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细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9日14:27  南方人物周刊

  现在是北京时间——奥运整

  本刊记者 陈彦炜 谭翊飞 杨潇

  实习记者 高铁军 发自北京

  那么近,那么远

  7月的北京开始进入“奥运时间”。

  高校,作为一个普通却又有些不一样的社区也在奥运期间经历着各种变化。高校里的学生,成为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 的主体;高校的体育馆,成了北京奥运会部分比赛项目的场馆。北京师范大学是这些高校里唯一的“宿营地”,美国奥林匹克 代表团的运动员在进驻奥运村前临时入住这里。

  北京师范大学拥挤而多尘的道路在一个春天之后变宽变新,崭新的宿舍楼和体育馆也悠然“长大成人”。

  7月下旬,美国队入住,校园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巨大的铁丝网将校园整个分成了三个部分:外围的家属区,实施 “弛禁”,保安与警察通过肉眼判断来往的人员是否能够被允许进出;中间是学生区,实行“管制”,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工 作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卡通进出,原则上其他人禁止出入;里层是运动员区,进行“严禁”,美国队的运动员、教练员、中 方相关人员在通过严格的安检后方可进出。在井然有序的圈层中,各个人群依然按照自己不同的身份过着不太区别于以往的生 活。

  透过明晃晃的宿舍玻璃能分辨出美国田径队在西操场上跳高、跳远、扔铁饼、掷铅球。不过近观是不可能的,操场的 铁丝网上是防暴布以及塑料屏风。

  奥运就在眼前,一个个大牌明星坐着大巴从东校门出出入入,一会是“梦八”,一会是菲尔普斯,一会又是美国女排 。于是,在铁丝网与保安之外,一群群的学生开始聚集,像正在应对新闻发布会的记者,一个个长枪短炮,捕捉他们喜爱的明 星瞬间的身影。论坛上开始出现各种照片,带“科比”和“偷拍”主题的帖子点击率居高不下。

  天安门的北京范儿

  8月7日,北京奥运开幕的前一天,老前门大街亮灯迎客。这条明清时期的第一官街,有“天街”美誉的皇城古道, 曾将500年间王侯将相的微服私语和商贾百姓的平日生活尘封其间,如今重现天日。

  前门大街的北部,便是已然鲜花簇拥的天安门广场,广场上矗立的巨型“中国印”和漫天飘舞的福娃风筝,一次又一 次地提醒着人们:北京时间——奥运整。

  在奥运前的半个月,广场就开始实施严格的安保措施,随着奥运大幕的掀起,进入这里的程序愈发繁琐。通往广场的 各个路口均投放了高精密度的安检仪器,警察、武警、特警、保安、志愿者形成五道无形的“防火墙”,将一切可能影响广场 安全的隐患阻隔在外。每一个带包者,哪怕是一个透明的塑料袋,都必须通过安检仪器。警察还在提高人工验包的频率,并启 用了手持安检设备,对空手进入广场的游客实行感应式检查。

  尽管如此,游人的脚步和兴致还是不能够被挡住。“不就是查个包吗,我们理解,这也是为了我们的安全,”接受采 访的人们基本没有对复杂的安检产生抵触与不解,相反,还有热情善良的北京市民驻足在安检口边,协助警方劝导外地游客主 动安检。他们说,家门口办奥运,自己就是东道主,“得有主人翁意识”。

  “京油子”的这股劲儿也让不少外国人颇感好奇。墨西哥客人“崇汉”是个中国通,他告诉身边的几名欧洲游人:“ 北京人在中国最会侃,他们的侃会令身处最威严的天安门前的你们忘记紧张,很快放松下来。”外国人不懂中国话也没有关系 ,他们可以看得懂微笑,来自美国的超级名模辛迪·克劳馥和游泳神童菲尔普斯的母亲都这样认为。他们与素不相识的中国小 朋友共同微笑,然后合影。

  几乎每一个游客手里都攥着各种牌子的数码相机,而游走于广场间的“照相商贩”们仍旧生意兴隆。除了拍城楼、拍 纪念碑、拍大会堂,带有奥运元素的大型花坛和广场中央旋转的“中国印”是中国人最愿意驻足和拍照的地方。而外国游客更 喜欢站在纪念碑北面的硕大红色标语前留影,标语上写的是“五洲四海喜庆奥运盛会,改革开放共谱和谐篇章”。

