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以住房和户口吸引重点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1日04:19 西部网
上海浦东以住房和户口吸引重点人才
浦东揽才

   写在前面· 两位浦东白领的生活心声

  在金桥从事财务工作的史小姐:“我从事的财务方面的工作在浦东的机会比浦西的多,因此2005年我来到了浦东工作。然而,从去年起,浦东的房价已经涨到我买不起的价位,因此从2005年至今,我都是租房,目前,租金维持在1300元/月左右。

  浦东地域广,人才公寓应分布各个商业区,而不是仅局限于陆家嘴这样的金融区域,在人才公寓附近也应该有些适应青年人的娱乐项目配套,“目前,浦东的娱乐设施主要是集中于陆家嘴八佰伴区域,对我们这些从浦西过来的青年人而言,娱乐项目过少,很不习惯。”

  在张江上班的石先生:“我因为工作才1年多,资金有限,不能买房,只能在离公司不远处的张江镇上跟同事合租房子,每月支付850元租金。虽然这些费用并未让我感到负担太重,但每天从张江镇出来打“小黑车”上班却让我很郁闷。真希望有个离公司近,交通方便的住处。

  如果浦东的人才公寓政策真能落实,租金我倒不是非常在意,只希望同租者能互不干扰,保留私密性就好了。”

  早报记者 臧鸣

  20亿元人才发展资金、3.7万套各类人才公寓、户籍政策倾斜——上海浦东新区昨天推出的一揽子鼓励人才新政“三箭齐发”,目标直指“开放包容、激励创新、崇尚创业、充满活力的国际化人才高地”。

  人才新政策,是浦东确定第二轮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后,发布的综改“第一号文件”。浦东新区人事局副局长黄钟说,此次所有政策设计都是围绕人才发展的实际需要,着重解决人才发展的瓶颈问题。

  招收一名博士后

  奖励10万

  此次推出的《浦东新区支持鼓励人才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实施办法,主要包括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家战略,积极发挥核心功能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浦东新区金融业的创新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针对浦东新区金融人才的结构性问题,特别是缺少具有国际经验的高层次金融人才,设立相应的金融人才发展资金后,对金融机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进行奖励。

  根据新政策,浦东在未来三年内将投入不少于20亿元的人才发展资金。

  对金融法人机构高管人员、管理和专业人员,浦东将根据其贡献和作用大小,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贴;对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人才开发、引进、培训、研讨交流或改善人才居住环境等活动给予一定补贴。

  对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攻关企业、研发机构中的领军人物、创新团队、重要研发人员,服务于金融创新和自主创新活动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中的专业人员,根据其贡献程度,给予一定的资助,用于医疗、保险、住房等补贴。

  而在浦东的单位每招收一名进站博士后,浦东将给予一次性补贴10万元,用于博士后的项目研究和生活补贴;对引进流动站博士后开展短期项目研究的单位,浦东也将给予一次性3万元的项目资助,以鼓励博士后在浦东重点发展的企业内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工作。

  三年建造

  3.7万套人才公寓

  “租房难”“住房难”是令许多在浦东工作的人才头疼的问题,这也成为此次浦东人才新政策的重点。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浦东三年内规划建设3.7万套、面积230万平方米的各类人才公寓,以缓解人才租房困难,并对入住人才公寓的人才提供房租补贴。符合浦东重点产业发展要求的外省市人才,将优先安排入住人才公寓。

  浦东人事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说,新引进的各类人才,对住房的功能配置有特殊的需求,而且,刚刚工作不久的青年人才的流动性比较强,对过渡期住房的需求比较大。因此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在新引进青年人才比较集中的产业开发区和商务区,规划建设一定的数量的人才公寓,形成就近、方便、适宜的居住条件,是很有必要的。引导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人才公寓的建设和供给,按照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政府支持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形成良性的入住和退出机制。

  户籍政策倾斜

  确保重点人才引进

  浦东人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人口政策是全市的大局,浦东将聚焦重点产业,更加注重人才的实际作用和贡献程度,更加关注人才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要,在兼顾引进各类人才、用好居住证政策的同时,向重点产业、重点人才倾斜,为他们解决户籍问题。目前,市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居住证与户籍对接的办法,我们希望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内容,在浦东提前进行探索,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支持更多的人才在浦东工作和创业。”

  根据新政策,浦东将对符合《上海市吸引国内优秀人才来沪工作实施办法》规定,浦东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等其他的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单位高管、主要研发人员、主要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为浦东做出一定的贡献的,得到了市场和社会认可的特殊人才,优先解决户籍。

  黄钟说,此次浦东人才新政策将按照一口受理、一口办结、便捷高效的原则,依托浦东市民中心、各功能区域和浦东人才交流中心、浦东博士后工作站等服务平台以对外受理,尽可能方便企业和人才办事。同时在人才认定上,政府将更加尊重企业的意见,“使各项政策落在实处,让人才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和便利。”(来源:东方早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