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蒋效愚:奥运筹备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2:28   央视《新闻1+1》

  四川火炬传递体现人文关爱

  主持人:

  蒋先生,刚才我们关注的是火炬在境外传递我们的一些收获。当火炬回到我们的国家国土之内以后,比如说在5月12日的时候发生了汶川大地震,由于地震的影响,火炬原来的传递路线会稍作调整,比如说很多人认为,灾后重建的都江堰还有绵阳、广汉等地震灾区更需要火炬传递。但事实上我们看到,在四川传递的时候,取消了在都江堰的传递,而且绵阳和广汉只进行了火炬的展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

  蒋效愚:

  我觉得这也是奥组委根据整个中央国家关于抗震救灾重建,美好家园的总体安排,经过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省组委会认真地磋商以后确定的,首先我们传递的时间减少了一天,就是要减少灾区第一任务是重建美好家园,火炬传递肯定会在凝聚人心,鼓舞我们的民族精神这方面取起到重大的精神作用,但是我们要考虑四川的实际。所以减少了一些传递时间,相应的也要减少一些传递城市,特别是一些重灾区,大家知道这里面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这是出于对灾区人民的关爱,出于我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总体部署,出于奥运火炬就是要体现这种人文关爱的宗旨,我们调整了它的时间和位置,把它放在更后,原来6月中旬,6月16日至18日,现在把它调整到放在后面,放在北京之前,凸现了四川它的重要的位置,这也代表了全国人民关爱四川灾区人民的一种心愿。所以把它搁在北京,和北京连在一起,相应的做了一些城市时间的一些减少,当然在一些重灾地区,比如绵阳,我们还要去,而且确实去了以后非常感人,当地的展示实际上是一个小的传递,也表达了四川人民感谢全国人民的支持,他们要一定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

  主持人:

  好,《新闻1+1》给您不一样的解析,我们今天的节目关注的是火炬传递过程中我们从中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以及火炬传递本身的意义,节目稍后继续。

  北京奥运筹备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主持人:

  通过这四个多月火炬传递的时间,我们可以收集到很多国际社会对于北京和中国的评价,接下来我们不妨回顾一下。

  短片2:

  同期: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第一次在北京奥运主新闻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

  罗格:

  国际奥委会绝对不后悔将奥运会主办权交给北京,奥运会的巨大魔力和完美无瑕的组织工作将取代一切争论。

  萨马兰奇(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

  中国举办的世界上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我们所有人都知道,也目睹了在过去7年,所有中国人民为举办这届奥运会所做出的艰苦努力。

  尼克劳(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我相信中国将举行非常好的奥运会比赛,我看到你们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同期:

  目前各奥运代表团、外国宾客已陆续抵达北京,北京的热情和周到的服务深深感染了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来到北京入驻奥运村,许多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在奥运村里吃得好、住得好,北京奥运村的设施和服务让他们感到舒适和满意。

  麦克•汉斯金(爱尔兰赛艇项目领队):

  吃的太好了,我们甚至要让他们不要吃那么多,选择非常多,太棒了。

  萨•乌尔默(新西兰运动员):

  在奥运村里到处都是漂亮的花草,这太棒了,简直难以置信。

  弗莱达•西诺亚(肯尼亚代表团副团长):

  我们感觉非常舒服,我们对这一切都很满意,一切都很漂亮,非常好,太棒了。

  琳卡•维希(德国赛艇运动员):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很高兴,我们在这里很开心,非常美,设施齐全。

  同期:

  在奥运会前后,将会有50万左右的外国政要,还有游客、媒体记者、运动员、教练员来到中国,这是50双眼睛和50万双嘴,将会向全世界描述中国。

  美国学生:

  在这里的日子简直太棒了,我体验到了伟大的文明,每个人都很友好,全世界最大的体育赛事就要在这里举行了,此时此刻能在这里,这是一种荣誉。

  西蒙娜(德国游客):

  我想这里是个非常好的地方,我不想住在那种高楼大厦里边。

  美国水球队队员:

  我非常喜欢这里,过去我对这里并不了解,这里对我来说是非常新的经历。

  韦德(美联社特别项目主任):

  在天安门广场、紫禁城、天坛,我相信我们能在这些地方找到很多故事。

  北京承诺有待世界验收

  主持人:

  北京准备好了吗?应该说在北京整个准备的过程中,在筹备奥运会的过程中,就不断有人问这个问题,尤其到了进入到一百天、十天,现在进入到一天倒计时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人问这个问题。那我们不妨看一下,在8月4日的时候,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国际奥委会第120次全会开幕式的时候,他有这样的一番致辞,他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将恪守承诺,在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支持下,以最大的热情,尽最大的努力,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为推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为推动建设持续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应该说有特色高水平,应该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标准,你们怎么理解?另外一个,马上就要举办奥运会了,你们觉得能不能充分地兑现这样一个承诺?

