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曾经的黄金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8日09:47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杨东晓

  中国足球的幼年时期虽然稚嫩却无比辉煌。在国力衰微的三四十年代,足球的常胜纪录成为中国势气的一部分,但亚 洲球王李惠堂能清醒地意识到,仅以足球“踢平四海五洲,如果事事未上轨道,也不见得马上就可以富国强兵。”

  2008年的中国,人们更想看到,当整个国家以综合实力向世界张开双臂时,足球是否能夺回曾经属于自己的尊严 和荣耀。

  李惠堂神话

  李惠堂是中国足球的传奇,他退役后60多年来,无人能够再度创造中国足球黄金时代的神话

  获得过4次东亚运动会足球冠军的李惠堂,早在1947年就退役了,但是直到60年后,一批仰慕他的中国青年还 在专心地塑造一个网络时代的李惠堂。

  在网络中驰骋李惠堂

  网络时代,这种景仰之情除了传抄一些关于李惠堂的文字外,还有人四处征集关于李惠堂的各种数值,为的是要把李 惠堂放到《实况足球》PES5这款电子游戏中去,到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创造出一个数字化的李惠堂,实现中国足球冲出亚洲 、走向世界的梦想。

  这个搜集李惠堂数值的帖子在网上发布后,搜集者收获到一大串数据,用这些数据通过PES5这个游戏软件就能编 辑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他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伴随中国足球在东亚运动会上4次夺得冠军的李惠堂:身高182、体重 79公斤,这一身高在广东籍的球员中是罕见的,但李惠堂是客家人,这就很容易解释了,早年从中原地区迁至广东梅州的客 家人,还带着中原人身材魁伟的基因。

  球迷们根据资料,把他的脚力在游戏WECN中设置为96,控球能力为85以上,但他的头球不好,据记载,他一 生在大大小小各种规格的赛事中踢进过近2000个球,头球只进了6个。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能力:他是场上的指挥官、他 是天生的射手、擅长单刀直入。因此这位中锋进攻能力被设置为95、体力81,速度80、加速90、射门精度97、射门 力量96、射门技术93。

  用这些数值编辑出来的电子李惠堂在游戏中所向披靡。事实上,20世纪20至40年代,李惠堂真实地伴随着中国 足球走过25年的辉煌。

  “东亚病夫”震惊澳大利亚

  出生在香港的广东五华人李惠堂17岁被招入香港南华体育会,作为甲级队足球运动员,他1923年春天随南华队 首次出征海外。尽管澳大利亚足球总会在欢迎和款待南华足球队方面都给予了高规格,但是澳大利国民对来自中国的南华足球 队员还是抱着好奇和看热闹的心态。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想当然地认为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还是拖着辫子的东亚病夫, 当地报刊上刊出的漫画显示,中国的队员扛着铁锨像下田干活的农民,拖着背后猪尾巴一样的辫子去踢球。

  但是这种猜测和嘲讽很快就不攻自破,中国队员精神饱满的入场英姿一下子打破了澳大利亚人的种种猜测。更令他们 惊诧的是,开场不到五分钟,一位年仅18岁的9号中锋就踢进了两个球,在最后3比3平的成绩中,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 李惠堂,因为这场球他一个人独中三元。澳大利亚政府专门授予这位身材高大的中国运动员一枚金质奖章。从此,心情振奋的 香港报刊开始用“球王”来称呼李惠堂,还有人写出“万人声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颂扬”的诗句,以记录这场与洋人的征战 。

  南华队在澳大利亚各地访问比赛期间,共赛了24场球,其中输了9场、胜了8场、平7场,从总成绩上看,与澳国 各球队实力持平。这样的成绩使当地球迷完全改变了对中国球队的藐视心态,人们都以能邀请到南华队、能与队员合影握手为 荣。

