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邵华共同主编大型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8日03:09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三)

  “文化大革命”中,妈妈一家受到了迫害。妈妈和正在北大西语系读书的妹妹少林,连夜骑自行车出走。在那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妈妈和爸爸只能悄悄相聚,提心吊胆地生活。后来,在周恩来总理和叶剑英元帅的关心下,他们把家搬到了现在住的董四墓一号。妈妈常常向我们讲起当年这里的荒凉和宁静,也回忆她和爸爸团聚后,两人一起数星星的快乐与安宁。在妈妈幸福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1970年新宇出生了。妈妈精心培养和教育新宇,倾注了大量心血。一般家中常常是严父慈母,而在新宇的记忆中,却是严母慈父。有时,新宇没能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不让他吃饭。这时,爸爸也不吃饭,陪着新宇做作业。妈妈不忍心让父子两人都饿着,只好妥协。在父母的共同教育下,新宇养成了勤奋读书学习的好习惯。

  “文革”结束了,全家生活安定,充满了阳光。妈妈自70年代初调到军事科学院工作,先后任政治部宣传处干事、计划组织部对外学术联络处正师职研究员、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等职务,兼任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她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完成各项任务,在军事科研领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成为人民解放军中屈指可数的女将军。

  在妈妈一生的岁月中,对爷爷的深情怀念是她身上巨大的动力。她始终把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那颗心可鉴、可颂,那份情至纯、至真!为弘扬毛泽东思想,宣传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妈妈日夜奔走操劳。上世纪90年代,她向党中央提出:“我和岸青同志有个愿望,就是亲手编辑一套纪念父亲毛泽东的书。”这个心愿得到了党中央的批准。从1992年开始,妈妈、爸爸带着新宇,坐着一辆面包车跑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召开座谈会,拜访历史当事人,审定选题、提纲和书稿。经过全国各地几十位作者共同努力,这部由爸爸和妈妈共同主编、多达27册600余万字的大型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终于在1993年爷爷诞辰100周年之际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这些年来,妈妈和爸爸还共同编著了纪念文集《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少年毛泽东》、《诗人毛泽东》等著作,妈妈撰写了《刘谦初传》、《陈振亚传》、《我的妈妈——毛泽东的亲家张文秋》、《毛泽东之路》(上、下册),参加主编了《我们的父辈》丛书,还撰写发表了《重读〈远望〉志更坚》、《滚烫的回忆》、《无尽的思念》等文章。多年来,妈妈共编著出版学术专著和文学作品80余部2500余万字,获得许多国家重要奖项。在妈妈的策划和组织下,还创作拍摄了电视连续剧《风雨情》、《寻觅骄杨》、《女红军女将军风采录》,电影《杨开慧》,音乐电视《最美的霞光》,歌曲专集《永远的怀念》等等。

  妈妈时刻记挂着家乡韶山,她生前经常带我们回韶山。她关心着韶山的建设,在那片圣洁的土地上,有我们永远割不断的亲情血脉。妈妈还一次次带我们去长沙板仓,祭奠奶奶杨开慧,和家乡人民一起整修了杨开慧烈士陵园。1990年奶奶牺牲60周年,妈妈和爸爸带着新宇到长沙板仓扫墓。春雨把奶奶的墓碑洗得那么洁净,辉映着奶奶洁白无瑕的一生。妈妈对新宇的教诲,至今回荡在耳畔。奶奶当年读书的小学,现在是一所五年制的小学校。妈妈通过多方努力,为这所学校捐赠了一批电脑,为板仓的建设表了一份心意。

  妈妈经常给我们讲伯父毛岸英的故事。2000年,为纪念伯父毛岸英牺牲50周年,妈妈带着我们到朝鲜为志愿军烈士和伯父扫墓。我们不会忘记那最令人感动的一幕:妈妈拿着酒,浇到伯父的墓上,她说:哥哥,我代表你弟弟岸青来看望你,你在那个世界会感到很冷吗?所有在场的人都哭了。那次祭奠,我们组织了一个摄影组,回国制作了一部电视专题片《毛岸英在抗美援朝》。2006年,我们家亲属又组织了一个代表团,由妈妈当团长,到朝鲜为伯父和志愿军烈士们扫了墓。

  (四)

