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在高校中率先创办国学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3日14:33 央视《面对面》

  他面临哪些难题

  短短半年的筹备时间

  他怎样将难题一一攻克

  《面对面》董倩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 正在播出

  解说5: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国内高校曾相继开办过国学研究机构,1922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创办国学门,1925年清华大学创办国学研究院,但存在的时间都不长。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中还没有出现过专门的国学院,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办学中的现实问题摆在了纪宝成的面前。

  00:56:33

  记者:/怎么解决这个师资力量的问题,能不能找到足够的人来支撑起这样一个国学院?

  纪校长:/最现实的困难就是师资力量,我们研究过清华1925年成立国学院,我们正好跟它相差八十年,它1925年,我们2005年,八十年。当时清华成立国学研究院的时候,它对教师提了三个条件,一个叫初通国学,第二叫了解西学,第三,能与学生沟通。它就提了这三个条件来选拔人才。在那个时候,毕竟西学东渐过程当中,还没有完全接触的时候,在对中学比较了解的人还是比较多的。所以,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四大名师就过去了,/但是它存在了四年,你想一想,一个在历史上只存在了四年的一个教学机构,八十年以后,还有这么多人来津津乐道,这本来就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00:58:51

  记者:您觉得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纪校长:说明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忧虑,以及期望,交杂在一起。我们遇到的问题跟那个时候比,在教师问题上,当然就有困难了。但是我们有这个信念,事情总得从我做起,总得从现在做起,国学大师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人民大学以人文学科为主的大学,在各个学科里面都有这样的教师,特别是文史哲学,我们把他聚拢来,这是自己的一个方面的师资。第二,社会的资源是及其重要的,//01:00:26/我们把当代能够调集起来的,这方面的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引到人民大学来,来为我所用,培养人才。

  解说6:面向社会招揽名师成为人大国学院解决师资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纪宝成和人大国学院的邀请下,一批在国学或传统文化领域享有声誉的大师走进了人大讲学,如美国哈佛大学的杜维明,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著名画家范曾等。

  01:36:11

  记者:一请就能请到吗?

  纪校长:/他们都非常热情。而且给我感觉到这来从来不讲报酬,不计报酬,一请就到,没有任何前提条件,一请他很高兴,然后把手上工作安排,比较合适的时间,他就来了,/

  01:03:56

  记者:/有各种各样的名师到学校来,但毕竟他们是蜻蜓点水式的,他不是一个驻校的老师。国学院如果能够成为扎扎实实的一个非常优异的学院的话,它应当有自己的大师,属于驻校的老师,/

  纪校长:/现在人民大学常驻的教师队伍当中,有人民大学自身的,也有从外校,外地调来的。这些人才的水平在全国来讲,他们已经处在比较前列的地方。所以我们现在还有一个什么办法呢,就是把已经退休的,七十岁左右的,退休了,但是身体很好,国学功底非常深厚,或者在国学某一个领域里有一个精深的研究。

  记者:返聘?

  01:05:27

  纪校长:返聘,两年,三年,或者一门课的教学。所以,我们觉得这些办法还正在实践当中。//它在实践当中还会丰富。

  解说7:除了师资力量之外,生源是国学院创办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另一个问题,网络时代的年轻人会对古老而传统的国学产生兴趣吗?2005年6月,国学院招生的宣传在人大校内外展开,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国学院,人大特意提到了未来国学院学生的就业问题。

  00:47:08

  记者:/为什么设立这样一个国学院的时候,会特别提及学生就业方面的问题?

  纪校长:因为这是完全新的学科专业,所以人们就会自然而然提出来,像文史哲就业是有难度的,但是人们不会提出来,为什么原因呢,因为这是个老专业,定势,他知道,了解它的情况。你这是个新的,就业情况究竟如何,谁也不知道,/

  00:48:11

  //记者:您对他们未来的就业未来乐观吗?

