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像艺术品一样雕琢北岛康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1日11:34  三联生活周刊
像艺术品一样雕琢北岛康介
  在本届奥运会上,北岛康介毫无悬念地捧回了蛙泳100米和200米的金牌,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位卫冕的蛙泳“双冠王”。

  东京都荒川区的北岛肉饼店,在北岛康介连夺奥运两金之后,赶制了3倍于平日的肉饼仍卖到疯狂:“无法像北岛那样在奥运会上夺得金光灿灿的金牌,给孩子吃点金黄色诱人的肉饼借光也心满意足了。”

  出生于这家肉饼店、身高只有1.77米的“蛙王”北岛康介,不像菲尔普斯那样超人,而是一个凡人的成功模本——自身和团队一心一意雕琢而成。

  记者◎杨璐 贾冬婷

  小个子“蛙王”

  “100多年来,全世界只有4个人在同一届世界大赛中同时获得蛙泳100米和200米金牌,而连续两届成为双冠王的只有北岛康介一个人。”

  雅典奥运会北岛康介获2块金牌后,南京师范大学的谭明义教授就开始反复观看北岛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上的比赛录像,试图找出北岛赢得冠军的奥秘。他告诉记者,让他感兴趣的是,“100米蛙泳和200米蛙泳对运动员的要求完全不同,100米属于短距离的范畴,比的是速度;200米是中长距离,比的是耐力。即便对于许多优秀的运动员来讲,速度和耐力也是很难兼备的”。

  “搞游泳的人一看就知道北岛的先天条件并不好。”成都体育学院丛宁丽教授练蛙泳出身,她在日本做学术交流时搜集了大量关于北岛康介的信息。她告诉记者,现在国际上的趋势是游泳运动员身材高大强壮,“两头尖”呈流线型,而北岛身高只有1.77米,身体也不具备优秀游泳选手必须的柔韧性。个子矮手臂就短,影响划水的效果,僵硬意味着身体不协调不放松。而蛙泳蹬腿时要伸臂,划臂时要收腿,需要良好的协调性。北岛康介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也说:“我的金牌不是来自天赋,而是来自苦练。如果你看完我的训练,就知道我的金牌是怎样获得的了。亚洲男选手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必须比欧美选手更加努力,才能超越他们。”

  “如果不能说他的游泳技术是完美,那也是接近了完美。”谭明义说。他从北岛的技术录像上统计,北岛100米蛙泳全程的划水次数为40次,而他的劲敌美国运动员汉森的划水次数为44次。北岛200米蛙泳的划水次数也是同等级运动员中最少的。这是因为,北岛康介在游进时每次动作之间,身体与水面几乎保持着水平,使人体在水中的阻力降到最低,推进力达到最大。丛宁丽也告诉记者,北岛康介一次划水可以游进3米多,一次蹬腿的距离是2米——这个距离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能够做到,一般情况下最好的选手一次蹬腿的距离是1.8米。北岛康介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做到滑行后没有停顿的选手。“他的出发也很有特点,出发的反应速度是0.68秒,跳水的姿势采用了很小的入水角度和更远的入水距离来减少入水后的阻力。”

  自从北岛康介8月11日100米蛙泳夺金之后,他所属的东京游泳俱乐部网站上填写入学申请和打来的咨询电话就开始井喷,越来越多父母希望带孩子来这里学游泳。东京游泳中心从1980年开始就不断涌现出优秀运动员,每届奥运会都有俱乐部培养出的选手上场。北岛康介和获仰泳铜牌的中村礼子都是从小就在东京游泳中心的泳池里训练长大。1987年,5岁的北岛康介参加了“幼儿免费体验游泳班”,第一次下水。1996年,初中二年级的北岛康介在这里遇到了平井伯昌,从此跟随他练习蛙泳。东京游泳中心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北岛出身贫寒,他自幼便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特性。中学时为了坚持到游泳中心训练,他每天坐地铁(电车)往来,从不迟到缺席。北京奥运会后,仍属东京游泳中心职员的平井伯昌将带着自己的弟子重新回到俱乐部。

  1998年,北岛康介在高中一年级的蛙泳比赛中获得了冠军,他那时候的偶像是釜山亚运会蛙泳100米冠军林亨。两年后北岛康介在国内的锦标赛上打破了自己偶像所保持的纪录,获得了参加悉尼奥运会的资格。悉尼奥运会上北岛康介获得了男子100米蛙泳的第4名,并未受到过多关注。之后成绩稳步上升,雅典奥运会上,北岛康介最主要的对手是美国的汉森,他最终战胜汉森赢得了冠军。而在北京奥运会上,他已经和自己较量,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而创造了两届奥运双冠王的历史。

  “北岛队”