  蒋效愚:

  我觉得有特色、高水平是我们提出了整个这届北京奥运会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有特色,我们自己有自己的理解,而且这也是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就是要中国风,人文风采,时代风貌和大众的广泛参与,我们说的高水平,很具体,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要八个方面都达到高水平。

  第一,我们要有高水平的场馆设施和竞赛组织。第二,要有高水平的开闭幕式和文化活动。第三,要有高水平的媒体服务和良好的国际舆论评价。第四,要有高水平的安全保卫工作。第五,还要有高水平的志愿者队伍和服务。第六,还要有高水平的交通组织和后勤保障。第七,还要有高水平的城市形象景观。第八,还要有高水平的体育竞赛成绩。

  所以我们认为,有特色、高水平应该说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对此我们也充满了信心。应该说我们北京奥运会在申办的时候,对国际社会所做的承诺,我认为我们是尽了百分之百的努力。我们应该说是兑现了承诺,现在北京可以这么说,准备好了。

  主持人:

  您说这句话是在奥运会开幕式还有一天的倒计时状态下说的这句话,在这样的情形下,您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蒋效愚:

  我们现在的心情应该说非常地期待,同时又有一点点忐忑不安。

  主持人:

  既然全准备好了,为什么还会有忐忑不安?

  蒋效愚:

  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这样,但是你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最终不是由我们自己的感受来评价,我们的目标是要能够做到,要三个满意,首先国际社会要满意,第二,运动员要满意,第三,我们的中国人民还要满意。这三个满意不是我个人的感受,最终是不是能达到满意,最终还要等奥运会开完了以后,看这三方面的评价,我们才能够放下心来,我们那时候才能踏踏实实地说,比如我们尽了最大的热情,尽了最大的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现在我们作为一个工作者,承办者,一个实际的工作的具体的人,我们现在还不敢说,我们就能够都让大家满意。

  主持人:

  准备好了,但是答卷答得怎么样,还是要待奥运会开过之后,才能有一个正确的回答。

  蒋效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

  地震中的国人表现赢得国际尊重

  主持人:

  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8月2日在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说的一番话。他说:“国际奥委会绝对不后悔将奥运会承办权交给北京,当8月8日那天到来之时,奥运会的巨大魔力和完美无瑕的组织工作将取代一切争论。”他是在什么样的一个背景下说的这句话?另外他说完这番话之后,作为北京奥运会,你们怎么看?

  蒋效愚:

  我认为罗格主席这个话讲得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前一段,确实“3.14”西藏发生了这种违反法律的暴力行为事件以后,在国际社会上一度对中国产生了很多的非议或者说一些抹黑的评价。“5.12”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国人用行动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又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

  那么在这个大背景下,回过头来看奥运筹办工作,最终人们发现,筹办工作是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在推进,各项的准备工作都到位了。因此,应该说国际社会对我们有了一些更积极的评价。

  那么前一段的这些争论引起了一些不同声音,现在国际奥委会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我认为他说的很正确。最初的选择是没有错的,实践将证明这一点,而且这些评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还是微不足道的。当然我们也有充分的思想估计,就是奥运会开了以后,进行当中可能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还可能在北京出现一些不同的违背奥林匹克精神的行为或者活动,但是我们相信,绝大多数真正热爱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民和全世界热爱奥林匹克运动的国家,他们会看到大局,会看到整体,会看到方向,到那个时候,因此,奥运会的魅力和我们完美无瑕的组织工作将取代这些争论,事实会证明,选择北京是完全正确的。

  主持人:

  要用事实说话。

  蒋效愚:

  对,中国和北京人民将用事实,用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奉献给世界,做出对世界的回答。

  主持人:

  蒋先生,刚才我们在上半节的讨论中也关注到了一个我们在筹办奥运会,另外在圣火传递的过程中,作为我们一个国家,作为中国人民收获的问题,前不久,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做的一个读者调查,恐怕也涉及到一个我们从中收获到了什么。它说,对于北京奥运会,你关注什么,有65%的受访者表示最关注的是中国人的风采,还有我们来看,是世界对中国的评价,也就是说,很多中国人,我们在筹备奥运会的漫长的过程中,我们非常关注中国的形象在世界是什么样的,中国在举办奥运会这个筹备的过程中,到底外国人是怎么评价我们的,我不知道您是怎么关注,我们民众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呢?

  蒋效愚:

  我对境外传递有一个收获,就是我们收获了中国民族进步开放文明的国家形象的在国际社会的进一步提升,这也是我们的收获。我认为国人或者是老百姓更加关注世界对中国的一些评价,这正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随着改革开放,人们越来越关心,中国人他不是站在我们单纯的自己的角度,而是放在世界一个大背景的条件下,用世界的坐标系来看待我们中国,怎么样能够更好地走好自己的路,能够在国际上赢得更多的尊重、理解、支持和赞誉。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国际化的眼光,也是一种世界的眼光,是非常好的眼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聚焦奥运

更多关于 奥运 火炬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