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因小事更让人肃然起敬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8日11:22 《小康》杂志
★文/谢泳 平日读书,很留意旧学者身上的小事,这些小事与学术无关,但那些学者却因了这些小事更让人肃然起敬。小事多了 ,也能说明大问题。 罗家伦在一篇怀念蔡元培的文章中说了这样一件事。抗战前两年,蔡元培到南京,那时候汪精卫还是行政院院长兼外 交部长,他请蔡先生吃饭。蔡先生苦劝他改亲日的行为,立定严正态度,以推进抗战的国策。在座的都看见蔡先生的眼泪,滴 在汤盘里,和汤一道咽下去。 蔡元培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是从旧时代过来的人,但他对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是真爱,不然他不会落 泪的,今日的读书人,大概很难产生这种感情了。 1941年陈寅恪在香港时,广州的伪组织和陈璧君都诱迫过他,伪北京大学亦来诱召,日本人及汉奸还曾以40万 港币让陈先生办东亚文化协会及审定中小学教科书,但陈先生拒绝了,而当时陈先生连离开香港的旅费都没有。 罗家伦回忆他在北大的同学段书诒。段在病危的时候,医生给他用了氧气,他醒过来后却用低微的声音嘱咐道:“外 汇,少用一点。”这使当时在场的人都非常感动。 西南联大时期,当时教育部想给联大各院院长加薪,但这些院长们想到其他教授的艰苦生活,就主动拒绝了。类似的 情况,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当中是很多的。 这几年研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都试图在那些旧知识分子身上发现思想资源和道德资源,但当人们发现这些资源 的时候,就有一个常识问题谈不过去,他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长大的?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