  大力金刚左右开弓

  李惠堂脚力强劲,被各种各样的文字记载下来,这些记载现在看来都具有传奇色彩。李惠堂左右开弓盘带过人,由于 他的左脚比右脚还强,所以又被人看作是位左脚将。很奇怪他是中锋而非左前锋,也许正是由于他能左右开弓的缘故。

  今天,中国球迷不得不遗憾地发现世间已无李惠堂,所以对于这位已是传说中的人物,所有的口口相传都带有一种向 往:李惠堂射门的速度为时速324公里!这种300公里以上的速度即使是火车,也只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才 开通在两个拥有奥运场馆的城市之间:北京和天津。

  这种高速下飞旋的足球,简直像出膛的炮弹,有人因此形容李惠堂的腿就是一门加农炮。李氏加农炮射出的足球,在 1941年留下了这样的纪录,这一年李惠堂代表上海东华队出访马来西亚,与当地加盟了许多英国人的滨城军联队展开友谊 赛,这场比赛李惠堂一人踢进7个球,其中一个左脚球射穿了对方的球网。比这一脚更威猛的进球,据说是在罚点球时,连球 带门将全被他射进了网窝。

  还有一个对于李惠堂脚力强大的记载是,李惠堂射出的一个点球受到了对方队员英勇的头球反击,结果这位反击者被 球砸晕了过去,等他再醒来已经是26个小时之后了。

  更为夸张的一个说法是,有位守门员看到李惠堂罚点射,准确地判断出球进入的方位,于是朝着相反的反方向躲去。

  抗战年代踢掉日本

  抛开所有神话的色彩,在李惠堂上演过的左脚大力远射中,以1934年的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上与日本的比赛中,那 一记左脚罚射的点球最令人扬眉吐气。这一年中国的东北地区已经被日本侵占,日本队员在开战前气焰嚣张地扬言要狂灌中国 ,中国队的士气当然也锐不可挡,所谓哀兵必胜这是中国人才懂得的道理。开场80分钟后,双方踢成3比3平,在最后主罚 点球时,李惠堂不失时机地用左脚罚中了这枚点球。

  这是中国队第九次获得东亚运动会足球冠军,成绩是中国2比0胜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尼)、中国2比0胜菲律宾 、中国4比3胜日本。比赛结束后菲律宾和日本两国在未征得中国同意的情况下,修改了的运动会章程,在各方的异议和压力 下,远东运动走到了尽头。中国足球在亚洲历史性的辉煌篇章却远未结束。

  李惠堂自1923年加入中国足球队后,曾经参加过1923、1925、1930、1934年的远东运动会,中 国队在这4次运动会上都夺得了冠军。中国队还获得过1927年东亚运动会的冠军,但是这一年李惠堂参加了其他出国赛事 ,未能参加东亚运动会。这些年的中国近代史是一片从军阀混战到日本进犯的多灾多难史,在国内矛盾最激烈的年代里到海外 夺魁的中国足球队,有时真是一点保障都没有,全靠一路踢球卖艺才能筹钱回到国内。

  抗战爆发后,汪伪政府要拉李惠堂做他们的体育部副部长,被恪守气节的李惠堂拒绝,还曾派上海极司非尔路76号 的丁默村去暗杀他。1943年,从上海回到广东后李惠堂打出了“体育救国”的口号,将义赛130多场的款项全部捐给国 民政府去抗日。

  一个不再夸张的李惠堂

  关于李惠堂的记忆,总抹不去一层神秘的色彩,这里面既有对于中国足球黄金时代的留恋,也有对于中国足球威风不 再的怅惘。

  一届不少地报道过九届全运会的前《羊城晚报》体育部主任、广东省体育记协副主席苏少泉,在10年前曾经与黎国 尧合著过一本轰动一时的《中国足球演义》。说到自己这本书当年在美国《侨报》上连载了一年多,70多岁的苏少泉非常兴 奋,但是苏少泉在介绍李惠堂的传奇时仍然保持一种严谨的态度。

