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聚焦公交免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16:45   东方卫视《1/7》

  【画面提示:清晨宁静的古镇 电线上鸣叫的鸟儿

  字幕:2008年7月24日 浙江德清新市古镇】

  解说:

  清晨五点,这个南方小镇还没有从睡梦中苏醒过来,78岁的陆松芳已经吃完早饭,准备出门了。

  实况:

  (陆松芳:等下,我把门锁一下。)

  解说:

  二十多年来,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他都在这个时间出门。经年累月地负重拉煤,陆松芳的背已经直不起来了,可他似乎还没有退休的打算。

  实况:与早起的邻居打招呼

  (陆:张师傅 邻居:唉 去了啊 你现在到什么地方去啊? 陆:到厂里去了 邻居:哦,到厂里去啦,这么早)

  解说:

  陆松芳到附近的竹木制品厂取出寄存的煤车后,就往煤饼厂赶。六点刚过,他就到了新市煤饼厂。厂里的门卫和陆师傅是老朋友了。

  实况:

  (063042老朋友1:三十八度呢,今天拉两车差不多了。

  陆松芳:简单回应

  老朋友2:今天天气那么热么,拉个两车)

  陆松芳:简单回应

  采访:陆松芳(时钟六点四十拉出来)

  (记者:陆师傅,煤饼厂早上几点开门啊?

  答:七点半

  记者:我看现在才六点半这样,你这么早来干吗?

  答:我天天早上来坐一下。和老朋友聊聊天,等老板来开门了,就去装煤饼了

  064235记者:天气那么热,你身体吃得消么?

  答:天气很热还是吃不消的,早上天气凉快点,拉两车,下午么休息。)

  解说:

  德清最近的天气很高,7月24日当天的气温已经达到了38度,陆松芳和门卫聊天的时候,煤饼厂又进来了一辆电动拉煤车。

  采访:

  (记者:师傅,你拉煤饼多少年了?

  罗阿荣:二十几年了,老头也二十几年了。

  记者:你们老相识了?

  答:我们两个差不多时间,他要早两年。

  记者:我看你条件比他好多了,你电动车?

  答:他年纪大了,我年纪轻点,他开电瓶车不行了。

  解说:由于老人不能开电瓶车,因此再远的路,再热的天,他也只能靠两条腿走下来。(如果镜头可以过渡,解说不要。)

  实况:

  (陆松芳:到梅林要八里路。

  罗阿荣:对,八里路。

  陆:到梅林一个来回,五个钟头也不够。

  罗:他拉一车,到远的地方,来回要五个钟头。)

  解说:陆松芳老人经常去梅林地区送煤饼,因为天气太热了,他决定今天就给附近的两家小吃店送货。(镜头可以用装货)老人每天的工作简单、辛苦而又枯燥,但是最近,他却成了新闻里不断被报道对象。因为就在不久前,他做了一件轰动全城的事情。

  资料:做特技框

  (声音前置 德清新闻主持人播报:大灾面前显大爱,全国许多新闻媒体上都在报道,德清一位令人感动的老人,陆松芳,他靠拉煤饼谋生,但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将自己省吃俭用的一万一千元钱,捐给了灾区

  特技群访1:没有退休工资,主要是靠拉煤饼生活的

  群访2:一年才赚多少钱

  群访3:他一向过来就是这样一个人)

  (做闪回特技)

  解说:

  5月14日上午,大地震发生的第三天,新市南昌社区办事处在镇上的广场,发起为地震灾区募捐,陆松芳听说后马上就赶来了。

  采访:南昌社区主任 翟永梅

  (080150拿了一千元现金,三张共一万元的存折,还有一张身份证,他因为每天都要去运煤饼,没时间的,他年纪那么大了,但对这份工作很用心的【笑】,把钱交给我以后他说,帮我去捐一下)

  解说:

  对于老人的经济状况,大家都很了解,因此,接待陆松芳老人的社区主任翟永梅,当时只帮他捐了一千元现金。

  采访:南昌社区主任 翟永梅

  (060350他听说我只给他捐了一千块钱,他又赶到社区来了,活都不干了那天//他说,我跟你说得那么清楚了,你都不能领会我的意思?他说你把存折拿来,我自己去捐)

  采访:陆松芳

  (064743别人困难,难道不要支持么,我也从小苦过,知道的,这次为四川人民救灾,德清人民要支持嘛,就像兄弟一样,哥哥吃饱了,兄弟没饭吃,是不是要给他吃?)

