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林毅夫:中国改革开放主要目标已经达到(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8日15:04   中国改革杂志

  当然把利率、外汇、原材料、价格扭曲以后,这个过程当中必然会出现那些价格受到扭曲的,不管基金、外汇、原材料出现短缺,求大于供,为了保证这些稀缺的资金和外汇、原材料,要优先发展他想要发展的产业的话,就要用计划的方式来配置这些资源,并且当你有计划配置资源以后,市场的竞争被取消,在那种状况之下,企业微观的这种经营的绩效就没有一个参考性,因此,政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进行很多干预。这样就形成了,我把它称为,计划经济时代三位一体的体制,由于发展战略的目标跟这个国家发展阶段的要素结构比较优势结构相冲突,因此在宏观的价格环境、资源的配置体制以及微观的机制方面进行干预,这种干预可以讲每种干预都形成了一种制度安排,而这些制度安排本身都是内生的,这个内生的目的就是在这种目的之下让政府有能力来配置资源,固然靠这套体系,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把重工业体系建立起来,但是必然也出现经营的积极性受到抑制,资源的配置没有效率等等这些问题。这是我们所看到的在改革之前,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苏联、东欧国家它所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当然要改革,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来该比较好。在这里面,我们知道在90年代的时候,当时普遍认为改革的有效方式是一次性地跳过这条鸿沟,然后把市场经济的所有的体系都建立吸收,但是这里面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实际看到在苏联、东欧为什么他们修改了以后反而通货膨胀率那么高,而且经济是下滑的?原因是原来的那些体系是内生性的,它是由于有大量的重工业当中的企业缺乏自身能力而存在的,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不解决重工业体系,都没有自生能力企业的问题的话,实际休克疗法的三个政策建议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就像那个理论讲的体系一样,没有办法三个同时的目标。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把所有的保护补贴都取消掉,这企业就会破产。破产的话,对于这些转型国家来讲,有两个原因是不可接受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这些重工业的企业通常非常大,一个企业可能是雇佣50万个人,100万个人,我们知道,像俄国、前苏联,在西伯利亚有些城市,一个城市是百万人甚至更多,就只有一个企业是重工业的企业,如果它破产的话,那么整个城市的人都失业的话,社会就不可能稳定,政治上就不能接受,甚至不仅是这样子。因为重工业的企业对这些国家来讲,还是认为是先进的产业,是这个国家现代化的一个基石,还要继续让它发展。比如俄国来讲,今天以它的经济规模来讲,大约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但是它是世界八强之一,它所以是世界八强并不是因为他经济实力,而是因为军事实力,军事实力是建立在原来所建立的重工业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为他们的国家的国际地位,它也不允许那样的企业破产。这样不允许它破产的话,私有化了以后,那么这些私有化的企业老板会不会自己来补贴这些企业发展当然是不会的,反而可以用这个作为理由,跟过去一样国家要保护补贴,而实际上,当然以后,跟国家要保护补贴它的积极性是会比在国有经济的时候跟国家要保护补贴的积极性更高的,因为如果这个企业厂长、经理是国家的公务人员,他可以以这个为理由跟国家要保护补贴,拿到保护补贴以后不能直接放在口袋里,如果直接放的话是贪污、犯罪,当他私有化以后,当国家去发展这种优势,把这个产业作为保护的话,他跟国家拿的越多,口袋里放的越多是天经地义的,这样对国家的义务并没有改变,但是企业跟国家保护补贴的积极性更高,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在休克疗法以后,它是预算软约束的情形更为厉害,国家实际上给的保护补贴是更多的。

  那么理论上是这么推论,90年代初我参加很多讨论曾经这么一段。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情形是这样的,因为你比如说在2002年时候,世界银行出了一本书叫做苏联东欧改革的第一个十年,在那本书当中有大量的实证的证据证明在苏联东欧那些大型企业私有化以后,它保护补贴是增加的,不是减少的。在私有化以后,保护补贴增加,但是我们知道私有化以后,实际上政府的征税能力是下降的,保护补贴要增加,征税能力要下降,政府就只能用印钞票方式增加货币供应的方式,来给那些保护补贴,这就是为什么实际上实行休克疗法的结果是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在这种状况之下,为什么渐进的双轨制的改革反而比休克疗法的改革好呢?原因是首先我们知道,中国的渐进的改革方式是第一个放权让利,让农民,让工人,维护自主权变为部分的拥有者,革命化变高了。在一些有比较优势的轻工业部门允许农民、私营企业家和外资企业进入,是符合比较优势的,那我们经济也符合比较优势,资源配置是提高的,所以经济快速增长。同时对原来赶超部门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企业没有自生能力的那部分继续给予必要的补贴、干预,这种情况下就不会破产,所以稳定跟经济快速增长就可以同时达到了。

  当然了,这样的改革方式由于原来旧的计划体制安排的存在,经济还是有所干预,有所扭曲的。另外也有市场安排的存在,这两种体制就不会发生冲突,因此就会出现现在我们国内经济当中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现象,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逐渐地当市场接轨越来越大的时候,明年经济接轨越来越大的时候按,一方面国家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一方面原来的扭曲也就越来越少的时候,才会并到完全视同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渐进的感觉比休克疗法的效果好。

  为什么这样?时间有限我做一个简单的结论。结论有两点,第一点是在一个国家的转型过程当中,由于过去推行的战略,必然对经济当中有很多干预,这些干预,一方面可以达到干预所要达到干预单方面达到的目标,也会造成很多经济效率的损失,但是我们在推动改革的时候必须了解,这些干预是内生的,对于内生的制度安排,如果要改变它的话,必须从造成内生制度安排的外生方面着手,如果不是从造成这些内生的制度安排的外省原因着手的话,经常会出现这些推行的改革方式,有很好的案例,就像休克疗法,但是可能让经济从丝肯贝斯,如果外省的条件不改变就把它取消的话,就可能从次优变成三优四优的,而且比原来的效果还差。这是我们从苏联、东欧看道的情形。

  第二点,我觉得这也我们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的发展做贡献的一个机会。我前面谈到,现有的经济理论的体系基本上是从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而发达国家基本上不存在,由于国家想去赶超去补贴、扶持少数产业这样的一个情形,因此,在发达国家它实际上大部分的情形可以假定是存在于市场当中的企业是有自生能力的,它的理论体系以这个作为暗含的前提来建立是合适的,可是在转型中国家,实际上我前面谈的,存在很多不符合比较优势,企业没有滋生能力的这种情形。不仅是这样的,因为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即使不在社会主义阵营,同样也是推行赶超或者进口替代或者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违背他们比较优势的战略。在那种状况下,他们当然也建立了很多不存在不符合比较优势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当然他们效果也是非常差。同样要进行改革,要进行转型。

  进行改革、转型的,如果我们没有把企业缺乏自生能力这个问题给予共识的话,以华盛顿共识来进行的改革,发现的情形跟苏联、东欧的休克疗法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知道80、90年代,很多国家都是在这个情况下进行华盛顿共识改革,我们根据维斯尼的研究,在推行华盛顿共识以后的改革,虽然进行了很多努力,但是它的经济的平均的增长速度以及经济的波动比60、70年代还大,同样没有达到他们改革的目标。由于企业没有自生能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存在于转型中国家中的现象,因此我们进行理论思考的时候,就应该把暗含的假设放弃掉。研究在我们所讨论的现象背後的企业到底有自生能力还是没有,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就要进一步追问没有自生能力的原因是什么,由这样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我相信是对经济学的发展做贡献的,同时这样建立起来的经济理论体系对下一阶段的改革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