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油田开发始末:专家称后悔未往前打一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10:33 新华网

  如同油气喷薄而出的不平静一般,春晓这座油气田,见证的是中日之间在东海问题上的不平凡岁月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苦谈三年未果的中日东海悬案,终于出现了破解的曙光。

  6月1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宣布,中日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除宣布7个坐标点连线围成的区域为共同开发区块外,姜瑜还提到,“中国企业欢迎日本法人按照中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法律,参加对春晓现有油气田的开发。”

  “春晓”,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再次引发中国人的高度关注。

  陆上基地静悄悄

  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前往春晓镇,需要绕行20余公里的盘山公路。当行至该地小有名气的洋沙山景区,两排巨大的储气罐就明晃晃地出现在眼前。这个几年前还被称为“三山乡”的地方,因为储气罐管道另一端的浩大工程而有了美丽的名字:春晓镇。春晓油气田陆上终端基地——东海春晓天然气处理厂就位于这里。

  尽管已经过去了三年,但宁波《现代金报》记者戴晓燕仍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整个基地就建在路边,很醒目,很平常,也没有任何的隐藏。”戴晓燕是因为台风“麦莎”而去春晓镇的,在她看来,这个被外界描绘得神神秘秘的天然气处理厂,即使是台风将至时也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就是一个办公区,里面立了一些油罐,和我们这边的北仑电厂都没法比”。

  从2002年12月28日奠基,到2005年底陆上基地顺利点火,来自河南中原油田的施工队伍承担了处理厂的大部分建设工作。“现在也没什么异常,油气正在开发嘛,它也不是我们三山的。”2008年6月17日,北仑区春晓镇三山村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也表示,与当年热火朝天的建设相比,现在一切都很平静。

  惟一让戴晓燕有些意外的是,当时东海春晓天然气处理厂的总监刘奎本打算将“海上井架喷火的照片”送给她,但在请示了上级后突然推说“不行”。时隔三年,《国际先驱导报》联系到在中海油西湖天然气作业公司工作的刘奎本人,当听说是了解“春晓”的情况后,他依然谢绝了采访。

  实际上,在绵延海底470公里的输气管道另一端,矗立在中国东海海域中的春晓油气田却一直都不平静。春晓油气田距上海东南500公里,距宁波350公里,所在的位置被专家称为“东海西湖凹陷区域”。除春晓外,还包括平湖、残雪、断桥和天外天等油气田,总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春晓天然气处理厂,就肩负着将油气处理后输送到宁波、杭州等长三角城市的使命。

  在戴晓燕到访一个月后,“海上井架喷火照片”的正式版本才出现在公众面前。照片显示,2005年9月19日上午9点19分,中国东海上一个钻井平台的井架烟囱喷出了熊熊烈火。这是春晓油气田的第一把火,它意味着春晓油气田进入正式生产阶段。

  “后悔没有再往前打一点”

  照片并非由中方出示,而是由时任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公布,由日本自卫队P—3C反潜巡逻机所拍。事实上,日本人对春晓的窥伺,并非始自点火之时。

  中日两国有关东海问题的争议,源于《联合国海洋公约》关于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东海最宽处不过360海里,这意味着中日之间肯定存在争议海域。而与中方坚持大陆架自然延伸的法则不同,日方单方面划定了一条所谓“中间线”。

  “即使按照日本的所谓‘中间线’,我们也没有超过。”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中心副主任张抗就参与了春晓油气田的前期勘探工作,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春晓油气田位于“中间线”中方一侧5公里处,“当年我们打的是最后一口井,当时甚至还可以再往前点,因为即使现在这个距离日本人也叫唤,现在我还后悔没再往前打一点呢。”

  张抗回忆,每次他们到勘探地点工作时,日本自卫队的飞机和军舰都围在旁边监视,“一直盯着”。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春晓的建设步伐。张抗表示,前期勘探成功后,他们就将此项目交给了上海新星石油公司,1995年,该公司在此区域试采成功。5年后,新星公司被中石化整体收购。

  2003年8月19日,中海油、中石化、壳牌公司、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人民大会堂共同签署了东海的西湖凹陷(包括春晓油气田)作业合同。而在当时,春晓油气田并没有引起中日民间太多的关注。(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