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饱含儒家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1日11:15 郑州晚报

  夯筑技术源于中原,三合土中加入红糖、蛋清和糯米

  记者在福建永定县采访时发现,土楼并不只有圆、方和伞形,另外还有椭圆、八卦、半月、日字等形状,而且在同一种形状中,还有着不同的变化。振成楼楼主之一林日耕说,建造土楼的形状并不是建造土楼的主人所决定的,而是受制于山形、山势和自己家土地的形状等。

  虽然土楼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土楼“坚固”的共性却异常的明显。“土楼有着很深的中原地区居住文化的痕迹,在中原地区,甚至上个世纪,还能在乡村看到一些农家的院墙是用土夯筑成的,俗成土围子。土楼的建筑设计和夯筑应该和中原地区的这一居住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闽西客家文化研究会会长李逢蕊说。

  胡大新对土楼夯筑技术源于中原的说法也非常的认同。他说,土楼用生土夯墙的方法不是永定独有的,和客家来自中原一样,客家土楼的造型艺术和夯土技术也来源于中原。在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遗址上,就有大量的圆形和方形的建筑。夯土技术何时在中国出现,尚难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早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文化遗址中,就可以看到夯土实物。在郑州就发现商城遗址就是夯土而成的。

  到了宋朝,夯土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明朝时,夯土而成的民居在全国各地普遍出现,土楼只不过是其中把夯土技术推向登峰造极的一种民居。

  客家人建土楼时,夯墙采用的是有着特殊配方的湿夯方式。特殊配方的湿夯方法首先要配“三合土”,所谓三合土就是红壤土、瓦砾土、田岬泥在一起搅拌发酵成熟而成的。特殊配方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在三合土中,还要加入红糖、蛋清和糯米,对于这一配制过程,客家人也有着严格的程序。

  振成楼楼主林日耕说,他们的先民上千年前配制而成的黏合剂,其凝聚力远胜于大量用于现代建筑中的水泥,多少土楼历经风雨、战火和地震,至今仍固若金汤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但林日耕说,这种特殊配方的三合土代价很高,他们客家人有这样一句话:一碗猪肉才能换来一碗这种配方的三合土。

  在土楼的结构上,土楼也吸取了中原地区的建筑风格,在土楼中就有极具中原特色和宫殿很像的五凤楼,另外还有府邸式土楼也非常讲究对称,借鉴了中原地带的府邸建筑。

  崇文重教,土楼饱含儒家精神

  “客家人崇文重教、尊宗敬祖是出了名的,永定土楼人当然也不例外。”李逢蕊说,每个土楼的中心位置的功能大部分都是祠堂,用来节日祭奠祖宗之用。

  在福建采访期间,无论在永定县的下洋镇还是洪坑镇,,所看到的土楼都有祠堂,祠堂正对着大门,祠堂里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如果是较大的圆楼,天井中心位置往往是一座四方形的三间两堂式祠堂,既做家庙又做家族开会之用。

  永定的村庄内,一般一个自然村中只有一个姓,基本上都属于一大家族。除了土楼中有祠堂外,每个村还有全村的祠堂。

  林日耕说,对于土楼人的尊宗敬祖,还表现在为土楼起名字上。每一座土楼都有一个名字,土楼的主人给土楼起名字的认真劲儿绝不亚于为自己的孩子起名字。在起名字时,土楼的主人必须再仔细地研读一遍自家的族谱,用祖训或者祖宗的名字命名,用以励志、纪念,同时表达一种吉祥如意的信念。土楼楼门的两边是一对楹联,楹联大都是楼名的藏头联,如振成楼的楼门联是:“振纲立纪,成德达才。”

  除了祠堂之外,在永定还有一多,那就是学校。据林日耕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永定的一些乡村,可以说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都已经普及了,在当时几乎每个自然村都有私塾和学堂,甚至一个村有几个学堂,在永定,很少有孩子不上完初中的,重视教育已在土楼人心目中根深蒂固。仅振成楼,建国后就出了42名大学毕业生,其中教授有8位,另外还有中科院院士。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