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要有竞争才会理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10:31  《环球》杂志

  曾对亚洲区上市企业的继承过程进行过研究的学者指出,香港家族企业出现内斗问题,其实相当普遍,“综合他们在继承公司后5 年的股价表现,得出的结论,就是企业继承问题一直都处理得很不成功。”

  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曾于2006年,对香港、日本、台湾及新加坡共500家上市企业于1990 年至2005 年期间的继承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果是香港的上市企业,在下一代继承后5 年内,其股价平均回报为区内表现最差。

  “这个数据其实已反映了本港的企业继承过程,处理得很不成功,常常出现内斗而影响公司表现,只不过他们平日的不和,没有像今次般爆出了大新闻而已。”当年负责这项研究的中文大学会计学院教授范博宏如此表示。

  范博宏分析,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与企业的产业性质,以及上一代太迟安排接班人有关:“香港的家族企业主要是经营地产业务,成功与否,讲究的是政经关系、人脉网络,这些都是很难带落给下一代的,所以要更早培育接班人,要有竞争才会理想。”

  范博宏举例,美国通用电气前行政总裁杰克·韦尔奇,就曾花8 年时间在30 多人中挑选一名接班人,最后的获选者更是一开始属于不被看好的那个。“反观香港的企业,来来去去只在两三名儿子中挑选承继人,成功的比率又怎会高呢?他们应该要再早十几年去准备接任的问题。”

  香港上市的家族企业,大大小小多不胜数,到底谁会是下一间爆出内部纠纷的高危公司?到底香港有没有继承家族企业较成功的例子?

  “以股价表现来说,利丰集团可以说是做得比较好的。他们也经历过困难时期,在父辈去世后,他们要先把公司私有化,重整兄弟间(利丰现任大股东冯国经及冯国纶)的股权问题,然后才再上市。如果没有这个过程,相信利丰今天就不会如此成功了。”以利丰的例子反观新鸿基,同样是兄弟管理的企业,但却因股权未清的关系,导致今日的两难局面。

  香港鹰君集团主席兼董事总经理罗嘉瑞日前表示,香港公司架构与外国不同,不少香港公司由一个人或一个家族持有控制性股权。以美国为例,早年不少公司也是由一个家族主导,而后开始慢慢演变,引入专业管理人才。目前不少大型美国公司,家族已经不再持有公司的经营控制权。引进外来专才已成国际性的大趋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