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地”背后的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11:34 新民周刊

  一个行业的调整,受伤最重的是那个不能退货的环节。

  撰稿·殷冬明

  开发商拿了一块地,玩不转,认亏,退了,赔了一个多亿。每个人都在心疼那一个多亿,毕竟,谁挣一个多亿都不是 容易的事,结果灰飞烟灭了。套用陶渊明的诗,可道是“同行或余悲,他人心亦惊”。那个“同行”,我本想写成“同事”, 再一想,其实房屋价格下跌,那些手上还攥着高价地甚至天价地的开发商,有谁不是如枕荆棘,如坐火炉,甚至如抱炸弹?虽 说同行是冤家,但是那也不过是平日里乡里乡亲的斗个嘴儿,白个眼珠什么的。一旦黄河决堤,须臾没顶的时候,那点儿过节 又算什么呢?

  因为开发商一直不招人待见,公众形象在全国行业排行榜里大概能够名列“负三甲”,所以很多人把这件事视为开发 商悲惨世界来临的标志,甚至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是不是要就此崩盘”,他们倒并不怎么悲伤,甚至还有一点儿幸灾乐祸的 味道。

  但是最糟糕的其实还不是开发商。既然是产业性调整,花大价钱买地的开发商固然是倒了霉的,可是他们毕竟还可以 退地,还有人能够收回去。这正如我们去买电视机,结果到家了发现有线电视涨到每天收费5万元,看不起了,这固然晦气, 但是我们至少7天之内还可以退货,我们不过亏一个运费。真正惨的是电视机厂,因为他们不能把电视机拆散了退给原材料供 应商。一个行业的调整,受伤最重的是那个不能退货的环节。而在房地产行业中,开发商显然是可以退货的。谁不能退货呢? 是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在中国的行政财政收入体系里面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1994年分税制以后我国财权的集中度不断提 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从1993年的22%大幅提高到2002年的54.9%。省级政府的财力也从1 994年的16.8%提高的2000年的28.8%。省级以下地方政府的财权只有余下不到20%的水平。可是,城市建 设,土地开发,哪一样都不是省钱的事。如果没有高企的房价作为土地一级开发成本的支撑,恐怕中国城市土地的开发速度还 不到现在的10%。

  政府花钱开发,开发商埋单;开发商拿地盖了房子,老百姓埋单。当房价回落,开发商高价拿的地成为烫手山芋时, 人们都愉快地说,开发商要不行了。可是开发商还可以退货。当政府的手上拿着开发商退掉的土地,他们该怎么办呢?

  当然,对于上海这座城市来说,土地总是不愁消化的,至多是价格问题。但是对于那些曾在两三年前的总体规划浪潮 中大幅度圈地开发的二三线城市来说,那一块块即将被开发商退回的土地,如果土地出让金还没有全部到手(而这几乎是一定 的),那才是一场真正深刻的地方金融危机。(作者为易居中国·上海克而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战略规划总监,清华大学客座 教师)-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