  北岛康介在雅典一战成名后,《朝日新闻》的记者将北岛康介和他背后的技术专家总称为“北岛队”。其中的按摩师小沢邦彦表示:“在北岛身上有个按钮,我们要确保他身体保持最佳状态,只要按上那个按钮就能够以最高的速度前进。”

  这支团队的核心是教练平井伯昌。甚至在前国立体育科学中心(JISS)主任浅见俊雄看来,“平井队”某种程度上比“北岛队”还要贴切,“因为这个集团是以平井伯昌教练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这个集团的所有成员都是在平井伯昌认为必要的时候召集进来的”。

  平井伯昌早年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的社会学专业,是早稻田大学游泳队的成员,不过他的游泳成绩平平,没有得到过好名次。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大银行的高薪工作,在东京游泳中心做游泳教员,并逐渐受到他的上级、前日本国家游泳队主教练青木刚的赏识。与青木刚相熟的体育科学研究所日本游泳信息专家张敏先告诉记者,青木刚在日本泳坛的声望很高,在他的提携下平井伯昌的教练之路很顺利。

  平井与14岁的瘦弱少年北岛康介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平井伯昌后来在文章中描述过:“我试着接触他的身体,还没碰到他,就感觉到了他的骨瘦如柴,是那种在水里很快就会沉下去、不会浮上来的孩子。此前,我在初级班里教孩子们4种泳姿,也教过成人,无论对于小孩还是大人来说,他都太僵硬了,不适合游泳。”但在一次重要比赛中,平井有了意外发现:“他的眼睛能看到心里。越接近泳道,他就像打开了电源开关,通了电。只有在泳池里,他才能发挥所有的气势和能量。”平井伯昌说:“正是这个眼神让我决心把他培养成奥运会选手。”那时候是平井伯昌进入东京游泳中心当教练的第10个年头,和他一起进入中心工作的教练都已经培养出了代表日本参加奥运会的选手,但平井名下奥运选手一栏仍然是空白。北岛让他重燃希望,两个不被重视的人一起走上了上升的道路。张敏先曾经与平井伯昌有过交往,他告诉本刊记者,以他的观察,“平井伯昌是把北岛康介作为自己的理想来培养”。他印象里平井伯昌沉默寡言,很有头脑,善于学习和引进新的技术来指导北岛扬长避短。“日本这样注重‘师道’的社会,把权力分出一部分给其他人来指导自己的运动员,这是很不容易的。”张敏先说。

  岩原文彦是众多专家中与平井合作最紧密的一位。张敏先与岩原文彦师出同门,他告诉本刊记者,岩原文彦在这些专家里年纪最轻,但是由于与平井私交好,很早就开始为平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还在学生时代,岩原文彦就用打工挣来的30万日元跟随平井和北岛去美国亚利桑那高原训练。作为运动生理学家,岩原文彦负责测试北岛康介的血乳酸值和脉搏,为平井伯昌制定强度适宜的训练计划提供数据。同时他还负责研究战略制定,雅典奥运会和这次的北京奥运会上岩原都是坐在观众席上拍摄北岛比赛的录像,分析北岛和对手的比赛情况,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处理预赛、半决赛的数据并将其提供给教练作为制定下一步战术的根据。

  张敏先告诉本刊记者,雅典奥运会后,岩原获得了日本皇室颁发的体育科学大奖,因为他为北岛的夺冠提供了巨大帮助。2005到2007年,北岛康介的伤病不断,状态也不好,甚至萌生了退役的念头,但是,北岛康介使用了高压氧舱治疗之后状态开始回升。“使用这种快速解决身体疲劳的设备的想法是岩原文彦提出的。”张敏先说。

  河合正治是青木刚推荐给平井伯昌的,他负责北岛康介游泳姿势的诊断和影像分析,北岛“游进时毫无停顿的蛙泳技术”就是河合正治参与研究的。张敏先告诉本刊记者,河合正治其实是精密工程学专家,在一家大型的光学公司担任系统工程部长,他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工程学原理思考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为日本泳联设计辅助裁判的录像系统时开始把录像系统和游泳联系起来,他利用录像带上1秒分成30格的特点,逐格分析运动员的游泳姿势,发现了日本游泳选手在出发上要比外国选手慢0.1到0.3秒。此后,他转而从事游泳技术的分析和研究,并且研制了水下摄影机和水下技术分析仪。

  田村尚之则在悉尼奥运会之后加入了这个团队,负责北岛康介的肌肉训练。他是机械专业出身,大学毕业后在日野汽车公司从事机器人设计的工作,由于工作强度和压力过大,一年后身心俱疲被迫退职。由于他自己喜爱健美运动,参加了肌肉和力量练习的学习班,成为一名身体调整师。北岛康介从“瘦弱的豆芽形选手”到“发达的肩胛骨肌肉群发力划水”,得益于田村的改造肌肉计划。

