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村民最大希望:修好路尽快恢复磷矿生产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15:50 瞭望东方周刊
山下实在太热了 每天10元钱的国家补助还有1个月时间将告终止。一种说法是,到8月1日前所有人都要迁到板房去住,所以食堂可能也没有了。 想起这些事情,受灾群众就发愁。磷矿不能上班了,山里也回不去了。虽然体育中心的入口就有就业服务管理局的招聘点,但是大家说起外出打工都很挠头。 绵竹市就业服务管理局的干部说,因为山上富裕,这一带的农民过去很少出去打工。招聘点的烟台企业登记处只偶尔有询问的,远不如旁边本地电子企业的登记处热闹。 “山下太热了。”天池二大队的一名村民说,他以前在矿上开车,当厨师的弟弟刚刚去政府组织的培训班学技术。绵竹地势东南低、西北高,从504米至4405米落差悬殊,山地和平原的气候相差也很大。地震那些天,晚上在山里露宿还需要穿棉衣。 在临时安置点值班的绵竹税务局的工作人员也告诉本刊记者,现在体育中心里最大的困难就是受灾群众不适应平原的气候。 虽然就业服务管理局规定,所有招工企业的最低工资不得少于每月1000元,包吃住和路费,但受灾群众算了算账还是觉得不合适。 “到大城市总不能像山里一样随便穿件破衣服,那里要买的东西也多。”天池二大队的那名村民说,关键是山里人文化水平低又没手艺,小学文化只能做普工,工资都在1000到1300元之间。 他们夫妻俩供着女儿在汉旺镇上学,还在那里租了房子。地震后租的房子成了危房,却可以把席梦思和家具搬到帐篷里来。 正说着,男主人的朋友过来看望他们。朋友就是汉旺镇人,做皮鞋生意。地震后在德阳租了一套房子。过去每月300元租金的两室一厅,现在已经涨到550元。 这几天,已经有出去打工的人又回到体育中心。天气、饮食不适应,都是原因,也有人出去才发现根本赚不到企业承诺的工资。 下午,体育中心门口停了两辆大巴,是送受灾群众去广东韶关打工的。每月1000元,干得好的可以拿到1300 元。几个母亲抹着眼泪说,要不是地震,怎么也舍不得送孩子去那么远的地方。 到7月初,就业服务管理局已经从体育中心送走了1000多位外出打工的遭灾者。7月6日江苏企业来搞集中招聘,将从全绵竹招走近3000人。现在就业服务管理局已经把各种设备运到体育中心,现场对应聘者进行体检。 如果搬到板房后还没有经济来源,许多村民说还是要出去打工。不过现在还想等等看。 板房里还没水没电 从绵竹体育场坐出租车一路向北,计费表跑到40多元的时候,公路边会出现一块写着绵竹沿江风景带的牌子和大片望不到尽头的板房。三个乡镇的十几个大队以后都要迁到这个叫马尾的地方。 建板房的地方过去是水田,下雨后就泥泞不堪。这片过渡性安置房都是外省对口支援建设的,有的地方也挂着四川建筑队的旗子。板房上写着天池区、清平区、汉旺区的字样。 已经有受灾群众住了进来,只是板房没水没电,上厕所也要走出几百米开外,中午还需要用卡车到体育中心去拉饭过来。男人们过去大多在矿上工作,现在给施工队打些零工,一天能有三四十元收入。 这些板房一排12间。最边上的一间砌了水池,写着厨房字样,里面有大约三个灶台的空间。旁边那间据说以后会改成厕所。板房一般情况下一户一间,4口以上或者其他特殊情况可以分两间。 虽然外观看起来一样,但这些板房和体育中心旁边的示范过渡性安置房还是有些差别:同样没有住人的情况下,雨后马尾板房的地面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片水渍,体育中心旁的板房则是干爽的。 要是搬到马尾,肯定没法栽果树了。受灾群众说起种水田,都摇了摇头,不会。 板房区周围都是水田和苞谷地,房子也多有损坏。“好像政府说会给补偿,不过一下来这么多人,给不给他们划土地?我们以后生计怎么办?”当地村民对这些邻居有些疑虑。 村干部说,马尾乡土地并不富裕,原来也不超过10个大队。过去打粮食基本能够自给,现在一下迁了这么多人进来,村民们有意见也很正常。至于是否重新划分土地,现在还没有说法,“先让他们安置下来,其他等上级给说法。” 受灾群众对于新生活也有不少顾虑。过去在山上,孩子们经常摘果树上的果子吃,现在要吃水果,每天都要花一两元钱。而且平原的蔬菜也要比山上贵一倍多。 眼下,受灾群众就是希望赶快把通往山里的路修好,这样可以尽快恢复磷矿。虽然不能再回山上居住,但是在马尾生活、在山上上班也是不错的选择。-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