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市奥运村科普教育园区开放试运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1日17:39  千龙新闻网

  2008年8月1日,由北京市科委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建设的“北京市奥运村科普教育园区”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和建设以后,在距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7天之际,正式面向社会公众试运行开放。全国政协副主席、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奥科委主席 林文漪、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马林、中国科学院规划局局长潘教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 陈润生院士、国家科技部政策体改司王宇副司长以及市科委朱世龙副主任、中科院规划局田洺副局长、市教委杜松彭副主任、市科协周立军副主席、团市委王粤副书记等领导、专家出席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市科委马林主任和中科研潘教峰局长分别就园区建设和开放情况作以介绍。马林主任表示科普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近年来,市科委深化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和企业等社会力量兴办科普,用政府科普资金来引导社会资金,引导社会力量成为科普工作的生力军,多方发力,共同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该园区是国内首家将科研转化为科普的示范园区,园区发挥中央资源优势,推进科普领域的“地院合作”,将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和看似“神秘奥妙”的科研过程,转化为便于传播和体验的科普资源,面向市民开展全方位、生动形象的科普教育。让科研与科普的“直接连接”,推动科研成果成为科普资源,科研工作者成为科普志愿者,科研机构成为科普场所,让科研真正贴近市民生活,服务市民生活。具有科学惠及百姓,公众理解科研的双向推动作用。同时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中科研战略规划局潘教峰局长表示: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发挥着国家科学思想库、知识库的重要职能。同时也是国家科学技术普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自然科学研究、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职责。该园区将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科普理念和丰富的科普资源,在吸引市民参与科研,体验科研,理解科研,提高科学素养等方面,将发挥独特的作用,有望成为最吸引市民的科普场所之一。必将对我国科普基地的建设起到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将成为引领全国乃至国际科普建设的亮点工程。

  启动仪式最后,林文漪主席、李静海副院长共同为该科普园区共建石揭幕。200多名中小学生以及新闻记者参加启动仪式,并在园区内进行一整天的科学体验活动。国家科技大奖获得者、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李振声院士为青少年朋友讲述《小麦的故事》。傍晚时分,国家天文台通过室外大屏幕,现场直播在陕西、新疆等地出现的“日全食”天文奇观。活动在国家天文台的专家同时为公众介绍相关的天文知识,并教授大家如何使用天文望远镜等仪器观测天体结束。

  一、园区科技资源丰富,科普推陈出新能力强

  北京市奥运村科普教育园区位于北京奥运村南边,毗邻北京奥运会主场馆,占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该园区是中国科学院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中建设的重点科研园区,现有国家天文台、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心理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学科领域前沿齐全,涵盖了天体、地球和生命等数个自然科学领域。园区内人才智力荟萃,现有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5000余人,包括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等40余名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在园区内开展科研工作。该园区的科学研究资源十分丰富,前沿科研成果层出不穷,科普内容和资源推陈出新能力极强。

  2007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联手共建科普教育园区,通过创新科普理念、设计运行机制、探索合作模式等手段,将园区内丰富的科研人才、科技成果、仪器设备、标本样本、科研场地等科技资源,转化为独特的科普资源,将科研直接面向公众。

  二、园区建设内容

  园区充分利用8个国家级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集中建设一批兼具参与性和互动性的科普项目,将公众认为“可望不可即”的科研过程和科技成果,生动直观地展现在他们面前。让科研真正贴近市民生活,将成为园区最大的亮点;让市民参与科研、体验科研、理解科研,将成为园区最有吸引力、最有价值的“看点”。园区建设共有五个内容:

  1. 特色展厅,常年对外开放

  园区各所结合科研特色,建设了各自的公益性科普展厅或教育中心,为公众集中介绍和展示富有特色的科学前沿成果。例如,在遥感所的数字地球试验演示厅,公众可感受山海关古长城虚拟现实、汶川地震灾区的区域遥感影像、奥运场地虚拟现实等场景;在地理所的“全球变化”主题展厅,公众可了解全球变暖的科学知识、古文献中包含的全球变化信息,以及节能减排对全球变暖的重大意义;在微生物所的“真菌与人类”科普教育展厅,公众可参观大量的真菌实体、模型和人体常见的细菌病毒,加深对微观世界的了解;在生物物理所的“蛋白质与人类社会”生命科学科普中心,公众可看到菠菜捕光蛋白等4-5套蛋白质结构模型动画、科普互动游戏以及蛋白质和脑认知领域科学发展历史等。

  2. 过程展示,揭开科研的神秘面纱

  园区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改造,建设公众参与系统和同步演示系统,实时同步展示科研过程,充分发挥科研转科普型科普教育基地的创新之处,使公众生动直观地了解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创新意识。例如,动物所通过在实验室安装摄像头进行网络同步演示,展示动物行为学实验、神经生物学实验的过程和效果,让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动物学实验过程;遗传发育所建设的科技展示平台,通过视频系统展示遗传发育生物学的生命现象、实验过程与最新的科研进展;心理所将通过同步网络多媒体转播技术,展示ERP实验室、清醒动物神经网络实验室、心理免疫学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的科学实验过程等。

  3. 市民享受科学家“待遇”,和研究员们同步科研

  对于公众来说,科学研究过程总是显得非常神秘。但在新建成的科普园区内,每位科学家、科研人员的工作场景您都可以看到,并可以亲身参与其中。园区各所通过向公众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多媒体教室、实验操作活动室、标本室、设计小型参与体验式的科研试验等多种形式,让公众充分体验科研,在愉快的亲身体验中接受和理解科学知识。例如,在国家天文台,公众可身临其境感受绕月测控大厅,了解诸如LAMOST的大型天文科学设施的观测原理;在遥感所,公众可参与光谱仪科学实验、热红外成像仪科学实验、野外GPS测量定位等“手把手”的室外互动科学实验;在微生物所,公众可亲自参与利用纤维素生产乙醇、提取DNA;在遗传发育所,公众可参与常见的动植物科学互动实验,可参观李振声院士的“小麦进化与远缘杂交育种”科学实验室,还可进入动物实验中心和植物温室,观察奇妙的转基因生物世界等。

  4. 科普活动,随时与科学大师“零距离”交流。

  科学家形象在公众中一直非常“另类”,仿佛他们头顶笼罩着神圣的光环。但在新建成的科普园区内,您可以随时和科学家们直接面对面,还能跟心目中的大师相互切磋。园区将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开办富有特色的展览展示,定期举办科学家讲座和科普沙龙,让公众与科学家“零距离”交流。例如,以“植物家园,人类乐园”为主题的2008绿色奥运之世界植物园联展作为首个在园区举办的活动,将在北京奥运期间举办,近百个国家的植物园将来此参展,展览内容以世界各国植物园致力于生物多样和环境保护的图文纪实案例和故事为主体,辅之以活体植物、其它展品等,意在用最直观的方式引导公众对环保的关注和理解,用最真实的内容让公众明白人类已经和正在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决心,宣传生态文明和“绿色奥运”理念。

  5. 网络平台,一样互动交流

  如果不能亲自到园区内体验,园区建设的互动科普教育网络平台,还能够开展互动式网络科技展示活动,以传播最新科研成果。公众不仅可以浏览最新科学知识,下载各类科学短片,还可以在线学习并下载著名科学家讲座,与科学家进行互动,并可在虚拟科学论坛上“当面”向科学家请教。网络平台还开设了“科技擂台”,进行科学知识竞赛、科学FLASH大赛、科学原创征文、科学佳作推荐、科学摄影、科学绘画等竞赛项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聚焦奥运

更多关于 科普 教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