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委书记李军:我也只有一票的权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4日07:48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雷成

  选人用人全公开透明

  今年年初,贵阳市花溪区、小河区、修文县和息烽县4个区(县)委书记或被提拔,或被委以他任,“一把手”岗位相继出现空缺。

  这时,一种新的干部选拔方式已经在酝酿之中。3月起,贵阳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员便频繁外出“取经”,经过大量繁琐细致的案头工作,一个“把各地的好经验集大成”的竞岗方案出台了。

  5月底,贵阳市委组织部向社会公布了关于公推竞岗的征求意见稿,“社会反响很好”。贵阳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吴应涛说,“没有收到过反对意见,咨询性的意见多些。”

  在这个方案中,参与竞岗的区(县)委书记必须满足的条件是,现任正县级、45周岁左右及以下,或现任副县级、40周岁左右及以下的领导干部,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在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的经历。

  后来的统计数字表明,最后这一项条件刷下了一大批人。

  符合条件者可以采取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的方式报名,先由市级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在筑(“贵阳市”的别称——记者注)的各级党代表民主推荐投票决出各区(县)前5名。

  这5名竞岗者的民主推荐、驻点调研、演讲答辩、民意测验和领导能力测试5项分数按百分制分别折算计分后,再按2∶2∶2∶3∶1的比例折算出综合成绩。每区(县)综合成绩的前两名经过组织考察后,由贵阳市委常委会确定为“公推竞岗建议人选”,在市委全委会上作施政演讲,最终由全委会票决出最后的“拟任职人选”。

  “各位常委、委员都只有一票的权力,谁都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就是我这个市委书记,也只有一票的权力。”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说。

  在整个过程中,“除了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秘,其他能公开的都应该公开,选人用人的规则要公开、过程要公开、结果要公开。”

  看到媒体公布的方案后,魏发志就动了心,却一直犹豫不决。

  “考还是不考,思想上是经历了斗争的。”魏发志说:“主要是想了解自己的工作能力、理论水平到底如何。”

  “参加工作到走上领导岗位,20多年一直都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但是考试、竞争都没有参加过。”

  最大的担心来自“怕丢脸”。“不是怕丢我自己的脸,而是怕给贵阳市的干部丢脸,因为要现场直播,人家会说,贵州、贵阳的领导干部就是这个水平?”

  担心是不是走过场、担心丢面子、担心得罪人、担心没前途、担心不公平……为打消干部们的种种顾虑,贵阳市委在6月30日召开公推竞岗动员大会,市委书记李军说,开展公推竞岗,就是要翻箱倒柜找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

  正是李军的动员让一直犹豫的魏发志下定决心报名,角逐修文县委书记的岗位。

  这也使魏发志成为少数自荐者中的一员。来自“公推办”的数字表明,在报名参加公推竞岗的81人中,只有17人是个人自荐报名的,其他人均由组织推荐。

   为什么是区(县)委书记?

  为什么是区(县)委书记?这是贵阳市委书记李军一直被追问的问题。

  在当前的政权结构中,区(县)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区县一级党委、政府是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能否传到千家万户的“最后一公里”,是国家各项政策措施能否落实到最基层的关键环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