  对于各种记载中,李惠堂一生进球数字的统计,苏少泉说,由于现在无法统计出早年各种报道中他的进球是在哪种规 格、哪种水平的赛事统计出来的,所以真的无法确定李惠堂此生到底是进了1300个球,还是2000个球。任何夸大其辞 的说法,都将有损于一个真实的李惠堂。同时苏少泉指出,现在对于李惠堂的各种神话般的描写,其实有很多夸张的成分。李 惠常所特有的卧式横扫射门力度是相当大的,但是所谓能把门将一同踢进球门,其实是借了守门员扑救的力,一同进入而已。

  还有种说法是,李惠堂在越南踢球时,曾经无意间一脚踢死了一个进场械斗的越南人,这个说法在苏少泉黎国尧写作 《中国足球演义》一书时,也没有查到切实的根据。

  真实的李惠堂是位全才,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主任易剑东在向本刊介绍李惠堂时,专门提到,李惠堂将自己把足 球当做国球的体育思考完整地写在《球圃菜根集》一书中。在李惠堂时代,足球具有了中国国球的荣誉,但是李惠堂对于中国 足球的贡献,绝对不止是进了多少球,以及有过令中国足球扬眉吐气和已成追忆的历史。他在《球圃菜根集》中有着战略高度 的论述:“提倡足球须从普及方面着想,不求畸形发展,假若我国蓦然产生11个出类拔萃的超级良才,纵横捭阖,踢平四海 五洲,如果事事未上轨道,也不见得马上就可以富国强兵。”

  中国足球的第一次奥运征途

  “其实不需要任何夸张,李惠堂带领中国足球称雄亚洲并进军奥运会大约20年的时间里,的确创造了中国足球史上 的黄金时代。”苏少泉说,“至少在亚洲没有一个队可以与我们相比,即使是没能在奥运会上踢出成绩,但是与英国和其他欧 洲劲旅的比赛,踢得还是很好看的。与英国的比分也只差一点点”。

  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36年,这一年的中国在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号召下刚刚开始全民抗战,这一年 年底还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出征奥运时,由于经济困难,所有经费都由队员一脚一脚地踢出来。1 936年5月,李惠堂任队长的中国足球第一队从上海出发,转战东南亚各国踢了27场球,以24胜3平的成绩募集到各界 华人华侨捐赠的5万元法币,中国足球队才得以远赴柏林参加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筹资的两个月中,队员们坐最差的船 舱、住最便宜的旅馆,有时甚至打地铺,饭还得自己做。

  所有的辛劳都是为了1936年8月6日下午5点半亮相奥运会。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在柏林康姆逊球场与世界劲旅英 国队相遇,上半场时“世界五大球星”之一李惠堂被英国队盯死,但中国队仍有一次攻势凌厉的下底传中后破门,这时一声哨 音判中国队越位。下半场,中国队终于显出了数月筹资征战以及舟船劳顿带来的体力不支,终以0:2负于英国队。

  这一年,中国短跑名将刘长春是第二次参加奥运会,这位中国100米、200米田径冠军,在此次奥运会失利的原 因之一,是通往奥运赛场长达28天的海上跋涉。

  对于这次奥运记忆,苏少泉他们在搜集文献时查到了三个版本,而这三位都是当年的场上队员:李惠堂、贾幼良、孙 锦顺,三位亲历者的记述中,进球时间、甚至是上半场还是下半场都各不相同。考虑到孙锦顺是在解放后向记者讲述而又由记 者写出来的,其中可能会有时间或转述等原因带来的差池,所以作者没有采信孙对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出征奥运会的回忆;而贾 幼良的回忆是在40年代中期写的,考虑到这时已与奥运会相隔了近10年,所以也没有采信。最后确定采用了李惠堂本人的 记录,因为李的文章是在1938年写就的,距离1936年的比赛,才过了两年时间。

  此后,中国队多次被邀请与欧洲各强队踢友谊赛,李惠堂时期的中国队没有胜过任何一个西方国家的国家队,但是在 与各国俱乐部队的比赛中有胜有负,场面踢得相当精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