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民间智库的先行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7日11:14 南方人物周刊
王志纲:民间智库的先行者
王志纲

王志纲:民间智库的先行者
1993年,山东烟台,主持拍摄8集电视专题片《北方的躁动——胶东纪实》

  他一直在寻找知识分子的“第三种生存方式”——既不依附于权贵,也不向金钱谄媚,而凭借自己的智力投身市场经济获取报酬,赢得尊严

  本刊记者 张欢 发自广州

  在今年六月的“金三角”,王志纲学会了“斗地主”,这位中国房地产界的“幕后大黑手”(朋友戏称)以前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土鳖房地产老板们玩这个。

  “王老师”的牌风相当彪悍,凡是可以叫地主的机会绝不容错过,从来不把机会让给对手。

  他的理论是“相信底牌总会有机会”。

  从当年新华社的名记者,到全国知名房地产策划专家,到现在成为从事企业和区域发展战略咨询的民间智库的领军人物,不管身份如何变幻,他总是喜欢把自己定义为一个“知识分子”,喜欢别人叫他“王老师”。

  从开始下海,他就一直在寻找知识分子的“第三种生存方式”——既不依附于权贵,也不向金钱谄媚,而凭借自己的智力投身市场经济获取报酬,赢得尊严。

  前几天,刚从湄公河流域考察回来的王志纲在广州请老朋友们小聚。他笑问:“你们这些家伙现在也都是老总了,今天谁请客?”这些当年的小兄弟嘿嘿一乐:“老大在,还轮得到我们买单吗?”老王笑着摇头:“你们这些家伙!吃大户吃惯了。”

  席间,有老板向老王请教当下房地产市场的大势,老王便滔滔不绝:“形势已经很清楚了,房地产的冬天已经来临,现在是一九二九,怀中插手,马上就是五九六九,冻死猪狗的时候,只有死一批,才能活一批,所以今年的房地产市场是活一批,死一批。要做好过冬的准备。”

  接着,大家聊起房地产江湖世界,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从老王嘴里汩汩流出。他的口头禅是:“我给你说个故事啊,我和XXX当年……”

  熟知他的人说,老王在哪里都一定是中心,他有一股气场让人们围绕在他身边。

  要吃粮,找老王

  在90年代初的广州记者圈中,流传一句话:“要吃粮,找老王。”

  时任新华社经济记者的王志纲是广东记者圈中的“带头大哥”。广东媒体圈的骨干记者们喜欢跟着老王去采访,一来可以抱回猛料,二来,老王也不忘照顾这些小兄弟们。他经常跟老板们说的是,这是一个财智时代,知识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有当年的参与者戏称老王就像是新闻界的“穴头”。

  王志纲并不认同这样的评论,在他看来,他的工作是让记者们的工作更好地和现实生活“对接”,同时也是让新闻策划的功用发挥到最大。“我是信息盟主,不是穴头。”

  这种江湖地位源自当年他当记者时的积累。

  王志纲1978年考入兰州大学经济系,当时他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新闻系,压根就没想到自己会去学政治经济学。

  命运仿佛是一个轮回,到最后他还是干了记者,不当记者后,他又投身到了商界。

  在大学时,他读了7遍《资本论》。在他眼中,方法论是最大的事情。不论是日常的闲谈,还是进行战略规划,他的开场白总会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方法论的普世性让他能够“纵横官、产、学,打通学、术、道。”(自评)

  毕业之后的王志纲先在甘肃省社科院做了一年经济学研究,随后抛妻离子跑到了新华社内蒙分社当记者。这可能受他岳父的影响,他的岳父是新闻界一位老前辈。

  随后经过新华社总社的“小分队”式全国采访后,他被抽调到广东分社当记者,负责宏观经济层面的调研与报道。

  在当新华社记者期间,他先后写下了《广州人经历了三次冲击波》、《中国走势采访录》、《广东和浦东的对话》、《风帆起珠江》、《珠江三角洲启示录》等一大批有分量的作品。

  如果以今时今日的观点来审读这些作品,其实并不算是上乘之作。这些作品里充斥着大量最高级别的形容词和感情化写法,更接近政论作品,而不是新闻报道。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样一个对改革开放还存在很大争议的年代里,王志纲作为新华社的记者,选择了为改革鼓与呼。

  作为一个记者,王志纲是成功的。他写的关于蛇口改革长篇通讯《放眼向洋看世界》被袁庚说是“写蛇口的第一篇可以算是进入门槛的文章”。

  邓小平“92南巡”前后,国内政治环境相当紧张,他执笔,配合新华社老社长穆青写的通讯《风帆起珠江》被穆青称作是“关键时刻影响新华社命运的关键稿子”。

  那个时代的新华社记者,除了采编任务以外,更多地被赋予了对社会宏观形势观察的任务。《中国走势采访录》就是这样一个作品。他和另外一名同事跑遍全中国五大区域,采访了十个省委书记,作品先是以内参的形式发表。

  中央领导办公室来电,请两位记者同志到中南海向领导汇报。

  在中南海,上面直接征询王志纲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来中办工作。在外人看来这是可直达天听的机会,被王志纲婉言谢绝。

  他说自己大学毕业后就想好了不走仕途,因为他想追求最大自由,而官场是不允许你绝对自由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