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金”
由于本届奥运奖牌独特的“金镶玉”设计,因此在奖牌制作中,外界普遍认为镶玉是最难的工序,但梁德奎却认为并非如此。“以金牌为例,共有30多道工序,玉石装配只是其中之一,主要的工序还是在前面金属的制作,而这其中有2/3是我们所不熟悉的。”
据记者了解,在奖牌生产工艺流程中,产品压印以后的工序不属于传统钱币生产的范畴。同时,由于实验室制作样品与规模生产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上海造币厂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
传统的钱币制作属于冷加工,一般只需要经过熔铸、冷轧、压印等环节即可完成,而在奖牌制作中,包括玉环的镶嵌、吊环的安装、奖牌字样的规范以及整体质量的零缺陷,都是奖牌制作的重点和难点。
其中吊环安装环节的高温焊接和由此带来的金属变形变色,梁德奎认为是困扰他们的最大问题。
上海造币厂之前制作的奖牌。“吊环都是利用机械原理用螺丝拧上去的,但是这次,由于玉双龙蒲纹璜状的吊环凸出来的地方很细很长,而细长的螺丝强度不够,另外,螺丝经过震动后也会松脱,所以最终要求采用焊接的工艺。”梁德奎说。
焊接并不是造币行业擅长的,除了要保证吊环与奖牌母体必须在圆周和厚度两个方向居中,焊料和焊药不得破坏奖牌和吊环本身,焊接后,还要逐枚做拉力试验并修磨焊点。最主要的,就是要解决由于高温焊接带来的银、铜金属表面严重变色问题。为彻底解决变色问题,上海造币厂也采取了整体喷砂、抛光、镏制等多种物理和化学的办法来处理。
镏制后,奖牌会刻上具体的项目名称,这个时候,还需要另外一道工序,就是表面保护,也就是喷漆。要求喷漆后奖牌表面要均匀,不能有油漆局部积聚之处。奖牌表面色泽效果保持与没喷漆时一致。
由于玉环没有按照原计划到达上海,致使奖牌大规模镶玉延至6月份进行,此时正值上海的梅雨季节,室内的湿度往往达到80%~90%,而这种湿气以及空气中的硫,特别容易导致白银和铜表面硫化变色。
对此,黄平表示,上海造币厂一方面紧急添置、调配了4台大功率去湿机用于生产现场降低空气湿度,使之保持在50%以下,另外就是所有的安装工人都要戴口罩,以防止呼吸、口水带来的湿气对奖牌造成影响。“运动员的奖牌是一生的付出,如果收藏一段时间发现颜色变化,心里肯定不舒服,所以我们也希望精益求精。”
保密
要实现零缺陷,黄平表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严格控制镀金质量。“金牌并不是纯金的,而是在银牌表面镀上了6克纯金。如果少于6克,就不合格。”
而要控制好镀金的重量,重点是控制好电镀时间及电流大小,同时金属表面色泽必须均匀,晶粒致密,不允许有局部发亮或镀金层疏松或表层起皮等现象发生。
为此,每一枚奖牌在电镀之前都会用电子天平称重,然后放入电镀槽。同时,由于电镀时每个位置的电流不同,因此工作人员逐枚将奖牌编号,电镀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后交换位置,并多次称重,从而确保同批奖牌镀金重量一致。为了控制时间和效果,黄平表示,他们会把重量相近的几枚奖牌放在一起电镀。这样下来,最后每枚金牌镀金重量都很好地控制在6~6.1克。
另外,为奖牌美观的需要,设计的吊环顶部非常尖锐,在焊接后批量生产的各工序中,奖牌之间极易相互碰伤。为了避免奖牌碰伤,上海造币厂的工作人员还自行设计出多种用具:“安全袋”——用软纸口袋将每一枚奖牌套起来;“九宫格”——将奖牌在托盘中隔离;“饼干卷”——将奖牌固定,等等。
梁德奎表示,接到奥运奖牌制作的任务后,上海造币厂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并在去年10月成立了奖牌制作工作组,成为奖牌制作各道工序的骨干力量。他们组织技术能手进行攻关和试生产,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从原来的平均1人1天装配10枚奖牌,到后来的平均1人1天装配50枚奖牌。
针对奖牌品质、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上海造币厂还组织了内部检测和外部检测。内部检测由本公司人员对各工序实行检查;外部检测分别由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涂料研究所、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等权威检测机构提出了厚厚的一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检测报告》。
对于上海造币厂来说,不仅要保证奥运奖牌的质量与速度,还要保证安全。为了保证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产品材料以及奖牌成品的安全,上海造币厂制定了严格的安保措施。“我们从仓库开始控制,每天有多少坯饼要点数,然后有多少成品废品,每天都要结清。仓库实行双人管理,另外车间还有安检门,通过安检门时甚至一个回形针都会被发现,更别说这么大的奖牌了。”黄平说,员工也签了保密协议,不允许向家人亲属讲述情况。“别人问我们奖牌做的怎么样,我们也都不能说。” 胥会云(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