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国家制度是民主的前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6日09:48 国际先驱导报

  基本国家制度是民主的前提

  中国政治改革的分解式特点,还表现在它的分块、分阶段的渐进性上。从十七大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改革路径已经较为明确,那就是由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再到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的结果必然是民主化。从长远来看,民主是不可避免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在真正民主化发生之前,建立好一套比较完整的基本国家制度。基本国家制度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基础设施,否则民主就没有载体。

  实际上,西方国家的民主也是先有国家制度建设,而后有民主的,因此西方的民主也比较稳定。反观之,在非洲、拉美一些所谓的民主国家,则腐败、暴力层出不穷,经济、社会、教育水平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国家在它们没有基本的国家制度时引入了西方式民主。可以想像,战后日本如果没有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的基本国家制度基础,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民主就不会生根。

  从这个层面来理解,基本国家制度的建设比民主更重要,有了基本国家制度,民主就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开放自然发生,并且也会比较稳定。更为重要的是,很多人把民主理解成西方式的多党制并不确切。民主的本质不是多党,而是竞争。例如,两党制民主和四党制民主,游戏规则很不一样,政治结果也会不一样。两党制、多党制只是民主的不同表达方式,而不是其本质。多党之间可以竞争,一党之内也可以竞争。但不管什么情形,任何良性竞争都需要制度的设计。

  中国民主化的目标可以理解为参与式社会民主,其实现过程可以用如下公式加以概括: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宪政民主=参与式社会民主。十七大报告已经告诉人们,中国参与式社会民主实现的路线图,是由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同时强调法治,在宪法法律的构架内参与政治,最终实现宪政民主。

  人们经常拿中国民主和西方民主来比较,这就像拿苹果与桔子做比较,没有多大的意义。何况西方民主也不是整体单一的民主,西方不同国家其民主表现方式也各不相同。尽管如此,中国政治路线图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先让小制度在一定的空间、范畴内生长,最终整合成大制度,形成一个整体的制度改革。当然,这样的改革方式也不是没有风险,比如如何协调好改革的各个方面,做到有条不紊,这需要领导人有长远规划,做到心中有数。这次五年规划的出台表明领导人有这个意识。

  中国政治系统开放动力充足

  对于任何改革来说,实践上的可行性最为重要,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任何改革都害怕乌托邦,中国就曾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乌托邦式的改革虽然听起来悦耳,但是它缺少可行性的制度支撑,因此具有很大的冒险性。

  现阶段来看,中国政治改革的最大障碍可能来自方方面面的既得利益集团。暴风骤雨式、社会总动员式的改革,比较容易冲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而在渐进式改革进程中,消解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往往需要利用利益机制来推动。比如中国的改革是先不触动既得利益集团,而是在它们之外发展新的利益,如在国有企业外发展民营企业。但这样做,同时也出现一个新问题,即新的利益产生后又可能形成新的既得利益。

  防止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就需要保持政治系统的开放性。实践证明,制度越是开放,它的生命力就越强。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政治系统呈现了一种开放的状态,比如农民工人大代表的产生,等等。

  中国政治系统保持开放的动力是充足的,这主要来自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开放的市场经济会产生社会阶层的变化,社会阶层变化则会导致政治过程的变化。西方国家经过了几百年才形成了经济权力、社会权力以及政治权力之间的均衡。假以时日,中国同样也会实现上述三方面力量的均衡。这是大的趋势,也是政治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

  精彩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blog.sina.com.cn/m/xqdb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