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6日17:49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三、东莞的难题

  在东莞记者了解到,许多出口企业由于人民币升值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已经出现了亏损,一些企业甚至出现倒闭、破产的情况,我身边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如今厂名已经被刮掉,但是我们还能依稀看出,辰泓鞋业有限公司的字迹。

  和珠三角的许多企业一样,这家工厂的厂房也是租赁的。如今,厂子倒了,房主又贴出了招租的广告。在采访路上,我们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厂房招租广告。金卧牛公司的办公室主任郑贤涛告诉我们,这里的状况今非昔比。“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比较突出了。我们来这么多年,我来了五、六年了,六年时间了,以前从来没讲这里厂倒,那里倒了,没讲了。这个厂房也是盖个不停,现在空置的厂房也比较多,就是租不出去啊,没人来承租。”

  东莞市的厚街镇,聚集着数以千计大大小小的出口工厂,一位在这里打工的青年人张玉告诉记者,最近镇里倒了好几家工厂。“这个就是新倒的那一个制衣厂。”“新倒的制衣厂?2008年3月4号刚刚封掉的。”“工厂老板跑了嘛。”“工厂老板跑了?”“对。他跑了之后,当地村委会把员工的这部分工资给垫出来了。”“就是当时所有的工人是没有拿到工资的?”“没有没有,没有拿到工资。欠好几个月。”

  在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负责破产企业清算执行的副局长陈学坚告诉我们,他和同事们明显感受到出口企业的危机。“明显感受出来。就比如我们去年处理一个东莞市虎门镇的一个叫金万塑胶有限公司的一个案子,这个企业原来规模很大,大概有最多的时候有六、七千个员工,他们那个厂房占地应该有20多亩,光是那个厂房和宿舍楼的建筑面积有八万多平方米,这么大的一个企业它去年经营不善,各种原因了,现在留下的案子,光是我们法院的案子,应该在我们虎门法庭去年是,光这个厂的案子就有240多宗,我们中级法院受理的,因为我们那个是管辖标的不同,中院受理的应该也有10多宗吧。”

  陈学坚带我们来到虎门的这家出口企业。这是一家在当地数得着的玩具厂,它同样在这次出口企业危机中关门了,由于没钱付账,几百家供应商把这家企业告上了法庭,光是陈学坚经办的案件就已经有240多宗。”“当时我们过来查封的时候,来到这里,这个情况就很乱了。”“怎么个乱法?”“当时心里都没底了,这里到处都停满了车辆,眼前全是车辆,车辆都是横七竖八的,因为大家都是心挺急的嘛,都是供货商讨债的。”

  美国次级债风波之后,欧美市场上出现了消费衰退的迹象。服装、鞋类、家具等出口企业的感受最为强烈。就拿皮鞋来说,今年头2个月,东莞地区出口了3578万双皮鞋,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了15.6%。其中出口美国1448万双,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9.7%。为了了解更多详细情况,我们来到东莞市外经贸局,见到了副局长蔡康。“确实有一部分企业,因为这种成本的上涨导致了亏损的这种情况,这个也是有的。”“有没有统计过,目前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最近我们这些出口企业、外贸企业大概有多少倒闭的,有多少陷入了债务纠纷的官司里面?”“这个企业的倒闭和转移啊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只能够通过调研一个一个企业去摸底,那么这种情况很难形成一种非常准确的数字。2007年我们大概是有909家外资企业关停或者是倒闭的,那是一个总数,这个总数包括了那些就是转移到外地去的。”

  蔡康告诉我们,最近一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出口政策措施,这让一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日子不太好过。“一个是降低了出口的退税率,第二个的话呢就是把一部分商品增列为加工贸易限制类的商品。这样的话,降低退税率当然会直接增加了出口的成本,退税率下降了。另外的话把这个商品增列为限制类,那么按照这个规定,企业再进口原料的时候,他要相应地缴交保证金,就是银行台帐的保证金,这样也会挤占了一部分企业资金的运作,增加了它资金积压的严重性。”

  中国银行东莞市分行也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广东省内出口企业上升的出口成本,有近三分之一是人民币升值造成的。2007年里,人民币升值使得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损失195.2亿元,其中私营出口企业损失了92亿元。估算2008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将损失524.5亿元,其中私营出口企业损失将达到253.4亿元。

