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爱心食堂设计荣誉证书发给志愿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16:37   央视《新闻会客厅》

  为鼓励志愿者,“爱心食堂”设计、印制了荣誉证书,每一位志愿者都可得到荣誉证书,有突出贡献者获优秀志愿者奖。

  张观军:我们都预留了一两天的量,一旦第三天不够了,我一般叫他们预留两天,第三天不够了,我就开始在报纸上就播送了,这时候就有很多的热心企业就报名参加,我这儿有菜,你来拉,一般情况下就是私家车,愿意做这个活动,留个电话,我们就电话通知几点几点在哪里集合,大家摘菜去。原料问题都是传媒集团,几大报纸、电台、电视台,每天都有我们缺物资的,登一个物资,要登到这个报纸上进行呼吁,所以传媒集团的几个记者做出很大努力,我们这几个记者,经常指挥部的人叫他唐要饭、王要饭,为什么呢?他是为灾区人民要饭,他在呼吁,有些紧缺的物资,因为他们对一些企业比较清楚,向企业求援,这时候企业都不吝啬,只要求到援的,确实很多企业都是很愿意出来帮这个忙,对捐赠的物资,我们都开具了收据,对社会进行公布。我们在报纸上设了一个爱心榜,这个爱心榜就是对社会公布的,每天我们登记完了以后就传给传媒集团,传媒集团在三个报纸上都进行公示,成都商报、成都晚报、成都日报都进行了对外公示。公示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受社会的监督,第二个这些爱心人士他捐赠了以后,给他登了以后,其他人看了以后会更多地送物资,送到我们这儿,也保证了我们物资的供应。

  2008年6月1日成都商报刊载的“爱心榜”部分内容。

  张观军:我们出入库制度都建立了起来,我们接受社会上监督审查,我们已经把账都封了,放在那,随时接受别人的监督和检查。

  6月9日,“爱心食堂”已开设17家分店,每顿供应量近30000份。

  张观军:三万人,分成两顿的话就是六万人次,大概是这样的情况,我们现在供应量,我们当时按什么标准设计的,一天一斤米、一斤菜、二两肉、一两油,这个供应,你可以计算一下,我们一天三万人吃饭的话,每天就要十五吨米、十五吨蔬菜,大概需要三吨猪肉、一吨半油,不算其它的主辅料,需要多少量,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概念,一天消耗十五吨米、十五吨蔬菜、三吨肉、一点五吨油,我们集中了有一百个案板左右,供切菜切肉这个案板要根据卫生的要求,又分成生食区、熟食区、蔬菜区和肉类区,它是要分开的,当时现场大概有五千多平方米。

  “爱心食堂”所有设备、原材料完全由爱心企业、市民捐赠。

  张观军:我看到一个老太婆骑了个很旧很旧的三轮车,搬了两袋四季豆过来,我说这个老太婆太好了,最后我们中央厨房的一个负责人跟我们说,这个老太婆是个捡垃圾的,她每天靠捡垃圾的收入来买几袋菜,已经连续一个星期了。他们还跟我说,因为我们有一个物资处,专门有一个接收处的,还有一个老教授,他的几个学生在汶川地震中都遇难了,他也坚持了将近一个星期,每天用双肩包背十多斤猪肉过来,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感人的事情,比如说我们武侯区检察院的女警察自己凑了四千多块钱买了一车蔬菜送过来。

  先后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500名志愿者在“爱心食堂”志愿服务。

  张观军:新都区有老年大学的,老年骑游队,骑自行车,骑游队这些人,听说爱心食堂就在新都区,自发到我们这儿来,我们的老伯伯、老婆婆大概有一两百人,他们就负责清理和粗加工,有两个老婆婆八十多岁了要来,当时我们不知道她八十多岁,她给我们报名的时候,我们60岁以后就不允许参加了,她给我们报她们只有60岁,她就为了来爱心食堂当志愿者。还有埋到废墟的绵竹的、汶川的,救出来以后,吃到我们爱心食堂的饭了,听说我们爱心食堂中央厨房需要人,到我们这儿来。一个大四的学生刚刚毕业,他负责最脏的活就是垃圾房,垃圾房那个蔬菜,因为太阳比较大,那个味道特别难闻,他坚持在第一线,一直坚持拉这个,平时还要下货,又在那儿装垃圾,晚上他还参加巡逻,所以我们感觉这些志愿者都是无怨无悔。

