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先驱导报:世界向东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10:38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世界向东看
世界向东看

国际先驱导报:世界向东看
CCTV新大楼的奇特外形,令外国人怀疑如何站得住。

国际先驱导报:世界向东看
德国媒体上的“平民”中国影像。

  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正因奥运会的到来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即将开始的奥运盛宴,促使更多的外国媒体和普通人撇开固有的成见,用平和的心态审视和重新“发现”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

  发现中国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 实习记者邓媛发自北京 “Kina(瑞典语“中国”)在它的国内叫zhongguo(中国)。这个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这是瑞典最大的广播电台(Sveriges Radio)官方网站最新推出的一份问卷的题目。这项名为“你眼中的中国”的调查,主要是测试瑞典网民和听众对中国的了解程度。而上述问题给出的三个选择答案也很有趣,分别是:A、大国;B、中央之国;C、黄河。

  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无论是各国媒体还是世界各地的普通民众,都纷纷将注意力转向了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与过去充满挑剔的目光相比,以平和心态阅读中国、了解中国,成为近期观察中国的主题之一。

  忙于中国知识大扫盲

  瑞典电台网站的这项测试共包括10道题目,内容涉及历史、文学、电影等多个方面。网友只有在回答问题后,才能看到正确答案(相关问题见本版右上)。除了调查问卷,该网页还有很多有关中国的介绍,大红灯笼、天安门、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标志、中国民间武术表演等照片,点缀在这个红色调的网站上。为了吸引更多网友的参与,瑞典电台网站还公开征集听众和网友有关中国的记忆及照片。

  与知识测试不同,德国德新社则用调侃的笔调试图纠正关于中国的六大“偏见”。中国人真的无所不吃(四条腿的除了板凳桌椅之外啥都吃)吗?汉语真的很难学吗?所有中国人都长得差不多而且个子很矮?凡此种种,德媒通过采访特里尔大学的汉学教授卜松山,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在卜松山看来,中国人还是吃普通的鸡鸭鱼肉,但是南方人大胆敢吃,什么能吃的都上了餐桌,例如油炸蚂蚱和烤狗肉。而学习汉语也不难,因为语法很简单。至于中国人的身高,看看中国的篮球运动员就知道了。

  “这个国家是如此巨大,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但中文主要有两种形式:普通话和粤语。”5月28日,《独立报》发表文章,介绍该如何“学习中文”。文章说,普通话是中国最广泛的语言,中国政府已宣布它是国家的官方语言。

  通过奥运读懂中国

  这两天,日本共同社驻中国记者芹田也一直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自己刚刚完成了两篇关于中国的专题报道,其中一个是中国的很多年轻人都身着“我爱中国”的T恤衫,同时也发现《德川家康》一书正在中国热销。“这都是日本人关注的文化现象。”他说。

  而早在去年10月,美国《体育画报》的记者思科特·普莱斯与中国学者钟新有过一次对话。那时,钟新注意到,这位以体育深度报道见长的记者已经开始用自己的笔透过体育看中国社会。

  2007年8月7日,普莱斯在《体育画报》上发表了长达11页的报道《奥运中国》(Olympic China)。除了运动员之外,普莱斯有意识地观察了许许多多中国普通人。他甚至采访了为鸟巢工作的工人并且去看了工人的宿舍。

  “我想要读者尤其是对中国了解不多的美国读者第一次获得美国人访问中国的体验。”普莱斯说。“我大概采访了35-40人,包括运动员、学者、教练、体育记者、学者、工人、出租车司机、饭店招待员、街头路人。他们都努力帮助我理解报道主题。”普莱斯告诉钟新,从平常人入手展现中国的奥运准备,往往可以揭示出整个中国社会的独特面貌,他会把这种写作和报道风格带入奥运会时期的中国报道中。

  名人和普通人一同亮相

  了解中国就要先了解中国人。一些外国记者在介绍中国时,既关注流光溢彩事业有成的名人,也没忘记那些寂寂乡野的普通人。于是我们就看到,甘肃卖干蘑菇的妇人和范冰冰一起出现在外国媒体上,中国著名建筑师也与街头小姐一同公开亮相。