  蔡康说:“人民币升值这样一个因素,为什么会对这个外商投资企业它的出口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呢,因为它确实非常非常难以预测,而且很多外商跟我们说,跟客户谈订单价格的时候,因为没有办法去预测出交货的时候人民币升值到什么程度了,所以客户也不会接受你提出来的这个加价的这种需求,所以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境况。”

  出口企业的危机,给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试图在金卧牛的500家供应商中找到答案。然而,在采访期间,不论是金卧牛的供应商,还是当地众多的为出口企业供货的小工厂,都不愿意直接面对镜头。经过一番周折,惠州一家为出口家具厂提供配件的供应商表示愿意接受采访。

  四、一份赔本的订单

  “2006年从东莞搬过这边来,利用这个山挖开之后推平,然后自己建厂,不能占用那些农田嘛,计划是两万平方来开发。”

  惠州玉兴五金木器制品厂的张玉才从江西来广东打工已经快二十年了。七年前,他拿出多年的积蓄,开了一家五金木器加工厂,为当地几家家具出口企业提供配件。在惠州,他租下了2万平方米的山地,自建了一千平米的厂房。我们注意到,2万平米的土地只是平整了一半,从泥土上的痕迹能看得出来,基建工程已经停了一段时间了。当我们问起停工的原因,张玉才显得十分无奈。“原来生意在2003年前生意是很好,但是2003年下半年之后,到现在就慢慢一直在滑坡。”“这一段时间滑坡得厉害吗?”“滑坡得厉害,最厉害的就是从2007年,2007年基本9月份开始到现在,到2008年,到现在为止嘛,已经到了最危机的时候。”

  张玉才所说的,正是出口企业面对的危机。前几年虽然同行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时不时还会遇到一些国外的反倾销调查,但他们这样的小工厂活得还比较滋润。张玉才的小厂子,每个月都能从几个大客户手上接到六七十万元的订单,粗粗一算,每个月都能赚五万多块钱。“前几年我们(的毛利)至少可以十几个点,在十一、二个点嘛。”

  可是最近一年多时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幅度和速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想。和张玉才有业务往来的几家大型家具出口企业,眼前的情况很不乐观。“你主要的客户有几家?”“主要的客户有八个客户。”“这八个客户现在都是什么状态?”“有四个客户基本上比我工厂还难。”“比你工厂更难?”“已经倒两、三个嘛,还有两家经济上不是很好,每个月的货款不准时付给我们。”

  在厂房的一侧,张玉才告诉我们,出口企业一倒掉,原先下的订单也就跟着作废了。眼前这些剩下来的木料和半成品都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不得已堆在这里的。“这是做什么用的?”“这个是办公椅的那个背板,这个是坐板。所有剩下来,光这边原材料做成品有十几万,投资的模具又花了十几万,一来回就20几万,将近一年了,滞压在这里。”“全部都滞压在这儿?是你一家遇到这种情况还是?”“很多类似的,很多同行遇到类似的(情况),做出来的东西,客户下了订单,最后他取消订单,导致了我们这些小企业,有资金压缩,有各方面的原因,所以说很难维持这样的。”

  我们在调查中感受到,虽然出口企业还在不断给供应商下订单,但高涨的成本让这些订单变成了一个个烫手的山药。张玉才算了一笔帐:“这是我客户的进货单。(型号)10393这个板,我们买回来这个板子成本是在2020元/立方米,再加上6%的税,就是2020×0.06等于121.2元,加2020等于2100多。再加上我工厂工人的上车、下车搬运费,运输费,18元/立方米。”“那如果按这个算,你这样的话就是2159块钱的成本,你现在能卖到多少钱?”“卖给客户是要2037.4元/立方米,成本就要2159元/立方米,要亏121元。”

  张玉才告诉记者,从2007年6月份到现在,三合板每立方米从1600元涨到2000元,每立方米涨了400元。几乎所有的订单,现在接了都会赔本。今年头三个月,张玉才的厂子基本上停了工,50多个工人也都走得差不多了。“睡不着觉,都是整天考虑自己的生意,自己的工厂,周围的工厂,还有我的供应商。”

  100多天过去了,张玉才还没有看到转机。为了能找到生存下去的办法,一些出口企业的大老板把张玉才这样的供应商请到一起,希望大家一起扛过这一段艰难时期。“订单大,要求我们所有的供应商,跟他共度难关,把原材料这块成本降低,国外才有订单下给我们去做。这样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亏损的。”“你现在如果是关门,实际上就不亏了。”“如果我关门我会亏得更多。因为我这个厂房机电设备全部都是我一次性投资的,如果你关掉,不做厂报废。”“全部亏进去了。”“都亏进去了,那几百万全都亏进去了。如果我现在这样冒个风险,拉几十万元亏,可能也许我还有转机。”

