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群众对补贴政策产生误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3日23:48 中国新闻网

  尽管在低保边缘户的审核过程中,出现了波折,东莞市政府仍然在坚决推进临时补贴的发放工作,东莞市副市长李小梅告诉记者,东莞取得今天的成就,也有低收入百姓的贡献,市委市政府下决心从公共财政中拨钱发补贴,就是希望给那些最需要的老百姓,送去最实在的帮助,尽可能不要出现漏报和错报,政府这番良苦用心,我想大家都很能理解,可在东莞的老百姓中间怎么会引起误解和争议?再来回顾一下整个事情的前后经过。

  在记者的采访中,有关人员提到了一个一致的观点,就是部分群众对补贴政策产生误解。

  陈小玲:“6月初把市政府文件传达下去的时候,由于当时社区干部宣传工作做得不够详细,好多群众,我刚才都说了最初主要是群众不理解。”

  记者发现,对于东莞市政府颁布的临时补贴政策,各镇街以及社区向辖区内居民都采取了各不相同的传达方式,黄江镇把市政府的政策传达到村之后,还召开小组村民代表会议向村民传达。

  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田心村支书陈锦全:“我们先开一个村民代表大会公布一下这个文件,因为我们每一个组都有几个代表,要靠代表去生产队里宣传,我们给个时间他来报。”

  陈支书告诉记者,他们村尽可能让所有村民了解政府的补贴政策,让大家充分知情,然后根据自身情况报名,最后由村干部按照名单入户调查,与田心村不同,莞城区西隅社区采取了另外一种政策传达方式。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西隅社区支书谢慧卿:“主要是打电话通知他们,现在政府已经办这个事,你们有困难的可以来申请这样的事。”

  记者:“你们通知的是那些你们掌握的困难户?”

  谢慧卿:“对。”

  根据这种传达方式,除非看过媒体报道,在西隅社区,知道政府补贴政策的都是村干部认定的困难户,而不是所有居民,也就是说,部分居民对这项政策并不知情,此外,记者发现,各镇街在审核低保边缘户名单时把关的尺度也不太一样,黄江镇田心村收到村民的边缘户补贴申请后,经过入户调查审核,淘汰了多数申请者。

  陈锦全:“最初我们调查的时候提出来有7户,经过我们干部向各家各户去摸底,调查摸底之后,重新核对就是2户,我们把这2户核对好后报社会事务办的人,给他们重新审查。”

  东莞市黄江镇社会事务办主任毛爱萍:“他们筛选一次报上来,我们下乡去调查,落户去核实,这是一个来回,我们因为人比较多,我们不一定每一户都去,但是我们会找一些重点的去,我们在我们表上我们觉得有点问题的我们会重点地抽,而且我们还会随意抽,没有问题我也随意抽,两方面来抽。”

  在黄江镇,对申报低保边缘户的村民要经过村组的全部入户调查和镇上的抽样调查两个来回;尤其是镇上的抽查必不可少。

  毛爱萍:“我如果去到你家你是高楼大厦,然后又开着小车,这就肯定不符合了,所以我们要去,我们一定要下去核实。”

  经过两轮调查核实之后,黄江镇还要对审定后的边缘户名单进行10天以上的公示,让群众公开监督,在黄江镇,原来申报低保边缘户的共有一千多位村民,最后审定合格的只有603人,淘汰了近一半。

  毛爱萍:“要把那些不符合条件的要把它剔出去,然后保障我们所有确确实实困难的群众能够享受到政府给的保障。”

  与黄江镇相比,莞城区西隅社区在审核低保边缘户时的尺度则显得宽松了许多,该社区先后两批有1055人申请低保边缘户补贴,社区审核后全都通过。

  记者:“第一批和第二批下面有申请了多少?你们最后核实以后然后全部报到了街道办事处?”

  谢慧卿:“是。”

  记者:“没有一个不合格的?”

