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宇夫妇撰文回忆母亲邵华:杜鹃永远火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8日03:09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8年6月24日18时28分,我们亲爱的妈妈邵华将军永远离开了我们。望着妈妈的遗像,泪水模糊了我们的双眼,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我们在心中一遍又一遍的呼唤:妈妈,亲爱的妈妈,我们多么想念您啊!

  那些天,急雨淅淅沥沥,松柏默然无声。6月28日上午9时50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到西山妈妈的灵堂吊唁,亲切见了我们亲属。

  妈妈一生喜爱红杜鹃。1977年春天,爸爸、妈妈带着新宇回到老家韶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这篇散文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后来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一年前那个泪打春花的日子,爸爸辞世,妈妈写了散文《又见韶山杜鹃红》。这些年来,她是那样喜爱红杜鹃。当她离开我们的时候,又把一生精心守护着的红杜鹃留给了我们,叮嘱我们:“要记着为杜鹃花浇水……”红杜鹃,成为妈妈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纪念,而她的一生,也正像杜鹃花那样,迎风傲雨,坚韧不拔,清香远播,灿若云霞……

  (一)

  1938年金秋,妈妈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她的童年,充满着苦难和艰辛。妈妈还不满一岁,就随着父亲陈振亚、母亲张文秋,和姐姐刘思齐一起,离开延安前往苏联。途中,经过新疆的迪化(今乌鲁木齐),被军阀盛世才扣留。从此,他们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铁窗生涯。妈妈亲眼看到父亲陈振亚被反动军阀毒死,看到陈潭秋、毛泽民等先后被军阀残酷杀害。烈士的鲜血教育了妈妈,她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对敌人仇恨的种子。冬夜的严寒和夏日的酷暑,难耐的饥渴和残忍的毒打,这就是妈妈的童年!多少年后,妈妈在《饱尝铁窗风味的娃娃们》一书中写道:最初的记忆是那样的强烈,在我的心里留下了火烫的烙印……在狱中,妈妈和大人们一起,与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她冒着危险为大人们传递文件,还那么小就参加了集体绝食斗争。后来,妈妈这样对我们回忆说:有一天,不知是谁托看守买来十几只小鸡,养在监狱的院子里。妈妈一边喂鸡一边唱着狱里编的儿歌:“公鸡公鸡你为什么叫?小小八路你听我来道:监狱里面黑暗受不了,我要叫,我要叫,光明就来到!”有一次,一名凶恶的狱卒无故打妈妈。妈妈不顾一切猛扑过去,抓住那狱卒的手狠狠咬了一口,疼得狱卒嗷嗷直叫。在那暗无天日的日子里,难友们办起了“监狱小学”。妈妈和小同学们伏在地上学写字,第一篇课文是:延安,我们要回延安……

  抗日战争胜利了。在党中央的营救下,1946年6月,妈妈和100多名幸存者走出黑牢,回到日夜思念的延安,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就在那时,妈妈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妈妈后来回忆那难忘的一幕:“大家排着队,主席从头跟我们握手握到尾。像我和几个男孩儿,我们就感到和毛主席握手是最大的幸福。毛主席跟我们握完手之后,我们赶快又跑到队尾,又再站队,争取第二次和毛主席握手。”

  然而,喜悦和安宁是短暂的。很快,延安又被国民党的内战炮火所笼罩。妈妈随着部队不断转移、流动,从延安到太行山,从西柏坡到北京……她在马背上和硝烟中成长起来。土改时,她当过宣传员;在太行山区,她扭过秧歌,演过活报剧;在河北平山县,她演过“兄妹开荒”和“血泪仇”……

  (二)

  新中国成立了。大伯毛岸英和大姨刘思齐喜结良缘。一次,妈妈随着姐姐和姐夫去中南海。毛泽东详细问起毛岸英和刘思齐的学习情况。这时,依在旁边的妈妈突然说:“毛伯伯,我也要上学!”毛泽东很吃惊,问道:“孩子,你怎么还没有上学呀?”此刻,也许他想到了这个曾经拉着马尾巴在崎岖山路上行军的小女孩,把本该读书的美好年华,留在漫长的行军路上。他深情地说:“好嘛,你愿意上学,我来帮你。”“真的吗?”渴望学习的妈妈,幸福的眼泪热乎乎地滑落到面颊上。几天以后,妈妈把秘书交给她的介绍信紧紧捧在胸前,走进了中央直属机关育英小学的大门……