  考虑再三,张玉才和许多供应商不得不接下了赔本的订单。一个多月前,张玉才的工厂重新开了工。为了少赔点钱,只能是想尽办法节省成本。在厨房里,我们见到了张玉才的爱人,她正在忙着给厂里的工人做饭。张玉才告诉记者:“像这块做厨房,我原来请外边人做嘛,请外边人一千块一个月嘛,目前这自己的人,我老婆,自己在这做饭,降低成本,车间我自己去做事。”

  张玉才觉得现在是他最艰难的时候。今年的物价上涨,让全家人和工人们的生活费也上涨了不少。“像去年的油三块多钱一斤,现在五块到六块。大米以前是80多块,现在涨到160多块,一百斤。”“一百斤,翻了一倍?”“翻了一倍。现在这些小菜以前两三毛、三四毛,现在一块多钱一斤。”

  张玉才向记者透露,今年前五个月他亏了15万,不光是他,周围做生意的朋友也大都如此。“那你觉得你能撑多长时间?”“如果按这个状况,我估计最多撑到今年年底了,撑到年底我们就没办法了。”

  在东莞市,每年有上百万的外来打工者涌到这里,他们辛苦地工作,希望能多挣些钱,改善自己或全家的生活,如今,出口企业出现了危机,这些打工者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吗?记者继续对此进行调查。

  五、打工者记

  在东莞市清溪劳务市场,记者遇到了这位来找工作的湖南姑娘刘丽萍,她原先在一家生产电脑机箱面板的出口企业打工,但最近一段时间她发现,企业越来越不景气。“因为进去有五年的时间,刚进去的时候,订单是很多。我们做帐的话,量都很大,现在的话可以说三个业务都还没有之前的一个业务那么多。”

  刘丽萍在劳务市场转了好几圈,却始终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因为工厂少的话,就像现在一样的,找工作的人很多,然后工厂招工的又很少。”

  刘丽萍告诉我们,她一直认为自己是有优势的,干了五年的报关员,凭着这个经历,工作应该好找,但她发现,这个优势如今也没有了。“现在的话,你既使是有工作经验,然后工资你要得高嘛,企业都可能不会要你,宁愿找那些稍微了解一点的,稍微懂一点点的,工资稍微少一点的那样子的,那些应届生可能比较还好找一些。”

  对此,记者采访了东莞市清溪劳务大市场经理张育玲。“最近这段时间企业招工和工人找工作的情况怎么样?”“相对来说今年招工的企业会比往年会减少一点。”“大概能减少多少?”“减少,可能有百分之二三十。”

  张育玲告诉我们,已经很长时间看不到市场爆满的情景了。“本来我们市场大概有两千平方吧,原来像周六这个时候的话,两层楼都是差不多爆满的,那现在的话只开三楼,大概也就用到九百平方那样的。”

  工作不好找了,还留在东莞打工的人也有了更多忧虑。在路上,同行的司机老昂告诉我们,他已经快五十岁了,找工作对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更加困难。“你现在最大的担心是什么啊?”“我担心那就是这个回去,一旦在这不能那个了就要回去了,回去就要另谋职业了。”

  司机老昂告诉记者,现在他每个月能拿两千多块钱,如果回老家,顶多能拿到1500块。“你不敢出去啊,朋友聚会你就不敢出去了,现在就明显地就少多了。”

  这家东北饺子馆,以前老昂经常光顾,这里的老板娘告诉我们,不少像老昂这样的老顾客如今也很少来了,生意明显不如从前。她琢磨了好一阵子,终于找到了生意冷淡的原因。“有的像厂的老板啊,领导来讲,他们厂子的效益就是很不好,因为有的他们厂子可能是现在会很多都挪走了,搬走了,我感觉就是对这方面应该有直接的关系。”

  工作不好找,厂房租不出去,当地百姓的消费明显减少,可以说,东莞正在陷入僵局。

  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蔡康表示:“如果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出现了大规模的企业的这种迁移和倒闭的话,那肯定是会对当地的经济造成很大影响。这个(观点)我完全赞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