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国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8日09:36 浙江在线

  [下篇]抢救国术

  说到伤感之处,周世勤眼眶噙泪,两度哽咽。

  “对传统文化我们否定得太厉害,”他一边掏出手帕抹泪,一边说,老祖宗的东西,建国后我们丢得太多。国人以前讲要砸烂孔家店,弃自己的根本于不顾,传统之一的武术也不例外。

  1947年,算得上小富之家的积水潭周家出资在北京后三海的汇通祠成立“汇通武术社”,周世勤和他的弟弟周世俭一同被送入这所武馆,接受传统武术训练。在带着狼狗的高瑞周师傅的严厉监督下,周家兄弟每天都在小土墩上压腿,直至按要求做到腿尖碰脑门儿,中规中矩,一点儿也不能出错。

  61年后的今天,有人问起已是中国航天控制领域重量级专家的周世勤(他的弟弟则成了对外贸易专家)何以寄身武林,周答道:在我身上,是先有的传统武术,然后才有的高科技技术。

  从武馆出来,周世勤考上了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清华那时候重视武术,他是武术队的成员,没为学校少拿名次;毕业后到航天三院搞科研,在他的发起下,航天三院成立了25个武术辅导站。现在他已退休,这摊子事儿就都交给系统内的弟子去主持。

  周世勤是位传统功夫的“杂家”,长拳、五禽拳、梅花桩、形意拳、太极拳、八极拳、刀剑术,样样拿手。李连杰的师父吴彬曾说他是“般般皆弄,般般皆能”。目前,他是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的副秘书长,中国武术高段位八段。大热天的,他在屋子里翻箱倒柜,硬是要穿出珍藏着的立领中山装式的段位服来展示一下。

  武人落寞,这是真实处境。多年以来,他一直为振兴武术奔走呼喊,他说,中国人应该以会中华武术为荣,这是一个信仰问题。

  沦落之途

  建国之前,中国社会曾有“穷文富武”一说,那时候没有钱的人是断不可能习得一身武艺的。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出得越多,师父教得越多。政府也重视,尊武术为“国术”。周世勤至今还保留着一幅孙中山关于发扬中国武术的题字,孙先生当年说,中国人要习一身好本领,强国强种。

  似乎是自那时起,武术有了较高的地位。鼎盛时,国民政府的甘肃省党部书记就兼任了甘肃省国术馆馆长。抗战爆发后,虽然枪炮加身,但冷兵器和武艺对于中国人并非毫无用处。一个著名例子出在赵登禹将军身上,日军入侵中国,武人出身的赵登禹于是请出了他的师父朱凤军。1933年,在喜峰口肉搏战中,朱师父的十八手截手刀可以记上首功。短兵相接夜战,大刀片子纷纷祭出,再硬的武士道也扛不住。

  建国之后,武术的发展落到一个尴尬境地。尽管一些战将出身的国家领导如贺龙,也强调武术的功用,一主张传统武术不能丢弃;二提倡武术实战技击。但整体的政治趋势已不容这种氛围存在。1955年“肃反”波及武术界,官方组建的第一支国家武术队之前即被解散。

  周世勤说,“肃反”在当时有必要性,但也存在盲目扩大化问题。最典型的是河南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嫡宗传人陈正雷大师的父亲陈照海,旧社会曾担任河南温县保安大队的大队长,并无恶迹,且在抗战中表现出色。“肃反”开始,陈照海被揭发,结果被抓去枪毙。这一个时期,一些武术精英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相继遭到整肃。武人性直,愤愤难平,和官员多有对抗,结果被人办起学习班,遭到摧残,即使没有被枪决的,也多半郁郁而终。

  后来又逢“文革”,武林更是清洗不断。周世勤说,那时候京剧还有几台样板戏,武术却是不准练的,被指为“封、资、修”,于是又有一批人被整死。

  官方对于武术领域的介入和控制,既有推动作用,也导致了武术的最终分化。1952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后,武术被列为推广项目,成为一种仅供观赏把玩的运动。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上,武术就是主要的表演项目之一。

  在此之后,中国武术难以拿上台面,还曾遭到日本人的挖苦。他们说,中国大陆现在是“徒有少林寺,而无少林拳” ,并几次提出要和中国人“动手”。中国方面则喊出一句口号,叫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于是,武术进一步趋于表演化,一个标志是24式简化太极拳的出现。日本人当年提出,太极拳没有固定套路,过于杂乱,同样水平的选手一旦表演不同套路,很难一决高低。他们为此提议创编一套同一套路和动作的太极拳,以便评分。日本人说,如果中国在这方面有困难,日本可以考虑单独创编。

