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地震孤老大多在安置点生活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5日15:36 新华网
福利院院长顾洪勤告诉记者:“这次地震孤老大多还是在安置点生活,来福利院的不多,大部分已经寻到亲人被接走。” 在记者采访中,这家福利院中的地震孤老仅两人:董秀珍,90岁,北川城关人,儿女不详;另一名是北川信访局送来的,聋哑人,连姓名也不清楚。但两位老人都已经在福利院条件最好的住所安顿下来。 来自民政部门的情况显示:在地震转移、安置等各项工作中,“三孤”人员都享受“优先和特殊”待遇。不但每天能够领到一斤粮,还有20元的生活补贴。成都等一些地方还提高了相关标准,发放给每人三个月一次性的2000元补助。地震发生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从上海、广州、香港等地来的心理救援志愿者、专家,已进入各个安置点、福利院,帮助“三孤”人员摆脱心理阴影。 未来命运,牵动人心 创伤已经发生,生活还要继续。经历了初步安置之后,孤儿、孤老、孤残们,将面对怎样的未来? 事实上,随着相关确认工作的步步深入,在备受关注的“孤儿”问题上,至少有三个特点已经越来越清晰的显现: --灾区孤儿的社会收养工作短期内尚不会启动。 “尽管已经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但在身份的确认上现在也只能说是‘初步查实’,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王莉说。这些因素包括:一些伤病员仍在外地治疗;一些群众在外打工;一些信息未完全对接……只有完全查实清楚,对孤儿的社会收养等工作才能启动。 “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在10月份之后。”李登竹说。 近日,四川省民政厅官员再次表示,目前孤儿收养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孤儿的实际数量可能难以满足社会收养的热情。 在四川,目前初步确认的孤儿数量为558名。在绵阳,确认的孤儿为209人,其中,7至18岁的孤儿占七成左右,6岁以下的29名,婴儿2名。 李登竹说:“社会如此关爱地震孤儿,我们很欢迎,也非常感动,但地震孤儿数量可能并不像社会想像的那么多,即使要收养,也要严格按照规定。不但要征求10岁以上孤儿本人的意见,还要根据亲属优先、遇难学生家长优先的原则,然后再考虑社会收养要求,还要考虑就近为主、异地为辅,省内为主、省外为辅的原则。” --孤儿收养将设置“门槛”。 据了解,针对很多地震孤儿亲属不愿放弃抚养权的情况,民政部门有关人士表示,孤儿亲属有监护意愿,但生活困难、抚养能力不足的,将给予必要的生活保障,确保孤儿尽可能在熟悉的家庭环境成长。 针对我国一些企业、团体提出收养地震孤儿申请的,一些地方民政部门负责人在采访中明确表示:为了对孤儿长期负责,目前不接受这类收养要求。 据悉,除亲属监护、家庭收养以外,灾区民政部门还将采取家庭寄养、集中供养、学校寄宿、社会助养等多种办法来长期安置。目前,各地通过各种方式,对口资助、助养孤儿的申请络绎不绝,各种捐建学校、儿童福利院的项目也在加紧实施。 对孤儿的照料安置只是此次地震“三孤”未来命运的一个缩影。根据我国各地、各级相继出台的有关办法,孤老、孤残将有机构照料、居家照料、亲属照料、社区照料等四种安置方式。 在这些可选择的安置方式里,有关部门已明确对资金保障、生活照料、护理康复、家政服务、精神慰藉以及文化生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据悉,对于地震造成的孤老、孤残人员,一方面,政府将加大投入,兴建城市社会福利机构和农村五保供养机构,提高生活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另一方面,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捐资定向资助他们生活的同时,大力推行亲属赡养,积极探索社会人士爱心赡养,签订赡养协议。 “保障‘三孤’人员,首责在于政府。我国本来就有一整套的社会保障体系,地震将使这套体系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我们将集中政府和社会的更多资源,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怀。”王庆坚定地说,“有强大的国家、政府作后盾,有社会无数的关爱作支撑,‘三孤’人员的未来生活会有充足的保障。” 在灾区各地,对于“三孤”人员的安置设施的捐助项目正在展开;在灾区以外,越来越多的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组织已伸出关爱之手…… 让我们共同祈愿:经受地震苦难的孤儿、孤老、孤残们,走出阴影,更加坚强! 让我们共同祝福:孤儿、孤老、孤残,在充满关爱的社会大家庭中,不再孤单,远离震伤!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