  在学校里,妈妈关心时事政治,热心社会活动。抗美援朝运动中,她和小同学们一起给朝鲜小朋友写信,还到医院慰问归国的志愿军伤病员叔叔。妈妈品学兼优,被保送进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学习,以后又进入北京女一中高中部读书。妈妈从小喜欢文学,中学时代,她创作的诗歌《黄继光》、《节日的夜晚》就在《少年文艺》上发表了。一次妈妈在期末获得了好成绩,到中南海去玩的时候,兴高采烈地将成绩单递到毛主席面前,等待着毛主席的夸奖。可是,毛主席却问道:“你身体锻炼怎么样?”妈妈说:“就是爬绳不行,没有通过劳卫制。”毛主席亲切地说:“就一项通不过也不行。‘三好’才算好。”后来,妈妈下狠心练习爬绳,不久,就通过了劳卫制。课余时间,妈妈还经常去游泳、划船、打球、射击,甚至参加伞塔跳伞。从小学到高中,妈妈仅用了10年就完成了学业,1959年秋,以优异成绩毕业考进了北京大学中文系。

  妈妈和爸爸从相识到相爱,是从大伯毛岸英和大姨刘思齐的关系那里开始的。新中国成立不久,大伯瞒着大姨,出国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临行前,他专门把弟弟毛岸青托付给外婆照顾。打那以后,妈妈和爸爸经常见面,在一起说话,游玩。大伯在朝鲜战场英勇牺牲,给全家和亲属们造成永远的伤痛!后来爸爸赴苏联治病,回国后住在大连。外婆带着妈妈和松林、少林姨妈一起去看望他。特殊的经历,特殊的情感激起了火花,妈妈和爸爸开始了书信往来。这件事被爷爷知道了,他非常关心,在给毛岸青的信中这样写道:

  你的嫂嫂思齐和她的妹妹少华来看你,她们十分关心你的病情,你应好好接待她们。听说你同少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

  1960年爸爸和妈妈在大连结婚了。爷爷送给他们的礼物是一块手表、一台熊猫牌收音机。

  为了照顾爸爸,妈妈一度转学到大连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62年春,爸爸和妈妈一同回到北京。爷爷见到他们风趣地说:“新媳妇总该去认认家门,让外婆和亲友们看看嘛!”于是,他们两人回到湖南,先到板仓祭扫奶奶杨开慧的陵墓,又到韶山看望乡亲,到长沙看望90岁高龄的外婆。以后,妈妈又回到北京大学读书。

  妈妈生性好强。一段时间身体不好,学业不顺,有些伤感。爷爷给她写了一封信,其中写道:

  你好!有信,拿来,想看。要好生养病,立志奔前程,女儿气要少些,加一点男儿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读。余不尽。父亲,六月三日上午七时。

  妈妈读了这封信,深受感动,精神大振,病情也好了多半。在学习中,妈妈非常刻苦认真。多少年后,妈妈曾对我们回忆起这段时光。她说,当时,一有机会她就向爷爷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爷爷也常常给她以关心鼓励。一天,妈妈兴冲冲地告诉爷爷,她的中国通史考试取得好成绩。爷爷说:“那我来考考你,你谈谈刘邦、项羽兴衰的原因吧。”妈妈按照所记得的教科书中的内容回答了一遍,爷爷笑着说,这是死记硬背,算是知道了点皮毛,但还没有很好地理解。他说,学历史要多读史料,多思考,能把“为什么”都说清楚,这一课才算学好了。爷爷还主张,读书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在谈论《西游记》时,十分赞赏孙悟空敢作敢为、勇于同各种妖魔鬼怪作斗争的性格,说孙悟空敢于违背唐僧的“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常有余”的观点,信奉“行善即是除恶,除恶即是行善”。爷爷还和妈妈一起谈论古诗词。有一次,爷爷和妈妈谈到陆游的诗时,挥笔为她写下了《夜游宫》。爷爷和妈妈谈到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诗文时,伏案作书,笔走龙蛇,写下了《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爷爷的指点和教诲下,妈妈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1966年,妈妈从北京大学毕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