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1日11:22  新华网

  《环球》杂志驻新加坡记者/张永兴

  北京奥运是一场盛大的体育、文化Party,当这个Party结束时,人们在思考北京奥运将给中国和世界留下哪些非体育遗产,将如何促进国家的发展,而世界是否也应该重新认识中国?为此,《环球》杂志记者在新加坡采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和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许福吉,他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在现代的发展以及中国的大国地位与责任的角度,解读了北京奥运。

  《环球》:自8月8日晚奥运会开幕以来,赛事进展顺利,特别是盛大而辉煌的奥运会开幕式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您对北京奥运会的整体评价如何?

  郑永年:能否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而中国能够获得奥运会举办权,本身就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一种首肯。奥运会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变化,也能促进一个国家发生飞跃性、标志性的发展变化。中国这次能够举办奥运会,并不是因为中国是个大国,人口众多,而是说明今天的中国有能力举办这样一场奥运盛会,它是中国经济与综合国力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

  许福吉:开幕式展现了精深完美的中华文化元素,把丰厚的中国文化从历史深处,通过科技展现在世人眼中,包括了活字印刷的表演、孔子三千弟子的吟诵、《清明上河图》的恢宏大气、四大发明的灿烂文明、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艰辛等,体现了有朋自远方来、四海之内皆兄弟、海纳百川的气魄与宽广的胸怀,让全世界观众为之动容,尤其是李宁的点火仪式,更全面阐释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的象征意义与精神内涵,寄予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渴望和平发展的愿景。

  《环球》:北京一直倡导“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与人文奥运”,您觉得北京做到了吗?

  许福吉:开幕式全方位运用多媒体数码科技技术,尤其可贵的是它还结合了人文与自然元素。从文字到文化,“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古代“和”字与现代“和”字的演化过程,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环境、自然之间的“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

  郑永年:就中国本身而言,一是要办好奥运,二是要利用奥运这一契机,促使自己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还是人文奥运,中国此次将一种口号与理论的东西,转换成老百姓的一种意识与实际的东西,这对中国今后的科学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人文奥运的角度来看,中国此次不仅要向外国运动员与友人展现其悠久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同时也要把中国文明与好客的一面完美地展现给他们,展现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国民的应有素质与风采。奥运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一个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让中国看到真实的世界,增强双方的相互理解与互动,这种碰撞将有利于中国的进一步崛起。

  《环球》:在成功的开幕式和优秀的硬件设施之外,您觉得中国人在文明程度、待人接物等方面是否有所提高?

  许福吉: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的硬件设备举世刮目相看,在此基础上,中国人在文明程度、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软实力”,便成了媒体的聚焦点,尤其在探讨奥运会将如何在生活层面改变中国。在这段期间,大家都时时提醒,处处表现文明的行为。而它能不能持久永续,还是一个问题,“人的行为”是最难改变的,个人的修身养性,也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所以我觉得奥运开启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平台。

  此外,理性对待“海外兵团”运动员、教练与比赛队伍,也展现了中国观众的宽大心胸,例如中国球迷不仅给中国队加油,也为新加坡及德国队等打气,而对刘翔退赛的惋惜、谅解与支持,让我们都感受到泱泱大国的文明程度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奥运过后,中国是否应该持续文化教育的熏陶与国际视野的推广。

  郑永年:在万众欢腾与庆祝举办奥运的同时,中国人另一方面也应该以平常与成熟的心态来看待奥运,因为随着中国的崛起与壮大,以后在中国举办许多诸如奥运这种盛大活动将会是很平常的事。作为中国人,不但要给自己国家的运动员加油喝彩,也应该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运动员加油喝彩,为真正的奥运精神加油喝彩。

  《环球》:应如何看待西方媒体关于北京奥运对中国未来影响的报道?

  许福吉:客观地说,中国和西方关于中国未来的不同看法,并不在于中国变还是不变,而在于将有什么样的变化。中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取决于中国本身的发展,而非西方媒体的一厢情愿。

  《环球》北京奥运对中国自身将产生哪些影响?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亚洲及世界的意义如何?

  许福吉:这次的盛会给中国和世界留下很多非体育的遗产,它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层出不穷的文化软实力,也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力更生的民族,深知应变、突破与接受挑战。时代变了,世界各国应该有宽广的心胸和长远的视野,重新看待中国;而中国,也应该以和谐、和而不同之道,建立友谊的桥梁,结交更多的朋友。

  郑永年:对中国而言,能够举办和主办好举办这样一个盛会已经远远超出了举办奥运会本身,它对中国具有非凡而非常大的意义。奥运会不仅仅是要看能获得多少枚金牌与奖牌,而更重要的是将中国人文的东西充分表现出来,展现一个大国在经济崛起的同时,也在文化崛起,也在尽一个泱泱大国的责任与义务。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奥运 中国形象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