新搬迁去另一个地方,就需要建立新的关系,包括与自然的关系及与当地人的社会关系,因为这些都是生存的基本环境。如果转移到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可能政府和老百姓要负担的成本就要高。但是,如果我们就近进行安置和建设,成本就会低得多。 另外,从文化的角度来讲,这次灾后重建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我们既要重建物质家园,还要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川西正好是我们国家、也是四川的少数民族地区,在重建的时候,既要考虑到重建的成本,但还要特别关心文化遗产的保护、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所以我认为,主要还是就地重建为主,异地重建为辅。 记者:就四川而言,您认为灾区重建选址时该重点考虑哪些问题? 史培军:四川发生汶川地震后,我们的观点是,确实在那些山大沟深的地方,生态条件比较脆弱,即使在没有地震的情况下,也经常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对于这些地区应考虑选择更安全的地方进行重建;以及那些在地震断裂带上处于9度、10度烈度区内的地方,也应适当进行就近异地安置重建。这里最重要的是,应该加强抗震投入,提高建筑设防水平。 灾后能不能发展,取决于我们自身的经济能力和我们抗御自然灾害的水平。这次8级地震,敲响了天府之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警钟。只要我们提高了适应和抵御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的能力,川西地震带地区就会发展得更好。相信川西这片美丽的高原,将依然是人们心目中的风景旅游圣地。 恢复重建对四川科学发展意味着新的机遇 记者:一种悲观的论调是,这次地震伤了四川的“元气”。您认为这次大灾后,四川将面临一种怎样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史培军:四川在我国西部的十二个省区中,是经济总量、规模、科学技术、教育水准比较高的一个省份。据我估计,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及阿坝这一带,大概占到四川经济总量的一半,这次大地震确实给四川制定的“十一五”发展目标,特别是这个地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但中央规划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四川灾区的重建,其间,将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灾区。我认为,恰恰要利用好这样一个特殊的投资,以形成四川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例如建材行业、高技术产业等其他行业,都会带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统筹好减灾、重建和发展三者的关系,把提高防灾抗灾的能力、恢复重建和实现新的科学发展的战略规划结合起来。 另外,正好借助18个外部省区市对四川严重受灾县区市进行对口援建的机会,抓住机遇同这些省区加强合作,做到东西互补、发达地区和灾区互补,使四川催生出一些更好更快更新的发展模式。我在什邡市看到,作为四川第二经济大县,虽然遭灾了,但一些大企业还在,又有外部省区的对口援建,抓住这个机遇,说不定什邡市会在三年恢复重建后很快成为四川的第一经济大县,甚至成为全国百强县中处于前端的县市区。 记者:也就是说,灾后重建不是简单对原有城市和生活方式的复原。 史培军:对。重建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再重复一个都江堰、一个什邡、一个绵竹。而是要利用这次机会,重新规划灾区发展的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的重塑,抓住对口援建的机会,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自己新的优势产业,这样就把恢复重建和科学发展整合在一起。这样不但是建成震后的新天地,而且很有可能出现,在没有发生地震的前提下就不可能出现的新局面,即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这种新的发展更能够体现我们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我到四川考察,最大的感受就是四川灾区的老百姓心态好,有很强的自我奋斗能力。要把四川人民长期形成的能吃苦、耐大劳、善于创造的这样一种人文精神,继续在恢复重建中得到发扬,形成灾区重建过程中新的人文精神,大家凝聚在一起,就能迅速建设一个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四川。 唐山和丽江灾后重建模式带来的启示 记者:唐山当年震后选择在原址重建。您了解唐山灾后重建的情况吗?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得如何? 史培军:唐山在1976年后,经济面临着百废待兴。但是经过总体规划后,在全国的支持下,迅速在原址附近进行了恢复重建。原来仅仅以一个煤炭及重工业为基础的唐山,其经济结构却发生了重大调整,现代加工工业、新技术、高技术含量的工业从此形成气候,经济结构比震前更科学、更合理、更有竞争力。现在的唐山市已经发展成了河北省经济的重心地带,也成了我国北方京津唐大都市连绵带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四川也是这样。应该利用这个灾后重建的机会,进行产业结构大调整。淘汰掉那些高耗能的、高污染的,把那些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起来,以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更具有竞争力,在国际化的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记者:地震前丽江应该说是鲜为人知。但地震后,丽江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在您看来,这对四川有什么启示? 史培军:丽江对四川的启示就是:对那些有丰富文物、古建筑物等这些文化遗产分布的地区,一定要就近很好地重建,因为它是精神家园的代表,更是未来四川文化产业的象征。切不可对这些文化遗产推倒重建,这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在专家组强烈呼吁,要加强两个重建规划,一是生态环境恢复重建规划,另外就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人文景观的恢复重建规划。这个提议目前已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并就此单独开始编制关于四川文化遗产和文物恢复重建的专门规划。丽江这一点做得很成功,受到了国际的关注。 四川日报记者 陈宇 专家名片 史培军: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副主任。此次“5·12”汶川大地震后,被任命为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组组长。 他为国家的减灾事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科技支撑,成为国家高层决策的重要智囊团成员。长期从事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资源开发与减灾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成绩显著。学术贡献包括初步构建 “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体系,编制《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 (中英文版对照版及电子版)》,完成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