  1954年,在国家体委运动司主持下,召集全国太极拳名家研讨,为创编做铺垫。在这个过程中,体育院校掌了舵,唱主角,虽然也试图吸纳民间精粹,有些民间资深拳师却不买这个账。

  后来由国家体委竞技指导科武术班总教练李天骥执笔,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出24式简化太极拳,以便学练。这是新中国简化拳种之始,也标志着中国武术正式步入“官方的归官方,民间的归民间”这种大相径庭的分化路线。从此之后,真正的“阳春白雪”就已不在舞台上,而是被深埋进非主流的民间。

  改革开放之后,官方对于传统武术的发展有所提倡,在众多拥趸者中,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上将就是一位。有一次,李德生去出席一个武术界的会议,见现场有几位武术家在演练,李德生就说,这样,我让我的警卫员和你们打。

  “李德生当时带了好几个警卫,事先都是有准备的。”周世勤说。经过特别训练的警卫员一个接一个下场,结果一个接一个败下阵来。李德生见状脱口说了一句极中肯的话,“好东西,在民间”。

  “推广竞赛套路,传统武术受影响”,周世勤说,有很多好东西,真正能传下来的已不多。

  这就是抢救

  周世勤为武术的出路操心,为此差点儿就被挖角到国家体委。1990年代,他还在航天三院工作,适逢清华大学搞校庆。当他签完名,起身撞见了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校友伍绍祖。周世勤说,你不是伍绍祖吗?我正想找你。

  伍绍祖问他什么事儿?周答道,我想和你谈谈怎样振兴中华武术的事情。

  伍绍祖于是拉着周世勤走到一边儿,问他,你怎么能够振兴中华武术?周世勤说,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专业路子,一条是民间路子。

  所谓专业路子,就是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里全面推广武术课程,或者直接设立专门体院,让武术成为正儿八经的一门专业;至于民间路子,要维护代际、师门传承习俗,给予相应的空间,调动民间拳师的积极性。周在谈话中反复阐明,民间里有太多精粹值得引起重视和发掘。他说,传统武术圈内人才济济,就像音乐家阿炳和画家齐白石一样,虽然没有进过大学,但都具备杰出的造诣。

  过了20多天,周世勤接到国家体委副主任徐才的电话,徐才当时分管武术,约请周前往办公室面谈。

  谈话到一半,徐才忽然对他说,你可以到我这儿来工作。不过,周世勤还是没有去成,虽然他自己蠢蠢欲动,但因为是业务骨干,航天三院不放人。

  周世勤当年的一些建议现今已渐渐实现,武术专业院校不断增多,学院派的人才培育也有起色,像培养了李连杰等演视演员的九段大师吴彬,就是学院派里的一位佼佼者。至于民间武术的发扬,也出现了堪称泰斗级的九段大师冯志强、门惠丰等人,后二者最后也被纳入官方体系之内,分别出任北京市武协副主席和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不过总体而言,周世勤等人心里依然存在危机感。一个反差在于,中国大陆风行跆拳道,包括韩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则劲刮“中国风”。周世勤目前就是韩国孙式太极拳研究会的名誉会长,韩国方面郑重其事,颁出的聘书是用大理石雕刻而成,塑上中韩两国对照方字。30多年以来,日本对于中国武术的吸收也一直不曾中断。

  对于传统武术的发展,周世勤最近又有了新的提议。不久前,作家冯骥才等人发起,为抢救日益消失的民间传统文化,评选出一部分“中国民间文化传承人”。周世勤推荐的“武林百杰”之一梅山武术传人晏西征入选。受此启发,周世勤认为,中国应该将所有武术高段位七、八、九段的武术家都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项目传承人之列,有此激励,这些国家级的武术家在传承过程中将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那些四、五、六段中段位的拳师则可以被吸纳进各地方院校,担任武术教学工作,这可以通过公开正式的选拔完成。矛盾在于,当这些人进入院校之后,是以教授传统套路为主,还是只教授学生们竞赛套路。周世勤说,以他接触的一些外国人来看,更加认可传统。因此,传统套路应与竞赛套路并重。

  周世勤掏出一本20年前在航天三院时出版的学术著作告诉记者,这部原创专著是由专门的航天科技公共出版基金支持出版的。而眼下,中国几乎没有一个支持武术“本子”出版的基金会存在,民间武术家的精髓没有出处,只好长埋肚间,人亡艺息。

  民间武术传承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武术家们文化水平并不高,功夫上境界,但是表达能力弱,难以总结,这也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对自己的源流、造诣进行系统梳理和记录。周世勤认为,这就是“抢救”。来源:南风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