  解说:

  陆松芳看翟永梅不肯帮他捐,就去银行把钱取了出来自己捐,这让社区的工作人员很为难。

  采访:南昌社区主任 翟永梅

  (080510领导找我谈话了,他说你再去跟那个老人做做工作,就是让他不要捐了,捐爱心,有这个爱心就行了,不在于钱多钱少呢。

  解说:考虑到老人家在农村,没有劳保,需要留足养老钱,翟永梅又打电话找老人的儿子商量。

  采访:南昌社区主任 翟永梅

  (080930他儿子说,我爸爸有这个意思,就按我爸爸的意思办吧。

  记者:对普通人来说,这是很大一笔钱了?

  答:应该说这个钱,对于做生意的个体老板算不上什么,但是他那个钱来得非常不容易的。//一百斤煤饼运费才两块钱,有时候碰到给困难的家庭运煤,他还不收钱的。

  解说:

  煤饼在大城市早已绝迹,在新市镇也只有一些小吃店为了节约成本才使用。煤饼厂的生意本来就不景气,像陆松芳这样每天靠走路、拉车送煤饼的,更是赚不到什么钱。

  随访:煤饼厂老板王德兴算帐【附:透明标版】

  (一天拉一千五百斤,赚钱是两块钱,每一百斤赚两块钱,一天大概赚三十块钱,基本上是九百块钱一个月)

  采访:陆松芳

  (记者:我们帮你算了一下,你这个一万块钱,存起来要两年时间。

  答:对,要两年,吃过用过以后要存两年。

  采访:煤饼厂老板

  (071347他说人家不好过,我自己有饭吃,所以我自己的钱全部捐出去,就这样好了)

  【实况:茶壶灌水 拉车走人】

  【烈日下拉煤镜头一组】

  解说:

  陆松芳在新市镇拉煤已经二十多年了,这一万一千块钱对陆松芳来说,意味着什么,周围的人都清楚。这些钱,老人大概要拉50多万斤的煤饼才能凑出来。而且,除了拉煤,老人没有其他任何收入,把自己的辛苦钱全都捐出去,这位没有劳保的老人,以后怎么生活呢?

  片花2

  解说:他有两个儿子,却独自生活。

  采访:我叫他住家里来,年纪那么大了,拉煤饼,别去了。

  采访:我自己够用就行了,要你们那么多钱干吗用。

  解说:有人想包他养老,他却一口拒绝。

  实况:陆松芳:我不要,上次说要给我,我就说我不要。翟永梅:我知道你这个心态的。

  解说:《1/7》稍后继续。

  正文下:

  解说:

  上午十一点多,陆松芳终于把一车煤送到了第一个客户那里,这是一家经营早餐的小吃店,前一天,他们向陆松芳预定了400斤煤饼。

  实况:

  (小店老板娘:400斤,三四(十二),一百二十块钱,400斤,买400斤好了,放得下么?放不下就放里面。要不要喝茶?再倒一杯给你。身体要紧。钱么存一点,用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用。

  陆松芳:我两个儿子好,会买给我吃的。)

  解说:

  尽管对方希望老人能够休息一下,但是他还是坚持帮忙把煤饼都安置好。

  实况:

  (小店老板娘:来,歇歇,喝碗水。天热了,少做点,早上拉一车够了。)

  随访:小吃店老板娘

  (记者:你们店里的煤饼都是他送的?答:对,都是他送的,以前不是,(他)自己捐了一万一千块以后,我们看他辛苦,这里拉过来近一点,就叫他了。记者:你们是他捐款以后才叫他拉煤饼的?答:以前是见谁就叫谁,现在么我们都叫他拉了。)

  【付钱实况 继续上路】

  (特技划过)

  解说:

  陆松芳的老伴多年前就过世了,两个儿子住在新市镇附近的厚皋村,都是当地一家造纸厂的工人。小儿子陆连祝说,父亲年纪大了,他们做小辈曾经多次劝说他不要拉煤饼了。

  采访:陆连祝

  (我叫他住家里来,年纪那么大了,拉煤饼,别去了,特地买菜是不会的,我吃什么你吃什么,但是他身体好,家里呆不住)

  采访:陆松芳

  (070614上次车子也被他藏起来了,他说别拉了,人家要说的,年纪那么大了,还要拉煤饼)

  解说:

  陆连祝的家里房子很大,为了让父亲回来,早就给父亲留好了房间。

  随访:陆连祝

  (记者:这里挺好的,你帮他房间也准备好,他为什么不住回来呢?

