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年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7日10:48 中国改革杂志

  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

  网友[非如此不可]:改革3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历次改革相比,这次改革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高尚全】:我们30年的改革开放,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刚才我讲了,因为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所以,不光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深远的影响。现在按照GDP来算,中国在世界上占第四位。有人说很快会赶上德国。按照PPP(购买力评价),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二,因为世界上的购买力评价大概是55万亿美元,中国大概5万多亿美元,大概占到世界的9%。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经济上的比重大大增加。现在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4000多亿,已经占到世界第一位。所以有这个变化,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的结果。

  30年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小平同志讲,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话,我们的风险就比较少,而且通过试验成功了,在全国推广。如果不成功,我们就停止下来。所以这样的话,我们从改革过程当中,这条特点也是很突出的。当然,改革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要突破,要加快步伐。

  网友[白云黑土]:袁老师,您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是怎样的地位?

  【袁绪程】:我觉得我们加入世贸组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的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由开放带动,加入世贸组织将使我们更加的融入世界,把世界通行的规则引进来以促进我们的改革。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走向更加开放、加速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

  网友[三言二拍]:请问嘉宾改革何时才能成功?

  【高尚全】:网友提出来改革何时能够成功。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回答。第一,改革是无止境的,完善也是无止境的,创新也是无止境的。所以,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现在说的改革取得了成功,这是指阶段性的。改革30年来,我们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是举世公认的,应该说是成功的。未来我们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通过十七大的布局,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可以建立起来。

  现行的改革政策和改革取向是不可逆转的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您是否认为这也是中国第二次改革,是否认为中国的现行政策是不可逆转的?

  【袁绪程】:改革肯定是中国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寻求现代化的伟大革命,如果相对于毛泽东领导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革命,也可以说这是第二次。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按照美籍华人历史学者黄仁宇关于“大历史、大革命”的说法,我们的改革正是这场自1840年以来大革命的继续,也可以说是中国千年变局的一个继续。但是从狭义上来讲,改革是一种渐进的变革。我们通常把激进的变革视为革命,那么改革就是一种渐进的革命,中国正好走的是一种渐进的革命道路,其目的是在中国实现现代化。

  现行现行的改革政策和改革取向肯定是不可逆转的,中国人民选择改革开放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而且我相信,许多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可以解决。

  网友[漫游世界]:请问我们的改革如何继续积极开放,我们的思想如何继续积极的解放,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下一阶段目标是什么?谢谢!

  【高尚全】:刚才有网友提出来如何继续积极开放,我们的思想如何继续积极的解放,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觉得从我们30年改革实践来看,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解放思想是取得改革成绩的先导,每一次改革的重大突破,都是思想解放作为先导的。如果不解放思想,也不会有改革开放。比如说,70年代末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为什么能够提出改革开放呢?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个背景,在国内来说,经济上很困难,政治上也比较混乱。经过真理的标准的讨论,突破了“两个凡是”的禁区,所以,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

  另外从经济上来看,因为我们困难到难以为继了,怎么摆脱这个困难?只能靠解放思想,只能靠改革开放。比如说农村的农民,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没有积极性,所以,在安徽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大概60%的生产队吃不饱,在这样一个困难面前,农民自觉的提出要包产到户。如果没有思想解放,如果不改革开放,这个局面将要维持下去。这是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内的背景。

  另外从国际上来看,国际上面临着竞争非常激烈的局面。我们在许多方面是落后了,如果我们不改革开放,不参与国际上的竞争,我们就会永远落后下去。所以,基于这两个当时的背景,使得中央要下决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为中心,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关于改革的争论有利于改革的深入进行

  网友[网友]:近年来,无论是在学者还是在互联网上,对改革都进行了比较激烈的讨论,其中也有不少尖锐的批评,这种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改革遭遇了强大的阻力?这些阻力主要来自观念利益?

  【袁绪程】:我个人认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争论是正常的,也是难以避免的,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难题,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或者说是批评,也是可以理解的。在我看来期,争论有利于深化改革、推进改革。但是,我们并不赞成否定改革,随着过去的某些人的看法。党的十七大鲜明的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当然,我们要对这些争论进行概括的话,我觉得可以从四个层面来进行概括:一是意识形态之争,二是价值取向之争,三是利益之争,四是表达和思维范式之争。即不同的概念级产生的不同的认知的争论。这里讲的意识形态指的是改革的意识形态。即为改革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证明”或者说辩护的理论。为什么会发生争论呢?也就是说改革的意识形态出了问题,出现了混乱不能不争论了。总书记的“6?25”讲话和十七的报告已经做了肯定的回答,可以说是“盖棺定论”了。我在这里着重回答一下,价值和利益之争。

