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杂交稻种植者王洪青老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2日02:51  大洋网-广州日报

  种植者:王洪青老人

  “我喜欢种田,喜欢守着田里看水稻疯长,喜欢看到稻子挂满稻秆的样子。”王洪青老人说,尤其是有幸种上袁隆平院士的试验田,有时晚上睡不着觉都会来稻田里走一圈,看看稻子的长势。

  王洪青老人曾经饱尝过饥饿的滋味。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困难时期,王洪青只有二十多岁却是村里的主要劳力。他说:“起早摸黑地在田里做事,虽然报纸上老在‘放卫星’,但实际收的稻谷却少得可怜,当时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吃顿饱饭。”1995年,王洪青家5亩多责任田第一次种上“新香180”杂交晚稻。那一季,每亩收了500多公斤稻子,亩产比往年增加150多公斤,多收入200多元。也就在那一年,丰收后到粮站卖粮的王洪青第一次听别人说到“袁隆平”这个名字。如今,仅王洪青耕种的1.1亩试验田,就能多收500多公斤稻谷。“今年收入至少一万多元。”王洪青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1.1亩试验田的农活,全靠王洪青老人一个人扛了下来。他一家九口人,子女们全在广州、北京等地打工。子女们多次劝他不要再种田了,想接他去外面住,都被他拒绝了。“我喜欢种田,喜欢守着田里看水稻疯长,喜欢看到稻子挂满稻秆的样子。”王洪青老人说,尤其是有幸种上袁隆平院士的试验田,有时晚上睡不着觉都会来稻田里走一圈,看看稻子的长势。

  说起前几天见到袁隆平的感觉,王洪青老人站在田埂边手舞足蹈地说:“半个月前听说袁院士要来我的田里看,我跟村里几个老倌子把田埂路重新修了个遍,生怕袁院士来田里摔了。袁院士来了我田里,就拉着我的手拉家常,问种田的事,测算稻子的生长情况。他比我大两岁,根本不像一个大人物,倒是像极了我们村里会种田的老哥。”

  羊古坳乡副乡长陈炜告诉记者说,他们乡是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的福地。第一期和第二期超级杂交稻的目标都是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率先在该乡的试验田里实现的。“眼看袁院士超级稻的第三期目标即将又要在我们乡率先实现,我们全乡上下跟喝了蜜似的。”

  为何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多年来都选址羊古坳乡呢?该乡农技站站长邹都乐介绍说,羊古坳乡境内环境、气候很适宜种水稻。“除此之外,这里的农民很勤劳,热爱种水稻。袁院士跟乡里许多有种田经验的农民多年来保持着深厚的感情。”

  袁隆平院士几天前来到田里拉着王洪青老人的手问:“你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在种田?”王洪青老人的一句话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我们农民不种田,全国人民总不能饿着肚子实现温饱和小康吧。”(文/图 本报特派记者文远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袁隆平 杂交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