  答:不行啊,电灯也装好。

  记者:他就是不肯过来?

  答:不肯过来。

  记者:你有没有问他为什么?

  答:他要拉煤饼)

  (特技划过回转)

  解说:

  像陆松芳这样年纪的老人,大多都选择安度晚年了,但陆松芳就是闲不住,而且,还乐在其中。

  随访:陆松芳

  (记者:你也不缺这点钱,为什么还要一直拉煤饼呢?

  答:家里呆不住的。

  记者:家里呆着,电扇吹吹多舒服?

  答:不舒服的,我喜欢拉。

  记者:还是拉煤饼舒服?

  答:长期呆家里不舒服的,我拉一会休息一会,吃不消了休息一会)

  解说:

  人力拉车速度慢,再加上陆松发毕竟年事已高,电动车几分钟能开到的地方,他差不多需要半个小时。下午两点,陆松芳把煤饼送到了第二家买主。

  【实况:这个是老板】

  解说:

  对于记者的采访,店主有些回避。但陆松芳告诉我们,这家店里煤饼其实还剩很多,老板看这天天气实在太热,就好心买下了剩余的煤饼,好让他早些收工。

  【实况:冲水洗脚】

  解说:

  下午三点多,吃完午饭的陆松芳慢慢步行回家休息,在这间五六平方米的小木屋里,只有床和一张看不清颜色的小矮桌,简陋得不能再简陋。儿子让他搬回厚皋村住,但他一直没同意,他说,住在这里出门拉煤饼方便。而且,他对生活的要求,本来就非常低。

  采访:陆松芳

  (001007反正吃一餐饭,五块也是吃一餐,十块也是吃一餐,二十块也是吃一餐,没有定价的,我只要粮食吃饱就行了)

  解说:

  陆松芳说,他从小就没了父亲,母亲艰难地抚养着两个儿子,如果没有周围邻居的帮忙,他也许活不到今天。

  (答:我们从小自己苦死了,讨饭,现在四川救灾,我们应该支持它。)

  陆松芳说,人应该有良心,这样活得才踏实。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是,老人把省吃俭用的钱,几乎都用来帮助别人。几十年来,从来没有间断。

  采访:煤饼厂老板

  (071252他如果是在马路上,不管怎么忙,看到石头、树枝他都捡起来放到旁边)

  采访:煤饼厂门卫

  (065215他自己很省,节约,买给别人吃,今年西瓜就买了五六次了,买给那个煤饼厂职工吃,他自己不吃的,蛮节约的,艰苦朴素的)

  采访:南昌社区主任 翟永梅

  (081042包括街上有人吵架,就是相互碰了一下以后,就是造成了损失嘛,他说你们不要吵了,那个钱我来出好了)

  解说:【资料画面】

  今年2月的冰雪灾害,老人不光自己带头上街扫雪,还自掏腰包买了五十把铁锹,号召其他居民一起扫雪,因此还被当地电视台授予"风雪中的感动·百姓风尚奖"。

  采访:陆松芳

  (000836记者:有没有人不理解你,你这个钱本来赚来就很不容易,结果捐给别人了,是不是比较傻啊?答:没关系,别人说什么没关系,我想捐就捐了,别人说什么,我不听的。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解说:

  下午五点多,南昌社区的主任翟永梅来看望陆松芳。

  实况:

  【陆松芳:我不要,上次说要给我,我就说我不要。翟永梅:我知道你这个心态的。陆松芳:要的话,我一万一千元就不捐了。翟永梅:这个不是我的主意,考虑到你的年纪大,老了做不动,可以养老的……】

  解说:原来,当地一个企业家看到了陆松芳为灾区捐款的事,深受感动,想把陆松芳聘为名誉职工,每月发放1000元的工资。

  采访:朱建德深受感动之类的采访,要捐助它。

  采访:陆松芳

  (000507我要吃饭还有儿子,会养我,不需要那么多的,我自己够用就行了,要你们那么多钱干吗用。)

