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庆北碚交通局开博客邀网友拍砖谏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12:04   时代信报

  7月28日,“北碚区交通局的官方博客”的ID在华龙网开通,“博主”邀请网友“拍砖”和“谏言”。

  这是真的北碚区交通局官方博客,还是网友恶搞?这个“非正式”的官网到底能走多远?

  一般的理解,在上世纪末出现并逐渐走向主流的“博客”,其本义原为“个人网络日志”。在此背景下,这些与在有关部门登记注册域名的官方网站相比有相当区别的博客,其发布的内容到底能否代表官方?所谓的“官方博客”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官方”的意志和责任?民众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一个利用“个人网络日志”建立起来的“官方”网络空间?

  此前,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系教授毛寿龙就担心,政府机关和官员建博客公私不分。而且,有可能导致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为网友所左右,从而偏离其公共性。

  信报记者 祝楚华

  难道只是官员作秀?

  7月28日,一个自称“北碚区交通局的官方博客”的ID在华龙网博客频道开通,“博主”在华龙网上邀请网友多踩多留脚印,“拍砖”和“谏言”都欢迎。

  此博一开,网上争议一片。有人高声欢迎,并称之为“北碚之幸”。也有人嗤之以鼻,认为是“作秀”之举。

  记者在华龙网博客频道发现,这个“北碚区交通局的官方博客”发布第一篇博文的时间是7月28日17∶35分,博文题为《自曝家丑不护短 开门纳谏不怕刺(北碚区交通局官博开通,欢迎大家来踩)》。随后到当日17∶43分,又上传了4篇博文。截至31日12点,该博客没有新博文上传。

  而该博客的网页上部,还有一则显目的公告:

  北碚区交通局开门纳谏,广征意见,您可以通过博客日志评论发表建议意见,或者在区县论坛回帖,或者联系023-68862435 邮箱bbqjtj@163.com

  博客管理员:北碚区交通局滕长宏。

  公告于2008年7月28日。

  这是真的北碚区交通局的官方博客还是网友恶搞?

  7月30日,信报记者采访北碚区交通局时,该局办公室人员向记者证实,该博客正是北碚交通局长胡湧亲自提议后开通的官方博客。而博客中公布的管理员“滕长宏”,正是该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管理这个博客已经成为我工作的一部分。”滕长宏告诉信报记者,他们在博客上进行意见征集,并“形成机制,定时向领导汇报,使工作得到提高”。

  局长提议网络纳谏 

  滕长宏对信报记者说,目前,博客上的3篇博文《官方博客抒己见 打造交通风景线》、《建设质量听你说 限期整改我来做》、《交通建议回音壁 诚心解决老问题》分别是他们利用博客所开设的3个专题,而意见征集正是以这3个专题为分类。博文中还称:“麻烦网友在相关专题评论跟帖,谢谢。”

  记者在华龙网博客频道发现,截至8月3日13∶30分,博客中的第一篇博文已经有649次点击、24条评论。3个作为专题的博文也各有网友评论。

  事实上,“北碚区交通局的官方博客”的出现并引起网友关注,和之前的一篇网帖不无关系。

  7月22日,一篇名为“北碚交通如何对内统筹城乡,对外融入主城,请各位高手谏言”的网帖出现在华龙网两江论坛区县论坛板块。网帖的发布者为“滕长宏”。帖子大意为,区交通局为贯彻区委解放思想交流会精神,对北碚交通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整改,请网友谏言。

  信报记者调查证实,此帖发布者“滕长宏”正是上述北碚区交通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滕长宏。滕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一帖子的发布,是由他提议,局领导研究决定的,并且是由滕长宏实名注册所发布。也正是这一截至7月30日已跟帖到6页的网帖的“铺垫”,让北碚交通局决定开官方博客。

  “帖子发出后,效果非常好,网友积极回帖。”滕长宏对信报记者说,“为了更好地完善意见征集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尽可能多地听取各方的声音,局长胡湧提议,北碚交通局决定立即开通官方博客”。

  同时,区交通局还将建立网友意见、建议登记簿,并将有关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反馈社会公众。“以展示我局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中的开明和千方百计加快北碚交通发展的诚意和决心。”

  于是,一个在重庆首开先河的区县部门“官博”在7月28日出现。

  对于征求意见加强交流为何一定要用博客的形式,滕长宏解释:“采用网络的方式,更加便捷;官方博客的方式运营成本低,维护起来比较方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官方博客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