  谢慧卿:“是,没有一个不合格的。”

  西隅社区将1055名边缘户申请名单上报到莞城区之后,也是未加筛选一次通过。

  陈小玲:“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我们既然都是相信社区了,所以我们以前低保户都是相信社区,因为了解情况,主要是我们要靠社区。”

  在前两批1055人提出边缘户补贴申请全都顺利通过之后,记者采访时,莞城区西隅社区又收到了第三批边缘户补贴申请。

  谢慧卿:“现在是第三批,第三批是173人。”

  东莞市政府的惠民政策是否还存在遗漏?

  刚才记者调查了东莞的几个社区,结果发现发临时补贴这个好政策,在几个社区却作出了不同的解读,如何界定低保边缘户群体?几个社区的界定标准和程序也不尽相同,政府发红包,这次毕竟是头一遭,从民政部门到社区百姓,怎么发?怎么收?看来大家都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也有人提出来,东莞市政府的惠民政策还有一个遗漏,就是占东莞人口大多数的外来打工者,他们没有本地户籍,就没有拿红包的权力,似乎显得不公平,针对这种质疑,有关方面也作出了解释。

  东莞市此次临时补贴为什么只针对东莞本地人而没有包括外来务工人员也就是新莞人呢?

  广东省东莞市民政局副局长郑锦堂:“这个方案主要是以本地户籍那些弱势群体为主,就没有考虑新莞人那个群体,因为这个群体非常庞大,而且很难界定到底,在东莞服务、工作时间长短来考虑,所以我们没有把新莞人那一块纳进去。”

  也就是说,临时补贴未包括新莞人与户籍制度无关,相反,东莞市社保局局长认为,在东莞市,东莞人和新莞人在社保待遇方面完全相同,在全国范围内看,东莞务工人员社保待遇政策居于领先。

  广东省东莞市社会保障局局长梁冰:“东莞市委市政府它已认识到,东莞的经济有今天离不开全国各地外来工对东莞做的贡献,所以在考虑外来工政策的时候,我们都是以公平这样一个的角度出发的,比如说参加养老保险,从2007年开始,我们考虑到外来工,有些在东莞工作时间比较短,他要回家这种实际情况,特别是考虑到现在社会保险制度在全国转移难,这种实在情况下,我们在社会养老保险这个大的政策框架下,东莞特地设立了一个叫做东莞市的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就是说只要你参加了东莞的社会医疗保险,他在单位缴8个点,个人缴8个点基础上,那么东莞这个企业再为这些员工交纳3个点的补充保险,那么他要离开东莞的时候,或者他是不再参加保险的时候,按全国政策来只能退8个点,但是在东莞他可以拿11个点。”

  半小时观察:东莞“红包”的启示

  东莞这个巨大的“红包” 震撼了当地市民,也震撼了整个中国。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有上百家网站,都在讨论东莞的这个大红包。网上的声音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东莞市的做法是在做秀,惠而不实。另一派的声音认为这样的做法,不管是不是做秀,只要是对老百姓有益,大家都会支持。一位网友站在东莞市政府一边。他说,政府部门心中有弱势群体存在,说明有心为社会服务。面对生活艰难的人群,我们的官员应该向东莞学习!

  这位网友的观点,也正是我们想说的心里话。虽然东莞市在发放红包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波折和争议。但瑕不掩瑜,我们还是应该绕过这些杂音,关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体恤民生、关怀弱者始终是执政者的公义与责任。东莞的“大红包”,既体现出了当地政府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态度,也体现出他们进行制度创新的积极努力。最重要的是,它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种借鉴,更提供出了新的反思,那就是:如何拥有现代化政府的素质与心态?如何在执政过程中展示出“以人为本”和“服务型政府”的定位?

  东莞的“大红包”已经使这座城市在探索政府公共责任、寻求执政为民的现实解答方面走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好心未必能一下办成好事,但好心是一个重要的开始,它预示着我们将用好的行动,创造一个好的结果。央视《经济半小时》

  主编:张凯华 记者:刘煜晨 摄像:刘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