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记者张守刚 北京报道
人物档案
杨逸:女作家。1964年出生在中国哈尔滨。1987年留学日本,在御茶水女子大学毕业后,曾经在日本华文报社工作,并担任中文教师。2007年以《小王》获得日本“文学界新人奖”,2008年以《浸着时光的早晨》获得“芥川龙之介奖”,是获得该奖项的首位中国人。
8月22日晚,日本东京会馆。
被鲜花与掌声淹没的女作家杨逸,欣喜若狂。芥川龙之介奖,这个在日本有着73年悠久历史的顶级文学奖项,首次授予了一位中国人。
“昨日焦容今何在,漫卷诗书喜若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早在7月15日,杨逸就接到了自己获奖的通知,惊喜之下,她将杜甫的名句如此“篡改”。在东京的家门外,面对蜂拥而来的记者,她感叹说:“有一种被接受了的感觉”
随后,她开怀大笑的照片出现在日本的各大报刊。她对本刊记者不好意思地说:“照相都拍那种照片,讨厌死了。”
这位44岁的女教师有理由开怀大笑。“芥川奖”是为纪念《罗生门》的作者、近代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而设立,是日本纯文学的代表奖项,大江健三郎、石原慎太郎、村上龙、井上靖等著名作家,都曾获此殊荣。而在获此奖项之前,杨逸尝试用日文写作仅仅三年。
她有理由开怀大笑的另一个原因,是她终于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出生在哈尔滨的杨逸,先是毕业于国内一个自己“不想提起”的母校,又于1987年远赴日本留学,打工洗盘子、捡录音带学日语、不幸的异国婚姻、独自拉扯两个孩子的生活压力……生活中的杨逸,已经压抑太久。
她获奖的作品,名为《浸着时光的早晨》。这是一个有着浓厚日本味的名字,但她在小说中经常使用汉语的惯用语,比如“喝西北风”,比如“天边露出鱼肚白”。评委之一高树伸子的评价极为精到:杨逸描写了“跨越国境之后才能看到的东西,读者从中能看到人类顽强的生活情景”。
国内读者虽然还无缘一睹其小说,评价已是冰火两重天。有人将杨逸比作当年远渡英伦的徐志摩,也有人贬其水准不过类如国内文史馆的小文员,还有人断言她是日本籍,不算中国人。在日本漂泊20多年,对来自国内的恶评她似乎没有思想准备。她反问:没看我的书,有何权利批评我?她对此感到委屈,伤心。
她渴望着被认识,渴望被认同,同时又害怕受伤。从默默无名到一夜成名,她似乎还没做好准备。
“写作只是一种谋生手段”
南都周刊:你在去日本之前,在国内有没有一些小说创作?
杨逸:没有任何创作,因为我当时是学生。但中国著名的小说,我差不多都看过。我到日本留学,专业是地理。地理跟文学还不是很搭边,我对文学没有很深刻的造诣。
南都周刊:到日本之后,忽然换了一种语言,之前读过那些东西是不是有一些隔膜?
杨逸:我当初来的时候一句日语都不会,就是在日文语学校念了一年多,然后上大学自己看一些书。我的日语都是自学的,因为上学学的终究是有限的,而且都是学日常用语。
我以前读的小说不是我现在写的那种,但多少是受影响的。我是用日语写,中国惯用的词、成语、文化很深刻的东西转换起来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但也没有成为太大的障碍。
南都周刊:会看一些日文的文学作品吗?
杨逸:因为我高中的时候看小说太多了,我一般不太喜欢看小说,高中之后就真的不太看了,到日本之后语言也不是很顺,看一些比较难的小说我也觉得挺吃力的,所以我就专门看一些随笔、历史、地理方面的书。
南都周刊:什么时候开始有写东西的想法?
杨逸:在日本我一直是做中文老师,工作挺顺的,挺安定的。大概三年前,中国就有一段反日高潮,自从有了这个运动之后,学中文的人就一下子减少了很多,所以我就开始变得特别有时间,有时间之后就觉得应该有效利用一下,做什么呢?我就想写一点东西,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写的。
南都周刊:写东西是纯粹无功利的,还是说有一些别的想法?听说你那时候的生活压力比较大。
杨逸:改变一下目前的工作状态,因为那个时候工作一下子就少了很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或者作为一种工作来写东西,不是说从兴趣出发的。
南都周刊:但我觉得这比较难吧?写东西赚稿费也需要一个周期,不如去打工来得快。
杨逸:那没有。我当时也想找其它工作或者是做一点别的赚钱,但是后来我一想我还想做中文老师,另外我有家,有孩子,不可能用整个的时间去工作,所以我想最好能在家里做一点什么,当时我就写这个东西,他们要是觉得有意思发表就可以了,我就是这种想法。
南都周刊:三年前开始写的话,现在取得这样的成绩,你的进步可以说是神速。
杨逸:三年前我写的第一部小说就是《小王》,是一个短篇小说,四万字,两个星期我就写完了。写完之后没处投稿,结果《小王》就放了一年多,放了一年多投不出去。后来我就看了一本杂志,因为我经常看那个杂志,它有一个连载我挺喜欢的,天天看,发现那杂志上做了一个广告,就是募集文学界新人奖,然后我就想我这个小说已经写出来了,又没有地方投稿,我就干脆寄过去看看。
投出去之后我就忘了,也没有把它当成一回事,因为没有抱什么期望,我最终是一个外国人。过了几个月的时间,突然有一天有一个人给我来电话,他就说最后剩的五个人里面有我,我就一下子期待上了,最终选稿大概有三个星期的时间,最后就选得奖的一个人,结果就是我。
南都周刊:获了这个“文学界新人奖”后,你的信心是不是增大了?
杨逸:我就觉得豁然开朗了,因为我就是想走这一条路,觉得我可以走了。
南都周刊:然后你就开始创作这部《浸着时光的早晨》?
杨逸:没有,因为《小王》得奖之后有各种活动,忙活了一阵子,大概到了二、三月份才开始写得奖的小说。大概有七万多字,相当于一个中篇。