  妈妈一生钟爱摄影。早在20世纪50年代,她就开始接触摄影。当时,她用一台大伯毛岸英从苏联带回来的老牌照相机,留下了与毛泽东在一起的珍贵时光。妈妈说,当时毛主席对孩子们要求十分严格,不让他们将照片私自带到外面去冲洗。这样,爸爸妈妈就把家中的一个卫生间改为洗印室,学会了洗印技术。一直到80年代,妈妈才有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傻瓜”相机。

  摄影创作中,妈妈对红色题材情有独钟。她曾经三走长征路,重去革命圣地,拍摄了大量革命旧址、遗迹的照片。她曾对我们说,摄影既是一种艺术创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调查工作方式。用图片能直观地说明问题,这对研究和宣传工作具有独特的作用。后来,她编著的许多关于爷爷、关于党史的书,都配有她亲手拍摄的大量图片。

  妈妈还拍摄了大量的风光照片。她手持相机,走过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用镜头捕捉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反映各族人民的崭新风貌。她说,她要用这些图片讴歌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讴歌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透过这些摄影作品,人们能看到她对祖国的浓浓的感情。

  在摄影创作中,妈妈特别投入。有一次在北戴河拍照,妈妈乘船出海。这时,刮起了大风,巨浪差点把船打翻。妈妈毫不畏惧,迎着风浪,拍下了难得的夕阳照海天的壮丽景观。在张家界天子山创作时,为了选择最佳拍摄角度,妈妈乘坐索道检修车拍摄。检修车没有安全护栏、四面透空,非常危险。游客们看到她上下拍摄,都十分惊讶,为她的安全捏一把冷汗。在哈尔滨拍摄时,她决定乘坐“直—9”直升机升空航拍。工作人员劝说无效,只能卸下直升机舱门,用军用背包带把她拦腰绑在舱门口。就这样,她冒着危险,顶着迎面呼啸的狂风,从机舱门口探出身去拍摄了五大连池、火山口全貌。1999年纪念国庆50周年举行阅兵大典,本来妈妈在阅兵观礼台上有座位。但是她不去,而是到人民大会堂的楼顶上,与许多摄影记者、年轻人挤在一起,兴致勃勃地拍摄阅兵大典的宏大场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妈妈的摄影创作成就斐然。她陆续完成了人物专访、革命旧址、风光风情、纪念活动、舞台花卉等十几部摄影专题。她的作品多次在各种重大比赛和展览中获奖,并在全国许多城市进行巡回展览。1998年12月,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05周年,纪念伟大祖国成立50周年,她的摄影集《我的祖国》首展并出版。这部作品,获得首届冰心摄影文学奖。此外,她还陆续出版了《骄杨画册》、《伟人瓷韵》、《海之南》、《荷》、《菊影九九》、《百花争妍》、《邵华将军舞蹈摄影作品集》等摄影集。

  从2002年起,妈妈连续担任两届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两届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她尽职尽责,和大家一起,发展和推动中国摄影事业。她还多次率领中国摄影代表团出访,增进国际友谊,扩大中国摄影界在世界上的影响。

  妈妈的最后一部摄影作品集是《祖国颂》。从这部作品集中,人们可以看到,从人民大会堂到偏僻的小山村,从舞台上下到大街小巷,从革命旧址到繁华都市,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情与景相融,心与境交汇,反映出她对祖国、对人民一片赤诚之心和深深的爱恋之情。妈妈的第一部作品集是《我的祖国》,最后一部作品集是《祖国颂》,首尾呼应,这也是一种结局圆满啊!

  妈妈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她连续担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长达20年之久。她不辞辛苦,多次深入部队、农村、工厂、学校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人民心声,先后写出提案、建议近百件。这些提案,从发展革命老区高等教育,到强化西部开发、加速国民经济建设;从加大贫困地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到建设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加快石漠化生态治理,到加大扶持力度打造全国最大碱硝化工基地;从尽早建立中国国家摄影博物馆,到建立中国自己的海外电视台……每一件提案都体现出她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与负责。作为摄影家,她还匠心独运地提出许多“照片提案”,为各界所瞩目。妈妈还担任了全国妇联执委、中国文联荣誉会员、中国花卉协会名誉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等社会职务。她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她关心别人,同情弱者,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建设,帮助失学儿童,热心公益事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