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房贷断供传言调查:不良贷款引起监管注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2日02:28 21世纪经济报道

  6月底,从一名自称是深圳炒楼客的《断供已过千亿 次贷危机浮现》网络博文开始,有关深圳楼市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大规模“断供”的观点被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深圳当地银行和监管部门却不时出面否认“断供潮”,究竟孰是孰非,“断供”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想说“断供”不容易

  在房价飙升的2007年,不少按捺不住的深圳市民纷纷加入炒房一族,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之前曾表示,2007年深圳贷款购房户中多次置业比例较2006年增长接近14个百分点,投资比例较2006年增长5个百分点。

  来深圳五年的小陈正是报告所提到的家庭类型,现在小陈购房买车的银行贷款加起来超过80万,每月银行供款都要7000元以上,已经超过家庭收入的50%风险线。面对媒体有关断供的报道,小陈承认年初确实有过断供的念头。

  当初,拿着全家凑集的25万元,本来可以再贷款在市区买个紧凑的两房,但是,小陈听从朋友“买两套,卖一套”的建议,在去年4月在市区梅林以每平方米1.1万买了一套40多平方的小户型,当月单价就涨了2000元,令小陈感到异常兴奋。

  “当时贷款按评估价来算,而且银行也比较宽松,首期付款在10万左右”,小陈表示,“6月份,我和女友又在郊区宝安买了一套两房的,总价在45万左右”。

  他当时乐观预计梅林的房子涨价会到每平方米1.8万至2万左右,一旦出手就可以赚30万,这样就可以把郊区的新房供清房款,等于赚一套房子。

  随着去年下半年深圳房价不断暴涨,小陈似乎成功在望。此后,去年8月份小陈又向招商银行申请个人贷款,加上剩余的几万元买了一辆私家车。

  风云突变。去年9月底国家开始紧缩房产信贷,二手房交易根本贷不了款,想脱手也不行,现在梅林的房价已经跌到1万元以下。

  “如今,我们夫妻两人收入在1万3左右,每月支出1万,也没有多少积蓄;如果梅林的房子空租,那个月就比较紧张。加上小孩就要出生,面临的经济压力更大。”小陈显得无奈。

  事实上,监管部门早已意识到收入与银行供款的关联效应。2007年深圳区域金融报告显示,从抽样样本家庭负债情况来看,近几年深圳市家庭房贷月供及所有月供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每年均有超过三成的购房者超过40%和45%,反映这部分家庭的还款及抗风险能力较弱。

  报告警示,一旦房价持续下跌,这部分贷款购房者将会形成较大的还款风险。

  “但是如果真的断供,原来付的首期没有了,而且我另外一套房子或者汽车就会被同时处理,那代价更加大。”小陈表示。

    专题:深圳房贷断供迷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