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闭”的考官
“考生是封闭的,评委也是封闭的。”
“我是突然受邀成为考官的”,20日,担任考官的贵州省委讲师团团长龚晓宽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回忆。龚晓宽是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团长、研究员和经济学博士。7月5日下午,他突然接到贵阳市委的一个电话,邀请他参加贵阳市区(县)党委书记公推竞岗选拔活动并担任考官。
与他一同被邀请的,还有吉林省委办公厅原副主任、巡视员、中组部党政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专家陈德才,贵州省委巡视组组长毛崧,省委组织部副巡视员曾长明,省政府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王礼全,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冯晓宪,安顺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周涛,黔东南州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杨事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组部党政干部考试测评中心专家方志军。
9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不仅要给调研报告和演讲答辩出题,还要给竞选者打分。
从7月7日20时到7月14日19时,是龚晓宽和其他8名考官的“封闭期”。他们被安置在金阳宾馆,一人一个房间。他们身上所有的通讯工具被要求上交保管,还要和贵阳市委组织部签订《保密协议书》。
据龚晓宽说,在这个“封闭期”里,9名考官共设计出七八个备选题目,7月9日和7月12日,市委书记李军两次来到评委组,分别与全体考官共同敲定了17个题目。
“从10个备选调研题中选出4个,60多个演讲答辩题中选出了13个。”龚晓宽说,“这些考题,除考官以外,只有李军书记一人知道。”
贵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应涛说,9名考官都不是来自贵阳市的干部。
为推进党内民主探路?
“贵阳模式”的背后,是党内民主改革的进程
知情者透露,今年4月,贵州省委组织部到贵阳市考察7名副厅级干部人选。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在4月30日的“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暨组织工作会议”上即明确表示,如果这7名干部得到提拔,空缺的职位都将采取公推竞岗和公开选拔的方式进行补充。
此后,李军一直关注并力推这一改革。
6月30日,贵阳市召开区(市、县)党委书记、区(市、县)长人选公推竞岗动员大会,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军将这一系列举措的动机表述为四点:贯彻中央和省委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迫切需要。
一位参加会议的市直机关干部,当晚就报了名。
“这件事不是突发奇想”,李军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这件事早在年初就开始酝酿,由市委进行协商,还专门安排组织部门去外地学习经验。”
21日,来自当地组织部门的消息说,还将在8月份完成区(市、县)长公推竞岗,9月份,出缺的部分市直部门负责人,将通过公开选拔产生人选。
在外界看来,这是一条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由党内民主到行政部门的政改路线图。
为何先党委然后到政府一把手?
在吴应涛看来,这一路线图除了有党内到政府的逐步推广过程外,其程序上有递补关系,“县委书记需要县长等来竞岗,当选后其原有岗位又出缺了,因此依此推下去”,“总不至于让县委书记来竞选县长吧”。
“如果此次公推成功,肯定会逐步推广,出缺的区(市、县)党委书记、区(市、县)长,都有可能用这一方式公推竞岗产生人选。 ★
(贵州都市报杨雄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