  这是一个矛盾的中国,也是复杂的、充满贫富差别但看上去每个人都各得其所的国家。

  在一篇名为《热门榜单:影响中国文化的人》中,英国记者以超长的篇幅对郎朗、杜鹃、范冰冰等11位音乐家、模特、演员、摄影师、作家、电影导演、时尚设计师等分别作了评论。

  与此同时,德国《明星》周刊则将镜头对准了中国的普通大众。该杂志记者拍摄了一组“中国人的面貌”图片,用33幅照片勾勒出一个平民的中国:28岁的娼妓在等待客人;练习书法时吸烟的建筑师;10岁的新疆小姑娘在棉田里采摘;全身黝黑的矿工从事着“一份危险的工作”……大大的人物影像,配以简单的文字,强烈的视觉冲击扑面而来。

  “中国创造了世界上的经济奇迹,每年GDP都保持着惊人的增长,可为什么生存压力却越来越大?”一位中国读者看后如是留言。

  千奇百怪的新建筑

  “当一个西方人走下飞机,踏上北京新机场时感到困惑和迷茫,这是可以理解的……这个狂热地接受改变的国度,在一片尘土中远远抛离西方各国。”这是7月13日美国《纽约时报》对北京机场3号航站楼的描述,该报道称,这种感受只有一个多世纪前走出纽约港的汽船时可以媲美。

  因奥运而生的建筑,因此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变化的窗口。在《时代》周刊网站上,该杂志记者看到,“奥运之夏,全北京都在盖楼,盖那些由世界最著名设计师设计的标志性的楼,北京的天空因此而在改变着——这儿是像鸟巢一样的体育馆,那儿是有着疯狂造型的媒体总部(CCTV),它的外形是那么怪异以至于你都琢磨不出这楼怎么能站得住。”

  这些千奇百怪的新建筑,也引来了另一种解读。日本日经BP社就在其中看到了风水的影子,并认为中国的风水正成为世界建筑设计的一股趋势。

  该社在7月3日的报道中称,“鸟巢”是在“四神相应”这一风水理念基础上设计并建造的。所谓四神相应的地形,就是指“东有河川,南临洼地或湖海,西为大路,北靠山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风水遭到中国打压,但是欧美对风水的研究却逐渐兴盛。海外的建筑设计师们在学习了中国的传统风水后今天又把它带回了中国。”该报道同时认为,现在中国开始重新审视风水,并把它看成是本国传统文化。

  中国美景一网打尽

  随着奥运的临近,外国游客在中国如何解决吃穿住行的问题,无疑是最实用也是最迫切的信息。韩国JES集团运营的网站1SPLUS专门为此开了一个博客,主题就是“你好北京”。其中对北京最具代表性的酒店,介绍得详尽而丰富。

  英国《独立报》5月10日出版了一期中国特刊,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到奥运会,再到街头服饰、酒文化等,全面介绍了中国的基本情况。在主题为“China Now”的报道中,不仅刊发了中国钢琴家朗朗的大幅照片,还制作了《亿万富翁的北京指南》,以及《数字看中国》、《葡萄酒:中国的葡萄长城》等专题文章。在《亿万富翁的北京指南》中的“浪漫散步”部分,认为晚上在天安门散步非常浪漫,而“休闲去处”则介绍了颐和园和香山、天坛等等。

  越是临近奥运,就越能频繁地在这些媒体上一睹中国旅游地的美景美图。《独立报》在8月伊始再次连续推出三篇中国介绍。8月3日介绍香港,8月2日两篇介绍北京,三篇文章都放在该报“旅游版”的显要位置。而《纽约时报》则选择了中国福建沿海的一座小镇永定县,标题为“活着的文化遗产”,而网页上的大幅彩照——悬挂了一圈红灯笼的圆形阁楼显现出了这个小镇的独特魅力。

  以奥运会为契机,外国媒体正期望自己能挖掘到中国最有历史文化的代表元素。《时代》周刊没有介绍中国的旅游景点,而是把目光投放到了散落在北京的文化风俗上。7月31日,在“中国博客”的专题中,编辑们向读者介绍了北京先锋艺术聚集地“798”艺术区的时尚内衣秀,而在此前,他们刚刚拍摄了北京胡同的居民生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