  采访:朱建德

  (003229这个也是意料之中的,我估计他会拒绝,因为这个人一直在做好事,他不求回报,他不是作秀的,作秀的人不会拒绝。)

  老人对生活没有什么奢求,每天虽然很累,但他很快乐。因为他能够靠劳动养活自己,他能够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他唯一的希望,是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这是一个曾被别人帮助过的老人的良心。

  【黑转】

  解说:

  傍晚时分,暑气终于开始褪去,镇上的老人们,吃完晚饭,也开始出门乘凉了。而辛苦了一天的陆松芳,已经在暮色来临前沉沉睡去。

  赵小钧:揭秘水立方

  (片花一)

  (解说)它是钢铁鸟巢边的温柔泡泡

  采访:东方哲学来说是阴阳的一种相承,是水与火的一种相济。

  (解说)它是2006年世界最佳科技成果

  采访:游泳馆不是为16天做的,是为30年,50年,100年做的

  (解说)七分之一与总设计师赵小钧一起,为你解读水立方

  正文:(上)

  (开幕式焰火实况: )

  [字幕:2008年7月18日]

  (解说)

  这是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进行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首次彩排,在焰火的辉映下,半透明的水立方仿佛一个梦幻城堡。

  (黑转)

  (解说)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水立方里将进行游泳、跳水等项目比赛,在这里将产生42枚金牌。作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功能最复杂的膜结构场馆,水立方90%的设计,都是由中国建筑师完成的。7月21日,《1/7》记者采访了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赵小钧。

  (暖场实况)

  (访谈)

  记者:当初您为什么会把这样一个建筑起名叫水立方呢?

  答:当时是我们组里一个德国的同事,很年轻,他是先是画了一个符号 氢二氧括了方括弧,外面写了一个三,这是他先有的,//交图的前几天,我们在想这件事情,它应该有一个中文名字而且最好很上口,很有意思。/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三个字最好,然后越来越兴奋,最后就定了。

  记者:那这个建筑它的灵感来自于哪里?

  答:我相信很多人即使不是建筑师,设计一个游泳馆,它是游泳的,很多人都会想到水//如果把水 用建筑语言 把水那种感觉体现在一个房子里,让人一进到房子里,心情也得到一个改善,多有意思,很开心,很轻松多好。

  记者:您觉得在奥运会或者在奥运会比赛当中,它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答:它共同塑造了北京奥运会非常独特的一种东西,展示了一个和谐的东方,一个进步的中国。

  (解说)(字幕)

  赵小钧,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中方总设计师,今年41岁,1989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现为中建国际设计公司总设计师。

  (黑转)

  (解说)

  北京北四环中路的奥林匹克公园,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核心区域,网球场、射箭场,曲棍球场等众多场馆,都在这里。而其中,又以"鸟巢"和"水立方"名气最大。在钢筋铁骨的鸟巢一侧,泡泡般的水立方,给人的感觉是温柔。

  (访谈)

  答:从一种人文的角度去解读它,它更多的是创造了,它和鸟巢之间的一种和谐,那么这种和谐,让人看出去很温存,很礼让,很谦和,这种气质我相信,在以前的奥运会里,可能传递不出来的。

  101406

  记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和谐呢?

  答:因为有了鸟巢的这样一种刚性,让水立方变得更加地温暖,互相之间是这样一种映衬,按东方哲学来说,是阴阳的一种相承,是水与火的一种相济,/我觉得这是中国,特别是中国文化,能给世界带来的一种价值。因为光靠抗争,光靠征服,是解决不了世界现在的问题的。

  (解说)

  2003年,中国国家游泳中心项目开始设计招标,吸引了全世界最强的设计团队。"水立方",是由两家澳大利亚设计公司,和一家中国设计公司,共同设计完成的。当时,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合作双方曾在游泳馆外型设计上,产生巨大分歧。

  (访谈)

  答:澳方同事更愿意取得一种有冲击力的水,比如说悉尼海滩上那种巨大的浪,他们觉得那个很刺激,就觉得很好。我们几个(中方设计师)也是不约而同地,选择的是平静一点,含蓄一点,温存一点,这样一种水的形态,这个也许是有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一种审美的一种喜好。

  记者:那当时等于说是出来两个方案?

