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产计划一再推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10:33 新华网

  2004年日本媒体集体发难

  “2004年是一个转折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对本报表示,日本媒体突然集体将视线转向春晓油气田,使这个工程开始为世人所瞩目。

  当年5月27日,日本《东京新闻》的一名记者和大学教授平松茂雄乘飞机在春晓油气田附近进行了“考察”。随后,包括《东京新闻》《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在内的诸多日本主要媒体开始发难。

  许多日本媒体不约而同地指责中国“侵害了日本的海底权益”。《东京新闻》报道称,春晓油气田的位置距离所谓的“中间线”只有5公里,因此指责“中国企图独占东海海底资源”。《读卖新闻》则以社论的方式批评日本政府“对中国顾虑太多”、“反应迟钝”。该报甚至要求日本政府彻底修改海洋战略,“毅然决然地向中国表明自己的态度”。

  紧随其后的,就是日本部分政客的“表演”。当年6月9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公开放话:“日本将尽快考虑在7月份向东海地区附近的日本海域派出调查船进行勘查。”

  此后两年间,日本方面还一度拟研究重新解释《自卫队法》,将“防空识别圈”的外沿划定在了东海“中间线”以西的纵深,包括春晓、天外天等气田设施都在此“防空识别圈”内,以方便动用航空自卫队的战斗机进行“掩护射击”。

  2006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批准帝国石油公司在东海海域试采石油天然气,并单方面把春晓油气田命名为“白桦”,另外两处油气田分别命名为“楠”和 “桔梗”。

  从谈判争执到海上对峙

  用海外媒体的话说,春晓油气田已经成了日本的“眼中钉、肉中刺”。日本方面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是,中方在距“中间线”只有5公里的区域作业,会将日方一侧的油气资源“吸走”。

  “这种论调简直是幼儿园的水平。”张抗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日本后来又在中日东海问题的磋商中数次索要春晓油气田的建设图纸和有关数据,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中方的严词拒绝,“我们凭什么给你啊,这本来就是没有争议的地区。”

  从2004年开始,中日东海问题磋商已超过十轮,每次春晓都是争论的焦点之一。在最没有争议的春晓上大做文章,日本人到底用心何在?“‘阳谋’为争海洋资源,‘阴谋’就是逼中方承认日方提出的‘中间线’,扩张其相当于三个浙江省的领土面积及‘名正言顺’地将钓鱼岛攫为己有。”香港《亚洲周刊》曾如是分析。

  对日方的频繁骚扰,感受最深的就是在春晓油气田平台上进行作业的中国石油工人了。

  “开钻后,小日本飞机天天飞,有时高空拍照,有时在井架附近盘旋,在我们的海域毫无顾忌地侦察。”一名曾参与过春晓建设的中海油员工回忆说,日本的飞机天天光临,他们也没有了看热闹的心情,直到中国海军巡逻舰队的突然出现。

  据报道,2005年9月9日中午11点半左右,5艘中国舰艇出现在东海海域。“大家在吃饭的时候,惊喜地看到了我们中国海军的巡逻舰队,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灰白的军舰上是那么醒目,那么亲切。”该员工表示,自己当时心情无比激动,“就像受惊吓的娃娃得到了母亲的爱抚”。事后,中方并未对此进行过多披露,但日本媒体几乎都认为中国是在“保护”正在建设中的春晓。

  一再推迟的投产计划

  重重风波之下,漩涡中的春晓更显神秘。

  按照计划,春晓油气田最初预计于2005年6月份投产。据当年元月的《宁波日报》报道,预计陆上终端工程当年5月底完工,6月起向浙江省甬绍杭(宁波、绍兴、杭州)等地供气。但事实上,后来的投产计划一再推迟。

  中海油的一位工程师曾向《南方周末》解释说,由于对已在进行的开发方案意见不一致,壳牌与尤尼科公司退出项目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项目的进展。而春晓究竟何时投产,也是境外媒体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2007年初,日本时事社、共同社等媒体称,中国在东海“中间线”附近的春晓油气田“已经正式开始生产”。同一天,日本政府通过外交渠道,要求中国政府作出说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对此回应称,中国有关油气田的开发是在与日本完全无争议的中国近海大陆架进行的活动。

  这显然不能令日本媒体满意。包括《读卖新闻》在内,日媒继续在东海问题上推波助澜,渲染“中国海洋威胁”。而当时香港《大公报》报道说,浙江省发改委在提交给该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关于浙江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披露,2006年该省天然气工程实现宁波北仑-绍兴管线全线贯通,宁波、绍兴等城市用上东海天然气。“虽然语焉不详,但却是官方首次证实东海春晓油气田投产的消息”。

  “春晓”走入中国百姓家

  当中日因春晓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对春晓油气田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区的人们来说,渴望着“近水楼台先得月”才是最实际的事。

  东海天然气将给北仑带来什么?5年前,当地媒体就分析认为,三山陆上处理厂(春晓陆上基地)的兴建,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北仑引来新的商机。一个隶属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春晓工业园也在2007年建成。而对于宁波普通市民来说,最实实在在的变化,就是享受到了天然气的清洁和便利。

  25亿立方米,是最经常见诸媒体的一个数字,也是专家为春晓油气田将来每年向浙江和上海输送天然气定下的指标。2006年2月26日,宁波市科技园区梅盛苑小区顺利实施天然气转换,标志着东海天然气已进入宁波市。

  一份由宁波市燃气协会秘书处发布的文件显示,国家发改委和浙江省及宁波市有关部门的领导见证了天然气登陆全过程,“天然气的利用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大好事”。(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精彩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blog.sina.com.cn/m/xqdb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