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瞭望东方周刊:许中国一个无与伦比的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1日14:32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本刊编辑部

  “当人们再次回到拥挤不堪的车流中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当人们再次看不到蓝天白云,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时,又 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环境问题还只是压力的一个方面,人们对公平公正的全面诉求,对公民社会的热切呼唤,都会因奥运而 更加强烈

  罗格先生“无与伦比”之誉,代表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奥运会做出了官方定评。事实上,北京奥运尚未闭幕,西方主流 舆论即对北京奥运给出了一堆的赞辞,《纽约时报》8月20日发表纪思道题为《中国的崛起不只是金牌》的评论,认为“世 界正在恢复它的常态”,一个强大的亚洲又回来了,西方将不得不习惯这种改变。

  来自世界的赞誉自然是水到渠成。因为东道主“无与伦比”地履行了承诺,中国和北京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自己所能 达到的高度。作为中国人的集体幸福记忆,北京奥运及其所催生的“鸟巢一代”,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自信昂扬的中 国。

  收获赞美已在意料与期待之中,东道主却并没有因此飘飘然。

  8月2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尔看望中国驻韩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代表,指出北京奥运 会取得圆满成功,同时话锋一转,强调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8月26日就北京奥运会答记者问时也表示,本届奥运会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 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改变。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在各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今后实现发展仍然是 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自信而不自傲,自豪而非自满,进一步证明北京奥运展现出的中国巨变,确非面子之变,而是骨髓之变。这种骨髓之 变,预示着中国不会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是借2008孕育、积蓄继续前行的动力,将奥运成功当成中国进步的新起点,不 仅要举办“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更要创造无与伦比的未来。

  无与伦比的未来,是彻底超越过去自己津津乐道的所谓“盛世”,彻底告别自己数千年来治乱兴衰的周期律,通过政 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民精神的重塑、经济社会基础的再造,建设一个民主、文明、富强的中国,迈向开放、法治的公民社会 。

  自信而不自傲,自豪而非自满,是因为我们民族从既往的成败荣辱中学会了理性,即便达到了一个曾经属于梦想的高 度,也不会迷狂,不会发昏。北京奥运的成功固然让我们自信而乐观,但我们也深知,中国不能止步于奥运的成功。

  因为,中国要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仍然面临诸多难题,这些难题不会因奥运的成功而轻易化解;政治体制 与经济体制改革,某些难决的焦点,不会因为奥运的成功而可以绕过;国民素质虽然因奥运而大大提升,但不文明行为不会就 此绝迹,国民胸怀虽因奥运而开阔,但褊狭也未必就不会死灰复燃。

  解决难题,可乘奥运之势,然而奥运本身不能提供灵丹妙药。要创造无与伦比的未来,只能以更大的气魄与力度推进 改革开放。就当前的经济形势,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就指出,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前景堪忧的情况下,“中国要 争取独善其身,中国也有条件独善其身。”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内需潜力,有巨大的经济增长空间,关键是要通过 改革将潜力变现。

  事实上,已经有评论开始指出,奥运会之后中国会面临更多方面和更大的改革压力。“当人们再次回到拥挤不堪的车 流中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当人们再次看不到蓝天白云,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时,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不仅仅是环保问题 、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模式问题,而是整个中国发展模式问题。”环境问题还只是压力的一个方面,人们对公平公正的全面诉 求,对公民社会的热切呼唤,都会因奥运而更加强烈。

  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已经启示中国:积极主动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正是中国持续进步的奥秘。而北京奥运为了1 6天而筹备整整7年的经验,不仅是中国成功实现了一次自我精神洗涤,更是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经典范例。

  这个范例对当前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无异于马上就能“支取”的精神财富,比如坚定的决心与意志,善待媒体包容异见 ,对规则的严格遵从,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奉献与协作相得益彰的志愿精神,等等。

  能够“支取”这么多精神财富的中国,一个无与伦比的未来就不只是梦想。-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