  而前门大街的意义与天安门则完全不同,来这里的人,除了怀旧,就是闲逛、购物、海吃。

  汪正懿老太的祖上是京城的名门望族,从小就在前门大街上蹓跶的她,8月7日晚上带着一家16口人来到这里,走 进了刚开张就被踏破门槛的全聚德老店。这座古朴而又庞大的饭店可以容纳1000人同时进餐,即便如此,还是令不少饕餮 食客在门前排起长队,而包间的预订已经排到了8天以后。当天,全聚德前门老店的营业额就突破了50万,而远在北四环的 奥运村内,全聚德每天为运动员和官员提供烤鸭600只。同样是老字号,大栅栏里的天津狗不理门前,不少慕名而来的食客 纷纷阅读店门口的“历史渊源”,并在慈禧像旁留影。尽管狗不理前门店的包子价格不菲,几个包子、一碗粥、一叠凉菜的“ 套餐”接近60元人民币,店内的光景仍可用“川流不息”来形容。

  “东京奥运火了寿司,汉城奥运火了泡菜,咱的奥运就得吃咱的包子饺子烤鸭炉子”,年轻的北京人段少宇在前门大 街上充满自豪。他指着大北照相馆的招牌,然后翻出钱包:“我上大学的登记照就是在这儿照的,我妈说那是北京最有名儿的 照相馆,去拍个照喜庆。”段少宇的照片摄于2003年,他踏入大学校门后不久,前门大街便关闭改造,等到再度迎客的时 候,段巳成为一家大型金融企业的白领。“改变的不仅仅是北京,还有自己,自己的改变追随着北京的改变”。小时候和奶奶 住在地安门的他,搬到过西直门、右安门,如今正计划着在五环外贷款添置一处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原来的皇城,正在不断扩 张,十年前还人烟稀少的五环以外,如今已成为年轻人购房置业的宜居之所。对于这种变化,段的父母“叹为观止”。

  这里同样设置了异常严格的安检:前门地区的安保人员全部来自湖北警官学院,考虑到外国游客众多,他们中的很多 人都是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者。在前门大街北侧入口处,6名警员分三组并排守卫,不时有背包游人被拦下检查。根据规定 ,30厘米×50厘米以上的包物全部需要安检,水果刀刀刃不许超过8厘米,可疑人员也须接受检查。一位警员说,约有1 /5的游人将接受开包安检,而抵触者为极少数:“安检在不断升级。原先是配备对讲机,现在还有了喷雾器、腰带、肩带、 警棍、甩棍。其中喷雾器喷出的辣椒水或其他无毒液体,能使不法分子短时内神志不清或昏厥。”

  几乎所有的安检人员对游人的态度都十分友好,这不仅仅是对外宾。“请您配合安检”、“不好意思,麻烦了”、“ 谢谢”等文明用语使用频繁。老北京们回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执法者都是“盛气凌人”的,“不可一世”的,如今 ,笑容代替了一切。“态度那么好,又是咱自己办奥运,能不理解吗?说和谐比较正规,用老百姓的话说,要的就是这种东道 主范儿。”

  天安门地区的“范儿”,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北京的范儿。

  开幕式前后的热闹

  8月8日下午4点,北土城西路。

  这里是开幕式观众的入口之一,无关车辆和行人一律不能入内。可从北土城西路东边过来的人流源源不断。不愿离去 的人群滞留在这里,希望晚些时候看烟花。

  起初,滞留的人群和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并不多,只有一名志愿者拿着扩音器喊:请不要在这里停留……谢谢大家合 作。

  慢慢地,人越聚越多。东边来的人源源不断,看不到尽头。5点以后,各种车队陆续从这里驶入。车队被东边来的行 人堵住了道路,每过一辆车或一趟车队,必须由武警和保安把人流截断。两名武警背对着在人流中站立,观察两边行人的动向 。

