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看台湾:早餐桌上的友好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9日17:46 南方人物周刊

  萧功秦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今天是到台湾后的第一天,早上在研究所的餐厅见到一群学者,他们大都是泛蓝支持者,好像事先就知道我要来。对 于最近国民党选战的失败,他们仍然有不平之气。或许因为我是来自大陆的学者,他们对我很热情、亲切,刚一开始就像是遇 到老熟人一样。相互认识之后,就在餐桌上闲聊起来,一谈就进入话题。我说,两岸关系正处于关键时刻,旧思路如果不碰到 现实的钉子,一般而言不太会改变,现在两岸双方的原有思路已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开拓新的大思路。现在是在整体上反思两 岸关系的好机会。

  C君说,中国大陆在制定政策时,实在应考虑台湾的人心。大陆方面总是在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这话不能白说,只 有把握了台湾民心才能解决问题。在这方面,你们做得实在不够好。他还对电视中一些大陆官员的形象提出看法。

  我告诉他,现在中国大陆的官员群体,相对而言,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好的官员群体。他们不再搞斗人的革命,一心 抓经济发展,与“文革”时期的官员们相比,他们更为理性,更有专业特长,能够当上部长的,不少都是专业精英之士。某些 官员的生硬态度很可能与他缺乏两岸事务方面的经验有关。从提倡“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到真落到实处,可能需要一个 历史过程,我们大陆过去的革命文化的特点就是敌我两分,宁左勿右,原则至上,思维方式与政治文化的改变,在时间上说, 要比经济发展更为漫长。不管怎么说,中国改革进行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作为代表中国形象的高层官员,看来还要有更强的 学习能力才好。

  另一位一同进餐的L君则对大陆的对台政策提了一些颇为具体的建议。他说大陆方面为什么不拿出一部分钱来,作为 教育基金,在台湾公开招生,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每人每年2万元人民币。这样每年安排1000个台湾大学生到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重点高校就读,让台湾学生读大陆大学本科或研究生,这才是攻心为上。

  一个台湾人在青年时期,有一两年能在大陆度过,读一个学位,这段经历,会对他的一辈子产生深刻的影响。他们把 对大陆的印象带回到台湾,并对他的家人、同学、朋友们产生影响,一传十,十传百,对台湾人心理上产生的影响力会很大, 是一个大数字。台湾青年也会从中感觉到大陆与自己连在一起。他们进入社会,就很可能成为支持两岸统一的新生代。

  他还说,大陆要加强与台湾的联系,让台湾企业家来大陆经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其实台湾大学生群体更重要,因为 这些人是未来的文化精英,他们会掌握话语权。商人只知道做生意,文化人则有更多人文社会关怀。而且,现在的台湾青年学 生普遍都对大陆很感兴趣,但他们却没有经济能力与机会去大陆。L君还说,这笔开支算下来并不大,却可以办好那么多事, 何乐不为。

  L君对我们大陆几天前发表的“五·一七声明”颇为感慨,“五·一七声明”在严厉批评了陈水扁之后,话锋一转, 提出只要台湾方面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大陆与台湾之间可以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可以考虑给台湾一定的国际空间,共享一个 中国的尊荣。这些提法是前所未有的。

  对于这一点,L君说,当年国民党的《国统纲领》要求大陆的,不就是这样一些东西。现在你们想以此为基础来谈两 岸统一,与台湾人民“共享一个中国的尊荣”,可民进党与陈水扁政府还不干。但那么多年来,你们不愿意给我们这样的地位 ,现在人家要“独立”了,你们却把这些给他们,我们国民党人情何以堪?L君多次用了这个“情何以堪”。我说,从我们大 陆的“五·一七”的提法可以看到,大陆方面考虑问题越来越讲究实际,这实在是好事。L先生还对我说,其实,在台湾真正 要搞台独的,占总人口的10%以下。大陆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可不能因为这10%,而让台湾人民吃战争之苦。

  (本文叙述的是作者2004年的台湾见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