  答:两类方案//有很长一段时间谁也说服不了谁,

  记者:像这种张扬的波浪性的建筑,是不是更符合奥林匹克的精神呢?

  答:这个也确实是西方的一个普遍的认识,他觉得竞争,为什么不要这样一个状态?

  记者:你不这么认为吗?

  答:但是十家方案竞争 同时有三个波浪给你看 你选择哪个呢?这个时候就会不一样,这个也是我们当时跟外方同志去讲这个道理,他们也认可的.

  (解说)

  最终,整个设计团队采纳了正方体的方案,"水立方"也凭借独特的外形和功能设计而成功中标。

  (访谈)

  记者:你还记得那一天你们把施工图的图纸交上去的情景吗?

  答:在一个极度的疲劳、极度的压力下面,夜里五点去交的图,去吃饭,都不想说话了大伙儿,然后在吃饭的过程里头,也不知道谁先哭的,然后就哭成一团了,很幸福的状态

  102448

  记者:为什么要哭?应该庆祝才对?

  答:到现在我也很难用一个准确的话,把它说出来是什么,每个人的滋味是不一样的,/过程里头是有很多委屈,这个委屈不是说谁欺负你的那种

  (解说)

  设计师们之所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是由于水立方的方案出台,始终伴随着巨大的争议。这个建筑最特别的地方,在于整体外墙和屋顶。这些部分,都是由细钢管支撑着无数个形状各异的塑料泡泡构成的。而形成这泡泡外衣的,是一种叫做ETFE的膜材料。此前,国内建筑还从未使用过这种材料。这也引发了很多质疑——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材料?它耐用吗?万一气泡破了怎么办?

  (解说)使用新型材料,水立方引出质疑

  我说它行你可能不会信的,我们跟北京政府奥组委跟专家说,谁也不会信,

  (解说)中国建筑风格 究竟谁能来决定

  不在于它是古长城还是卢浮宫,真的不在于东方和西方,一个建筑要有它自己深刻的、内在的一种表达,

  (解说)请继续收看七分之一

  (记者和赵小均看资料的实况数秒)

  (访谈)

  记者:在水立方这个建筑上它的外壳采用了一个新的材料

  答:ETFE,这是被大伙儿问得最多的一个方面

  记者:对于这个材料的使用你们的理由是什么?

  答:为了达到节能效果,房子需要是半透明的,我们就要去想用什么样的材料实现半透明,材料不会很多,有机玻璃什么PVC,总不能拿纸糊,这个时候()???的工程师最早就给我们推荐了ETFE,英国德国有很多盖起来的,而且最长的已经有二三十年了,效果都还是不错的。

  (解说)

  这是德国慕尼黑的安联体育场,2006年世界杯的开幕式就在这里举行,安联球场的外墙体就是由2800多个菱形ETFE模型构成,夜晚,在明亮的灯光下,每个膜结构闪耀出的颜色,给人以梦幻的感觉。

  答:比较来比较去,从它的采光性、从它的造价,从它的技术难度上,所有这些要求加在一起看,比玻璃,比有机玻璃这些材料,这个材料也有它非常好的优势。

  记者:什么优势呢?

  答:因为一个半透明的房子用泡泡是非常合适的一个材料,便宜,施工/维护/比玻璃容易。

  记者:那么这样设计出来以后/比如说/钢结构它会不会很费钢材?

  答:它这个用钢量非常地少,开始我们专家评审的时候都担心,用钢量会不会很多,那么我们这样一个建筑的用钢量数字,大伙儿可能没有概念,跟一个正常的横平竖直的一个钢结构的建筑的用钢量,基本上是在一个水平上的,这个结果做出来以后,让人非常地惊讶。

  (解说)

  而另一个问题是,国家游泳馆不能仅为本届奥运会服务,水立方的设计使用寿命是100年,这只有0.2毫米厚的塑料薄膜,能够经受住100年的考验吗?

  (访谈)

  记者:北京是一个四季非常分明的一个城市,那你如何让这样一个薄膜,作为外壳,抵抗一个雨雪、极冷极热这样一个天气条件呢?