  滞留在这里的人越来越多,没事干。一个全身红衣服的婴儿骑在父亲头上,拿着小红旗招摇,闪光灯聚焦在他身上, 人群欢呼、拥簇。马路对面高处的摄相头开始转头,跟着人群的焦点移动。

  三三两两的人在一起拍照,喊加油。

  武警,保安都不断被增派过来,人流中背对着站立的武警也由之前的2人增加到6人。每辆车经过入口,众人便自发 地欢呼喊叫,挥舞着国旗,而车内的人一般回报以挥手。

  一些外国记者扛着摄影机在人群边上拍摄,车队没有了,人群都对着摄影机欢呼。一个记者也有些兴奋了,于是让司 机把车开到人群前的十字路口中间,站到车顶上拍摄,这时人群彻底沸腾了。之前志愿者叫喊让人群散去的地方现在已经靠后 了,整个人群往前推进了四五米的距离。

  这名记者被警察叫停。一辆大巴车开来,停在人群边上,车上全是武警,他们陆续下车,但下车的人不到一半又被叫 停,下了车的又返回车上。两名警察和一名保安分别拿着一尺左右长宽的蓝布通告在人群中穿梭劝说,上面写着:“请不要在 此停留……谢谢合作。”中英文对照。一个老外在人群后边的一个地方买了一面英国国旗。

  警察开始采取措施。一是礼貌劝说。二是截断从东边过来的人流。西边已经实行管制,只能出不能进,东边的人过不 来,这里就像断了水的河流。一度有人在入口的左侧冲过了警戒线试图往里走,但被增派来的武警制止住。三是分段截留。警 察分几个队伍,把人群一段一段截开,把后面的人群往出口赶。这样,很快,人群被分割,前面的警察开始到十字路口中间往 后劝说人群。这一过程约三四十分钟,人群逐渐稀散,新的警戒线迅速被拉起,人只能在北土城西路的人行道上站立,连车队 也看不到,而此时天也开始黑下来,人群逐渐离去。

  从这里往南,上北三环西路。

  北三环的公交站台上人仍然不少,戴红袖章的老大妈依然在忙碌地维持秩序,让司机把车停到该次车的卡口,然后让 排好队的人群依次上车。在安贞桥往安定门桥的路上,几乎可以用人烟稀少来形容。街上行人也几乎只剩下“首都治安志愿者 ”,他们也在搬着凳子准备回家看开幕式。在一个公交车站台上,等不到公交车又打不到的士的母子在抱怨:今天晚上的车为 什么这么少。除他们之外,站台上就只有两个戴红袖章的老大妈。

  安定门立交桥上停了一辆警车,若干警察在四下张望。往南,每个十字路口都有警察在维持秩序。从鼓楼东大街转进 南锣鼓巷,这里穿白色T恤的“首都治安志愿者”成群扎堆地坐在小凳子上聊天,整个巷子都是。

  是夜,北京上空没有飞机,只有无数道电波在穿梭,它们负责把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画面传至万户千家。当全场随着 缶阵的光影高喊3、2、1之时,最坚定的挑剔者也暂时闭上了嘴巴。

  《人民日报》说,“百年期盼,梦圆就在这一天。”当笑容可人的林妙可出现在镜头中,现场响起美妙的童声《歌唱 祖国》时,现场的人们开始哭泣,一位志愿者说,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激动得眼泪刷刷的,“我们在旁边赶紧劝,怕他们情绪 失控晕过去。”

  南锣鼓巷酒吧中观看开幕式的年轻人则显得很平静,偶尔有窃窃私语。而在北京师范大学,更年轻的学生们不时爆发 出此起彼伏的欢呼声、跺脚声。一个手持国旗、脸涂红心的男生在火炬点燃的刹那高呼:“奥运加油!中国加油!”在很多女 孩子的眼睛里,闪动着泪花。

  8月9日零点以后,南锣鼓巷附近,与之前街头的冷清对比,现在热闹非凡,人群把一些小巷子堵得水泄不通。鼓楼 前的三岔路口,大巴车队和小汽车缓慢前行,民警和交警在忙着疏散车流、人流。西直门立交桥上,三名武警笔直地站在灯光 下。

  热闹散去,又刚刚开始。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南方人物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