  纪校长:我相信,我是乐观的,不乐观我就不干这件事情,我们是乐观的。

  记者:这是从学校老师,校长这一方面来讲。/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我为什么要进入人大国学院,/

  00:49:23

  纪校长:我认为学生可能是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本身兴趣,/本身就是追求的目标,他有兴趣。没兴趣恐怕是不可能,这是第一。第二,他当然也会理性地考虑,人总还是要吃饭,所以,他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追求,必然要考虑一个就业的岗位。这个我想他们都是分析过的。根据我们国家发展的情况,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在崛起,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会越来越强。/不光是在学术界,在文化界,当文化人,当学者,在实业界、政界,甚至军界,对国学人才,也是完全需要的。不要以为军界就不要,现代化战争,《孙子兵法》同样是及其重要的教科书,《孙子兵法》恰恰是国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大势的分析,他们不应当有问题。/

  00:51:15

  记者:/当您给他们许诺了一个非常好的,描绘了一个非常好的就业目标的时候,他们可能对这个专业感兴趣,不是说对于深厚的国学文化,能够在这儿学到什么感兴趣,而是说省掉了,直接奔向我未来能有一个什么样的出路/?

  纪校长:/高中生上大学的时候,选择什么专业,既有理性的认识,也有很多的盲目性。在家长身上,同样也体现出来。他们所追求的当时的热点,未必未来就是热点。所以现在很热的专业未必将来就是很热的专业,

  00:54:27

  记者:/而国学专业,恐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要坐冷板凳的,/

  纪校长:/你既然选择这条道路,他就有这样的心理准备。/社会13亿人口,有这么几十个人,或者几百个人,或者几千个人,甘做冷板凳,这个不足为奇,/他们有这方面的兴趣,有这方面的爱好,愿意在这门学科上,在这个领域上的耕耘,愿意在这个地方开花结果,我认为社会一定会器重他们,他们也一定会在自己的领域当中做出成就出来。冷板凳,看怎么冷法,一定的时候,到了结果的时候,它就不冷了。

  解说8:经过近半年的紧张筹备,2005年10月16号,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举行了开学典礼暨揭牌仪式,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家国学院。首批考入国学院的学生有58名,他们分别来自人大13个学院中的20个不同专业。

  00:18:46

  记者:/05年5月28号的时候,人大就正式宣布了关于成立人大国学院的决定。当年九月份,就已经挂牌招生了。/为什么要这么快,/

  纪校长:这些事情不能说一夜之间突然的想出来,马上就干,不是这样。首先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一所大学,文史哲有相当大的优势,/在中文、历史、哲学这三个系,/在这些系科课程当中,它保留了相当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在里面,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放在哪儿,所以这个学校是有一定的基础。

  00:30:57

  记者:国学和已经存在的文史哲三个系结合起来的那种感觉是一样的吗?

  纪校长:应当是不一样的。文史哲是西方的学科制度,/我们现在高等教育制度实际上是全盘西化了,全部接收了西方的。/它对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可以研究得比较深入。但是,它带来很大的问题。就把中国的传统学术,本来是一体化的东西,它把它分割了。比如《史记》这本著作,你说它是史学著作也可以,但是我说很多评论,你可以评它是文学著作,很多篇目认为是政治学的著作,很多篇目可以认为是经济学的著作,你也可以认为是社会学的著作。你怎么简单地把它归到史学里面去,这就是它的问题。/所以我们经常讲,文史哲不分家,不分家,它又分了家,而且学科壁垒愈演愈烈。以至于西方的汉学研究中心,汉学家们到中国大陆来对话,他很难找到一个把文史哲贯通的这样一个教授来进行对话,比较难,什么原因呢,我们长时间的学科分科,而国学就把文史哲统一起来,从整体上贯穿起来,来研究/ 00:40:23//我们采取本硕连读制,六年一贯制,采取六年,六年可以到硕士学位,六年时间可以学很多的东西。

  00:40:23

  记者:/即便六年很漫长,我们能够保证他一定会成为延续文脉的这样的专家吗?

  纪校长:/当然我跟你讲,我们还不仅仅是培养国学方面的,仅仅掌握传统文化的人才。我们还让他们胸怀世界,胸中怀着世界,眼中看到传统。所以,他还必须对当代的,西方的人文方面的知识,理论,前沿,有所了解。还得对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还得对世界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国学,我们并不是复古,/希望他们在相对上来,要比其它专业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这么一批专家,这是我们最低层次的要求。至于他们能不能成为将来国学大师,有人问我,纪校长,你们是不是培养国学大师,我说这个不敢讲。我希望他们当中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他们当中有人成为国学大师,对此我深信不疑,他们当中一定会出现新一代的国学大师,而且是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