  答:我说它行你可能不会信的,我们跟北京政府奥组委跟专家说,谁也不会信,所以我们花了几十万美元做了它的模型,去加拿大做了封冻实验,雪冻实验,模仿最极端的北京的气侯,/得出了非常清晰的数字,这件事情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记者:那么它能使用多久?

  答:最早的这一类用材料的房子,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非常地正常,没有出现什么不好,另外//膜的更换很容易,膜本身并不贵,十几美元一平方米,所以当膜坏了之后我们可以用螺丝把铝合金家具打开,把膜取下来再换上一个新的就可以了。

  记者:这个概念是不是就像如果家里的灯泡坏了我就买一个新的换上就行了?

  答: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解说)

  水立方整体是半透明的,这也就意味着,在白天,阳光会始终照射进场馆,这虽然节省了照明用电,但阳光给室内温度控制,也带来了挑战。更何况,对于一个游泳中心来说,如何始终保证室内适宜的温度,以利于运动员比赛,是极其重要的考量标准。而这一切,都必须要在节能的大前提下。

  (访谈)

  答: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要有一个绿色奥运一个科技奥运的一种理念在里面。

  记者:那这样一个节能和绿色奥运的理念体现在你的水立方的什么地方呢?

  答:很多人,刚刚有水立方这个方案拿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说,建筑师为了要一个看上去半透明的、很漂亮的一个盒子,不顾技术上的,空调上的,能量上的一些实际情况,把它做成了一个半透明的房子,夏天它会多热,空调要浪费大家电,会有这样的质疑。

  记者:您是怎么解释的呢?

  答:这个是这样,在有这个半透明的盒子之前,我们就先有了一整套的节能策略,这是最早提供的这样一套计算结果,那么一个房子的节能,不在于夏天它空调用电是不是多了,空调用电多了,但是照明的用电少了,你知道它哪个多哪个少吗?夏天空调用电了,但是冬天的采暖的能耗少了,你知道哪个多哪个少吗?一个北纬40多度的北京,它的冬天最低温度,夏天最高温度,冬天多长,夏天多长,/各方面的数字都需要算出来,最后把它所有加在一起会发现一个结论,一个半透明的房子比一个正常的游泳馆//可以做到节能30%。

  (解说)

  2008年3月20日,历经4年建设,"水立方"正式通过规划验收。高达191项的环保措施应用,涵盖了噪声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很多方面。2006年底,美国著名科普杂志《大众科学》,发布了"2006年度100项最佳科技成果",水立方赫然在列。入选理由,正是由于它在"绿色"和"节能"方面的突出表现。

  (收集雨水循环利用的动画)

  此外,水立方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赛后利用。奥运会之后,1700个临时座椅将被拆除,这里将成为水上康体中心。

  答:这个游泳馆不是为16天做的,是为30年,50年,100年做的。/比如在里面我们座位拆掉之后,中间这条通道接近于一个城市的一个街道,这个街道里面旁边可以放一点,比如说博物馆展示奥林匹克比赛那个时候的一些内容/然后纪念品商店等等。/这些都是巨大的商机。

  (黑转)

  (解说)

  现在的赵晓钧一有时间,就会去民居古巷走走,对于他来说,寻找建筑、环境和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他设计前的必要功课。

  (访谈)

  记者:在这几年当中,北京的建筑,特别是一些地标性的建筑,带给我们很大的一些变化/但是也有人会对它们提出批评,说太西方化。

  答:其实我觉得一个建筑,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不在于它是古长城还是卢浮宫,真的不在于东方和西方,一个建筑要有它自己深刻的、内在的一种表达,/这种东西是来自于人文,来自于历史,来自于一种文化。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好的建筑只要它/在理念的层面,在文化的层面,它不会虚无的,真的不用在意它,是西方的还是中国的。

  记者:那么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建筑,您是怎么看的?

  答:中国的建筑里面,有博大精深的那种内涵。那么这种内涵靠什么东西创造出来?是靠着一种人的人文精神,一种文化体验。/文化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之后,慢慢地变得明确了,这个时候我们很多的艺术家,很多的文化人,很多的建筑师,慢慢会有中国人的特有文化体验和那种心灵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出来的东西,也许更加地现代,也许更加地酷,他一定会有那样一种文化的魂,慢慢地进来,这个不用着急,因为这样一种魂魄,是在每个人的心里面一定是存在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