  “雕琢”北岛康介

  岩原文彦认为,“北岛幸运地碰到了平井教练,也幸运地碰到了国立体育科学中心(JISS)”。事实上,岩原文彦、田村尚之、洼康之都是国立体育科学中心的专家。张敏先说,开始的时候,岩原对平井和北岛的帮助出于私人的交往,而国立体育科学中心成立之后,这就成了岩原工作的一部分。在国立体育科学中心提供给本刊的资料中,前主任浅见俊雄这样总结:“从2001年开始就与平井伯昌商议成立平井队,并开始了有计划的赞助活动。”因为有了JISS的赞助,岩原文彦从生理学的角度对高原训练的适应性、游泳姿势的确认、竞赛分析进行全面的技术支援,才得以邀请田村尚之和洼康之对北岛的技术进行改进。

  对日本竞技体育颇有研究的丛宁丽认为,之所以北岛康介在雅典奥运会上爆发,日本代表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37枚奖牌,国立体育科学中心的建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丛宁丽说,国立体育科学中心包括体育科学研究部、体育医学研究部、体育情报研究部和体育情报运营部组成,是国家性质的体育科研和训练的基地。运动员在此集训之时可以方便地和基地的专家联系,进行体力和技术的分析,还可以帮助受伤的运动员尽快恢复。它建立的目的正是为了提高日本竞技体育的水平。2001年,日本国立体育科学中心成立时,张敏先曾作为嘉宾被邀请参加庆典:“JISS有那种类似于星级酒店单间的低压氧舱,可以调节里面的氧气,模拟高原的居住环境。北岛康介就在这里‘低’住‘高’练。”

  根据日本国立体育科学中心的清水佑治提供的资料,平井伯昌对北岛第一个重要的训练尝试就是高原训练。当时体育界普遍认为高原训练属于提高耐力的一种训练办法,并不适合100蛙泳这样的短距离项目。平井通过文献研究之后觉得,“只要在高原训练的手段上适当变化就会有效果”,于是从1999年开始,北岛的训练中引入了高原训练。后来反复试验后,平井决定让北岛开始了常年在低氧条件下训练。张敏先说,现在北岛康介平均每年要进行两次高原训练,“一次是4月份国家队选拔之前,一次是当年的世界大赛之前”。

  悉尼奥运会之后,平井伯昌认为,“要想在世界泳坛站住脚还欠缺不少,决定让北岛康介开始正规的力量训练”。他通过岩原找到了田村尚之,制定了一个3年的肌肉训练计划。训练的结果在第二年就体现了出来,北岛破了亚运会200米蛙泳的世界纪录。而北岛康介先天身体僵硬的劣势也在肌肉训练中变成了技术的优势:田村加强了肩胛骨肌肉群的训练,这样在划进时,“僵硬的身体不需要任何动作就会像安装了弹簧一样恢复原状”。在平井伯昌多次的测量之后,他告诉北岛:“踢腿结束后间隔0.1秒再划水。”这个动作令北岛获得了最大的推进力。平井伯昌曾经把游泳比作汽车,“普通汽车驱动都在后轮,可是我把他改造成四轮驱动车。四轮驱动车把所有引擎都发动起来,在比赛中就如同F1赛车一样了。”“四轮驱动”这个比喻在北京奥运会北岛康介蝉联冠军之后几乎成为蛙泳的一个新名词。

  北京体育大学游泳教研室主任王虎对北岛康介的这种训练的评价是“精巧”。雅典奥运会之前,他曾经在美国看到过北岛康介的训练计划,“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陆上训练,一般运动员的陆上训练时间是40分钟,他则在1小时到1个半小时之间”。王虎解释说,陆上训练主要是腰腹部这样平时容易忽视的小肌肉群,促进身体的协调性保证技术不变形。

  事实上,这种精巧的训练方式是一直持续的。张敏先告诉本刊记者,平井伯昌把北岛康介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第一次破世界纪录时的动作拟定为理想的泳姿,然后用它来衡量每次游泳时的划水和打水等数据,再不断地改进达到最佳化。被专家们津津乐道的出发迅速也是雕琢的产物。日本国立体育科学中心生物力学专家洼康之受到平井伯昌的委托研究北岛的出发技术。“当时,北岛的看法是向高跳,空中飞行的阻力小,飞行的距离长,利用下落顺势入水。”洼康之用擅长出发的选手与北岛的技术做生物力学的比较和研究,结论是“北岛的向高向远跳没有任何优势,要改进成向下向远跳”。洼康之后来统计,北岛康介在雅典奥运会上出发段的速度比改造前快了0.2秒。

  在这样长年的雕琢下,2007年平井伯昌在一次技术分析时已经如此评价自己的爱徒:“现在北岛康介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游出最好的状态,今后他虽不会有飞跃式的进步,但是通过各种辅助性训练的修补,依然有提高的潜力。”-

  (感谢所有提供日语帮助的人。实习记者聂宽冕、于佳浩对本文亦有贡献)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