  “六一儿童节”到了,“爱心食堂”为灾区的孩子特别增加了甜品、礼物。端午节是地震后的第一个节日,依照当地风俗,端午节要吃粽子和腌制的咸蛋,“爱心食堂”呼吁企业、市民为灾区群众捐赠了三万多份。

  6月18日,“爱心食堂”主办了一场特殊的婚礼。

  张观军:绵竹的一个灾民他们本来是准备5月18号结婚,5月12号送请帖的时候发生地震了,有三位亲人在这次地震当中也遇难了,我们听到这个情况以后,我们就说简单地准备给他举行一个婚礼,我们是在最大的一个帐篷里举行的,按照传统的说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王宏(主持人)在举行的时候不是这样说的,他说一拜共产党,二拜解放军,三拜全国13亿爱心人士。他的父亲说了一句话很感人,他说儿子,我确实给不了你什么,等我们灾区自己自救以后,你们要的我会给你们的,当时很多人掉眼泪了。

  6月20日,“爱心食堂”完成历史使命,顺利移交当地政府。

  张观军:那个心里很不是滋味,感觉爱心食堂要撤了,因为爱心食堂最终的目的是让大家离开我们,你们都能自救,你们离开我越多,证明你们都自救了,但是又舍不得离开他们。当时就感到很空荡荡的,虽然做了那么多事情,爱心食堂也结束了,感觉自己的力还没献完,很想再做,但是从大局的角度出发,政府也发了每个人钱,而且粮也给大家发了,大家等于开始自己自救了,这个时候再做爱心食堂就失去它的意义了,所以只有忍痛割爱。

  5月20日至6月20日,“爱心食堂”为都江堰、绵竹、什邡、彭州地震重灾区130多万同胞,每天提供免费午餐、晚餐,没有出现一例食物安全事故。

  张观军:首先从模式上,它是采用现代化的方法,从资源整合上,从资源整合的角度,应该是产业企业和我们传媒集团的一个最佳组合,离开哪一部分都做不成,都不会做那么完美,没有传媒集团的大力宣传、大力支持,出人、出力、出钱,物资供应链肯定断,没有这种餐饮企业的这种专业技术、专业的这种模式,不可能达到这种快速的配送,使每个点都能及时地,而且安全地让我们的灾区人民吃到饭。最后我们想这一次应该是整个爱心大集合是爱心的大的接力,是个大的接力活动,一开始我们传媒集团发出号召、发出宣传,献出爱心,我们的市民、爱心人士接过这个接力棒以后,把物资源源不断送到中央厨房,中央厨房的志愿者就把它加工成食品,又把这一棒交给运输的,交给我们配送中心的向外配送,配送中心又配到各个分点,由我们分点又接到这个爱心接力棒。敬酒的时候,这个老太婆这样说的,我每天在家看到电视,听到广播,看到报纸以后,心里不是滋味,一直想在这个大灾面前,我能给灾区人民做出什么。当时救援他们不行,都有专业队伍救援,而且部队上了,我们过多地去灾区,是给灾区人民增加困难,所以他们又不能过多去,不能去,在家又想到有力无处使,所以这个想法心里是很难受的。通过这个事情到我们中央厨房干了以后,他感觉心里平静了,在这次大难当中,我做了我该做的,我能做到我该尽的一份力量了,他们感觉到自己心里平静了,这一生没有遗憾了,也不后悔。有些年轻人说,以后我们给我们子女说,甚至我子女问到父亲或者母亲,在5.12地震当中你在干什么,他可以自豪地说我在当志愿者,我给灾区人民做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的饭,他们不会后悔,其实都是很平淡的。

  目前,已有机构将“爱心食堂”的中央厨房加工配送,整合社会资源模式,总结为一种灾难应急供给保障方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