  可以说这是改革大争论的许多问题,实际上是价值取向之争。所谓价值取向是指与一定文化或意识形态相联系的人们的主观需求。它包括经济价值、政治(民主)精神价值等,当然还可以细分,它的取舍和权重权轻就是价值取向,比如说财富、闲暇、民主、自由等价值之间的孰轻孰重的问题等。

  价值及价值取向、判断选择虽与一定的意识形态相联系,但它区别于意识形态。它强调的是,人们对事物的是非判断即应当不应当的行为准则或理念,例如,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诚信等人类基本价值观念的是否认同,并以此作为判断是否标准,进而对公平和效率的价值维度的取舍或权重权轻,对社会产品结构中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比例或比重的判别,对以利己为基础的市场交换规律与公共论的兼容和冲突的判别,以及对现有的收入的地区、城乡个人的分配结构的合理性等的判别。如果价值及价值取向不同,必然会影响对事物的判断,正由于人们对价值观念不同,对各项具体改革的成败判断各异,也使得许多争论难以达成共识,并且存在许多价值取向的上的冲突,如公平和效率,专制和自由,人治和法治等。

  许多看似价值取向之争,实际上是利益之争,改革带来的社会的分化和利益的分层。利益的阶层化、集团化,职业化和地区化是改革的必然结果,一些人改革中的收益,另外一些人在改革中相会受损了,一些人利用特权发了大财,一些人因此而受损。当然绝对的看,大多数人在改革中都是受益者,但受益的程度差异很大,因此人民对改革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是必然,由利益决定的看法必然是以价值取向及意识形态的面目出现,问题不在于人们的利益和看法不同,而在于是否给予不同的人群(阶层、集团)提供一意见的表达的渠道,这次大争论恰恰为各种不同的群体的民意提供了释放的渠道,在改革中受损和收益的各方通过争论各自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从而使公共政策的制定不再是单极和单方面的,而带有公共的性质,这就是争论背后的实质和带来的正面效应,当然我们要力杜某些争论所引起的负面效应。

  从这个角度看,争论并不意味着有什么强大的阻力,而是让不同的阶层或者利益集团都有“话语权”,都有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的机会,从而让改革更体现公共性、正当性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让改革进行更有效率,以纠正在某一些领域出现的偏差或片面倾向。

  网友[丛林漫步]:袁老师,您是用杂志这种形式来记录改革开放,它给你最深刻的感触是什么?

  【袁绪程】:当然感触良多,酸甜苦辣。两年前,我来到这个杂志社工作。我们的杂志社有两个刊物:一个叫《中国改革》;一个叫《改革内参》,这两本杂志在80年代曾经是原国家体改委机关刊物。20年来,它对宣传改革、推动改革、研究改革起了应起到的作用,也给官产学媒共同推进改革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是,随着改革深入,它本身的改革也要提到日程上来,即从一个纯机关刊物转向市场类新闻刊物,这个转向并不容易,有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比如说经费缺乏问题、人才匮乏问题等。现在人才都向金融领域、政务领域流动,很少向我们这个领域流动,对人才缺乏吸引力,所以我们深感到人才的宝贵。但是,我们还是决心要把这两本刊物办好,不负广大读者对我们的厚爱,也希望广大网友给我们多多提意见,多多投稿,谢谢大家。

  【袁绪程】:因为时间关系,还有许多网友的提问来不及回答,也请网友把所要问的问题和不同的意见书面寄给我们杂志社,也可以通过人民网转交,今天回答的问题只是我个人的意见,说的不妥之处还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谢谢网友,再见!

  【高尚全】:各位网友,很高兴和大家交流,希望我们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谈,回答你们感兴趣的问题。谢谢你们!

  嘉宾简介:

  高尚全:1929年9月出生,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发展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20世纪50到80年代在第一机械工业部、农业机械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从事经济政策研究工作;1982年起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从事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设计和有关领导工作,其中1985到1993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办公室主任、国务院住房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研究协调小组成员。香港特别行政区预委会和筹委会委员、经济小组组长。他多次连任联合国发展政策委员会委员,担任过世界银行高级访问学者,曾到美国哈佛大学、斯坦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并讲学。曾任美国密苏里大学斯诺教授。长期从事经济体制改革及宏观经济的理论、政策方针与方案的研究及部门经济政策研究工作,尤其关注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市场经济等问题。他是我国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经济学家之一,曾多次参加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政策和体制文件的起草工作。

  袁绪程: 《中国改革》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广西大学教授、桂林工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从1980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和出版社发表及出版200多万字文稿。

  《中国改革》杂志:创办于1985年,全国唯一的以报道“改革”为宗旨的、致力于传播改革实践与政策研究的中央级杂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著名经济学家高尚全出任指导委员会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出任名誉总编辑。杂志多年来经常邀请国内一流专家与党政官员,举办改革政策研讨会,传播改革理念、塑造改革共识。(人民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